時間:2018-07-09 10:49
來源:生態環境部
7月6日生態環境部公布關于征求《環境空氣臭氧污染來源解析技術指南(試行)(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內容如下:
關于征求《環境空氣臭氧污染來源解析技術指南(試行)(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
各有關單位:
為打贏藍天保衛戰,增強環境空氣臭氧污染防治的科學性和精準性,指導各地科學開展環境空氣臭氧污染來源解析工作,我部組織制定了《環境空氣臭氧污染來源解析技術指南(試行)(征求意見稿)》?,F印送給你們,請研究并提出書面意見,于2018年7月13日前反饋我部。
聯系人:生態環境部吳豐成 陳勝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直門南小街115號
郵政編碼:100035
電話:(010)66556641/66556209
傳真:(010)66556206
電子郵箱:chen.sheng@mep.gov.cn
附件:1.征求意見單位名單
2.環境空氣臭氧污染來源解析技術指南(試行)(征求意見稿)
3.《環境空氣臭氧污染來源解析技術指南(試行)(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生態環境部辦公廳
2018年7月3日
附件1
征求意見單位名單
1.機關各部門
2.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
3.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4.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5.中日友好環境保護中心
6.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
7.環境保護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
8.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
9.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
10.國家環境保護大氣復合污染來源與控制重點實驗室
11.國家環境保護城市大氣復合污染成因與防治重點實驗室
12.國家環境保護區域空氣質量監測重點實驗室
13.國家環境保護機動車污染控制與模擬重點實驗室
14.國家環境保護惡臭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
15.國家環境保護城市空氣顆粒物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
16.國家環境保護大氣有機污染物監測分析重點實驗室
17.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18.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19.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20.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21.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22.清華大學環境學院
23.北京工業大學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24.華北電力大學
25.北京林業大學
26.暨南大學
27.華南理工大學
28.復旦大學
29.山東大學
30.中山大學
31.南京大學
32.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附件 2
環境空氣臭氧污染來源解析技術指南(試行)
(征求意見稿)
1.1 編制目的
為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增強環境空氣臭氧污染防治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2012)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標準、文件的要求,編制《環境空氣臭氧來源解析技術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
1.2 適用范圍
本指南規定了開展環境空氣臭氧污染來源解析工作的主要技術方法、技術流程、工作內容、技術要求、質量管理等內容。
本指南適用于指導城市及區域開展環境空氣臭氧污染成因分析與來源解析工作。
1.3 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環境保護部等部門關于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改善區域空氣質量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0〕33 號)
《“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國發〔2016〕65 號)
《“十三五”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環大氣〔2017〕 121 號)
《大氣揮發性有機物源排放清單編制技術指南》(試行)(環境保護部公告 2014 年第 55 號)
《2018 年重點地區環境空氣揮發性有機物監測方案》(環辦監測函〔2017〕 2024 號)
《環境空氣臭氧前體有機物手工監測技術要求(試行)》(環辦監測函〔2018〕 240 號)
GB 3095-2012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HJ 644-2013 環境空氣 揮發性有機物的測定 吸附管采樣-熱脫附/氣相色譜-質譜法
HJ 645-2013 環境空氣 揮發性鹵代烴的測定 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氣相色譜法
HJ 654-2013 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SO2、NO2、O3、CO)連續自動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
HJ 664-2013 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布設技術規范(試行)
HJ 683-2014 環境空氣 醛、酮類化合物的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
HJ 759-2015 環境空氣 揮發性有機物的測定 罐采樣/氣相色譜-質譜法當上述文件和標準被修訂時,使用其最新版本。
1.4 術語與定義
下列術語與定義適用于本指南。
環境空氣臭氧污染:人為源排放的臭氧前體物參與對流層大氣光化學反應而造成的近地面臭氧(O3)濃度增高的現象。
臭氧前體物:指大氣環境中參與大氣光化學反應生成臭氧的空氣污染物,主要包括氮氧化物(NOx)、揮發性有機物(VOCs)和一氧化碳(CO)。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