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7-16 09:42
來源:貴港市政府
近日,廣西貴港市發布該市《大氣污染防治2018年度實施計劃》,貴港市2018年底,到2018年底,全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不低于88.5%,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不高于38微克/立方米(港北區、港南區、覃塘區參照執行全市環境空氣質量目標)。將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深化工業源治理 ,優化交通運輸結構,揚塵綜合整治,強化城鄉面源污染管控和強化重污染天氣應對七項任務。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及自治區《廣西大氣污染防治2018年度實施計劃》,確保改善貴港市環境空氣質量和完成自治區下達的2018年度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目標任務,制定本實施計劃。
一、年度工作目標
實施市、縣(市、區)環境空氣質量目標管控,到2018年底,全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不低于88.5%,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不高于38微克/立方米(港北區、港南區、覃塘區參照執行全市環境空氣質量目標);桂平市的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不高于58、36微克/立方米;平南縣的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不高于58、35微克/立方米。市、縣(市區)年度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目標見附件1、附件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減排年度目標另行分解下達。
二、主要任務
(一)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1.嚴格控制“兩高”項目準入。按照主體功能區定位和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嚴格執行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型行業準入條件,明確資源能源節約和污染物排放等指標,嚴格控制“兩高”項目建設,實行新(改、擴)建項目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國土資源局、環境保護局配合,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落實)
2.繼續推行實施清潔生產。以鋼鐵、制糖、造紙、水泥、化工、有色金屬冶煉等行業為重點,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審核。
(市環保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配合,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落實)企業要充分發揮清潔生產技術應用的主體作用,積極采用先進適用技術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提升企業技術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從源頭預防和減少污染物產生,促進大氣污染防治目標的實現。(市工業和信息化委牽頭,市環境保護局、科技局、糖業發展局按職能負責,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落實)
3.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對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務的縣(市、區),暫停對該縣(市、區)重點行業建設項目辦理審批、核準和備案手續。(市工業和信息化委牽頭,市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局、質監局、安全監管局配合,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落實)
4.完成化解過剩產能任務。嚴格控制產能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進一步健全全市過剩產能臺賬,制定年度化解過剩產能目標任務和工作方案,完成自治區下達的目標任務。(市工業和信息化委牽頭,市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局配合,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落實)
5.落實重污染企業搬遷或改造。對能耗高、排放大的工業企業,推動企業整體或部分重污染工序向有資源優勢、環境容量允許的地區轉移或退城進園,實現裝備升級、產品上檔次、節能環保上水平;對不符合產業政策要求的落后產能和“僵尸企業”,以及環境風險、安全隱患突出而又無法搬遷或轉型的企業,依法實施關停。(市工業和信息化委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局、環境保護局、科技局、產業園區管委會配合,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落實)
(二)進一步優化能源消費結構
1.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加強煤炭消費控制措施,削減煤炭消費需求,制定年度煤炭消費總量削減目標,并分解落實到縣(市、區)和重點企業。重點圍繞鋼鐵、化工、有色金屬冶煉、建材(水泥)、造紙、制糖等高耗能行業,推行能耗在線實時監測及能效對標;新增耗煤項目實施減量替代,實行清單式管理,做到可核查、可統計。(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委配合,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落實)
2.積極推進“煤改氣”“油改氣”。推動產業用氣和工業園區用氣,重點推進環城路內企業和江南工業園區用氣,制訂年度用氣目標,并分解落實到縣(市、區)和重點企業。探索、推進重點企業直供氣模式和分布式能源建設,提高鋼鐵、石化、陶瓷等重點高耗能行業、城市公共交通系統以及重型卡車等長途運輸工具的清潔能源應用率。(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委、產業園區管委會、住房城鄉建設委、交通運輸局配合,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落實)
3.加快淘汰落后燃煤鍋爐。推進各縣(市、區)建成區10蒸噸/時及以下燃煤小鍋爐整治。城市建成區禁止新建容量20蒸噸/小時以下的燃煤鍋爐,縣(市、區)城市建成區禁止新建容量10蒸噸/小時以下的燃煤鍋爐。規劃實施工業園區周邊現役燃煤發電機組實施熱電聯產供熱改造,推動集中供熱、供電。加強工業燃料的監管,工業用煤含硫量不得高于1.5%,工業用燃油含硫量不得高于0.8%。(市環境保護局、工業和信息化委按部門職能牽頭負責,市質監局、發展改革委按部門職能配合,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落實)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