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0-08 10:34
來源:長江環保
作者:凌潤東 徐科
藍天保衛戰和環保十三五規劃的目標: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對2+26城市來說,2020年目標值推測為 68.14 微克/立方米;而采暖季限產措施下2017年全年平均值為68.9μg/m3,僅略高于2020年目標值。
北京市1~8月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從2017年同期的7.8%下降到今年的3.3%;唐山市從10.7%下降到3.9%。
30萬條監測大數據看京津冀+汾渭平原超低改造比例
未來將通過工業企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水平為進行差異化限產,我們從京津冀+汾渭平原(京津冀晉魯豫陜7個省)國控和省控重點污染源企業中,通過爬蟲大數據獲取共389家企業近3個月共計超過30萬條大氣監測數據來判斷企業實際排放水平。其中鋼鐵(102家)/水泥(152家)/玻璃(51家)/焦化(58家)/鋁冶煉(26家)企業數,因為有些企業會有數個監測點位,從涉及的監測點位數來看,鋼鐵(432個)/水泥(376個)/玻璃(115個)/焦化(122個)/鋁冶煉(134個)。企業具體分布如下圖:
鋼鐵:432個監測點位樣本18.5%超低達標,不達標需70%產能錯峰
河北為鋼鐵重省。我們選取的鋼鐵企業監測樣本約一半(51家)位于在鋼鐵產業大省河北省,29家位于在山東,12家位于在河南;監測點位數總計432個。根據《河北省鋼鐵產業結構調整方案》,河北鋼鐵產量與全國鋼鐵產量的比例接近30%,其中唐山和邯鄲市生鐵、粗鋼產量合計分別占全省的67.9%、68.3%。同時,根據2016年河北省環統數據及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河北省鋼鐵行業煙(粉)塵、SO2、NOx的年排放量分別為61萬噸、22.3萬噸和25.5萬噸,占河北省工業企業排放量的比例分別為68.7%、42.6%和43.18%,其中燒結球團工序為主要的污染排放源。
鋼鐵燒結脫硝超低排放達標比例不到兩成。從102家樣本鋼鐵企業共計432個監測點位的近3個月的平均排放濃度來看,絕大多數已經能夠達到現行國家排放標準中的特別排放限值(即顆粒物/SO2/NOx分別不超過40/180/300 mg/m3),而在河北省和生態環境部的鋼鐵行業超低排放(征求意見稿)標準下,顆粒物/SO2/NOx的達標率分別為71.8%/61.5%/18.5%,鋼鐵超低脫硝難度和成本較高,為當前鋼鐵大氣治理中的難點。
核心結論:若假設華北地區超低標準與唐山市錯峰生產方案要求的超低排放標準相同,若僅考慮燒結球團環節,A類(不錯峰)占比、B類(錯峰30%)和C類(錯峰50%)三類(唐山供暖季劃分標準)加起來占比僅為18.5%,即81.5%監測樣本需要70%產能錯峰。
焦化:122個監測點位樣本39.5%超低達標,不達標需36小時出焦
河北/山東/山西/陜西焦化產業集中。根據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煉焦行業協會統計數據,截至2015年底,全國煉焦總產能約6.87億噸,2016年我國生產焦炭約4.5億噸,與2015年產量基本持平;我國焦化企業以獨立焦化廠為主,其次為鋼鐵聯合企業內的焦化廠,獨立焦化企業數量和產能占比分別為77.8%、73.3%。整體上焦化企業分布呈現出廣、小、多、散和焦炭產地與用戶分布扭曲的特點。全國焦炭產量靠前的省份有山西、河北、山東、陜西等。我們選取的焦化行業樣本監測企業中,河北省有26家(企業數量占比44.8%),山東省有23家(占比39.7%),河南、山西和陜西合計9家(占比15.5%);監測點位數總計122個。
焦化企業焦爐顆粒物和NOx河北省新標達標率在50~60%。根據河北省環保廳統計,2017年焦爐煙氣顆粒物、SO2和NOx的年均排放濃度基本維持在15、25和120~140 mg/m3。其中受焦爐高度、燃料種類和污染治理技術的不同,焦化企業SO2和NOx的排放濃度差異較大。根據我們的樣本監測數據,約六成的企業顆粒物和SO2排放能夠達到2018年4月份河北省排放新標(征求意見稿),而僅四成監測點位的氮氧化物排放達標;約51%的企業氮氧化物排放能夠達到生態環境部超低排放標準。
核心結論:2018年4月份河北省排放標準與唐山市限產方案的要求超低排放標準相同,若僅考慮焦爐環節,華北地區A類(不錯峰)、B類(出焦時間延長至28小時)(唐山供暖季劃分標準)加起來樣本占比39.5%,C類(出焦時間延長至36小時)樣本占比60.5%。
目前焦化企業采用中低溫SCR或活性炭協同治理工藝氮氧化物可控制在150 mg/m3以下,再降低到100 mg/m3以下需要進行提升焦爐煙氣溫度、增加催化劑層數等技術改造,預計將增加企業環保投資成本。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