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9-10 13:57
來源:萍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十九)加快推廣新能源汽車
1.協同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電動汽車推廣應用,公交、環衛等行業和政府機關要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車,采取便利上牌、完善推廣應用補貼等措施鼓勵個人購買。2019年,黨政機關及公共機構實現公務用車使用新能源車輛零突破;2020年,新能源汽車占當年配備更新總量的比例逐步擴大。鼓勵電網公司、投資機構、節能服務企業等參與新能源汽車充電與維修、電池維護與回收等建設和運維。(責任部門:市工信委、市發改委、市交通運輸局、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各縣區政府、萍鄉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武功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
2.從2018年起,全市新增及更換的公交車必須全部為新能源公交車。(責任部門:市交通運輸局、各縣區政府、萍鄉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武功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
(二十)積極發展綠色交通
實施公交優先戰略,提倡綠色出行。重點實施公共交通設施、充換電站(樁)、LNG和壓縮天然氣(CNG)加注設施、步行和自行車交通設施、公共自行車系統建設等項目。(責任部門:市交通運輸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委、市建設局、市城管執法局、市規劃局、各縣區政府、萍鄉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武功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
五、優化調整用地結構,推進面源污染治理
(二十一)實施城市綠化工程
在城市功能疏解、更新和調整中,將騰退空間優先用于留白增綠。建設城市綠道綠廊,實施“退工還林還草”。大力提高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責任部門:市國土資源局、市城管執法局、市林業局、市規劃局)
(二十二)推進露天礦山綜合整治
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露天礦山摸底排查。對違反資源環境法律法規、規劃,污染環境、破壞生態、亂采濫挖的露天礦山,依法予以關閉;對污染治理不規范的露天礦山,依法責令停產整治,整治完成并經相關部門組織驗收合格后方可恢復生產,對拒不停產或擅自恢復生產的依法強制關閉;對責任主體滅失的露天礦山,要制定修復計劃,力爭在2020年前基本完成修復工作。原則上禁止新建露天礦山建設項目。(責任部門:市國土資源局、市環保局、各縣區政府、萍鄉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武功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
(二十三)規范施工工地管理
1.加大建筑工地揚塵管控力度。進一步夯實建筑工地揚塵防治主體責任和監管責任,建立施工揚塵治理長效機制。全市所有施工工地嚴格執行“四個不開工”,即:未硬化出入口路面不得開工,未配置沖洗平臺、沖洗設施不得開工,現場管理人員不到位不得開工,未安裝視頻監控設備不得開工。嚴格落實施工工地“六個100%”要求,即:工地周邊圍擋設置率100%、物料堆放苫蓋率100%、主要施工道路硬化率100%、噴霧除塵設施配備率100%、出入車輛沖洗率100%、裸露地面覆蓋、固化或綠化率100%。(責任部門:市建設局、各縣區政府、萍鄉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武功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
2.創新監管手段,市中心城區規模以上施工工地安裝視頻監控設施實施遠程監管。到2020年,完成過程全覆蓋、管理全方位、責任全鏈條的施工揚塵治理體系構建。將揚塵管理工作不到位的不良信息納入建筑市場信用管理體系,情節嚴重的,列入建筑市場主體“黑名單”。(責任部門:市建設局、各縣區政府、萍鄉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武功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
(二十四)加強渣土運輸車輛管理
加強對渣土車運營公司管理,推動車輛安裝密閉裝置、加裝衛星定位系統,確保車輛按照規定時間、地點和路線行駛。2018年底前要全部完成渣土處置企業渣土車的全密閉改裝及GPS定位系統安裝,確保車輛按照規定時間、地點和路線行駛;2019年完成渣土處置企業的考評考核,推進中心城區渣土處置公司化;2020年前要淘汰改裝車,全部使用新型全密閉廂式渣土車。加強對各渣土處置企業建筑工地的日常監管,督促各渣土車按照審批的規定時間、地點和路線行駛,運輸時確保行駛中不撒漏,避免造成環境污染。嚴厲打擊超載嚴重造成揚塵污染的車輛。(責任部門:市城管執法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公安局、各縣區政府、萍鄉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武功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
(二十五)深入開展“洗城行動”
1.持續深入開展“洗城行動”。按照“全面動員、全民參與、全域覆蓋”要求,廣泛發動群眾,實行門前保潔責任制。強化城區路面養護、保潔,采用機械化等低塵作業方式,逐步加大環衛專業沖洗力度,嚴格按照“吸、沖、洗、補”四步作業法減少道路二次揚塵。大氣污染特別管控期間和重污染天氣應急時按要求增加道路沖洗保潔頻次,確保城市清潔全覆蓋。(責任部門:市城管執法局、市公路局、各縣區政府、萍鄉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武功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
2.進一步改進中心城區道路清掃保潔方式,購置環衛特種作業車輛,提高我市主要車行道機掃率水平。到2018年底前,通過增加吸塵車、清掃車等環衛作業車輛,市中心城區主要車行道機械化清掃率達到90%;到2020年,實現市中心城區所有可機械化作業道路機械作業全覆蓋,其他縣區達到60%以上。(責任部門:市城管執法局、各縣區政府、萍鄉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二十六)強化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依法禁止露天焚燒
1.出臺我市《秸稈綜合利用方案》,加強秸稈收儲運體系建設,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效率。以縣域為單元,以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為行動目標,結合農作物秸稈資源在全市范圍內的地域分布情況和綜合利用狀況,圍繞秸稈能源化、原料化、肥料化、基料化、飼料化,推進秸稈多元綜合利用。到2020年,全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0%以上。(責任部門:市農業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委、各縣區政府、萍鄉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武功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
2.針對我市農作物種類,制定發布秸稈機械化還田作業標準并組織實施,嚴格控制農作物留茬高度。落實農作物收割機械準入制度,推動所有收割機械配備秸稈粉碎或打捆相關設備,將秸稈粉碎或打捆相關設備列入農機補貼目錄。組織開展秸稈粉碎還田技術培訓和現場作業演示,抽調農機技術人員,幫助廣大農機手做好機械保養、維修,確保新加裝設備能夠正常、科學應用。(責任部門:市農業局、市財政局、各縣區政府、萍鄉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武功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