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0-25 11:43
來源:遼寧省人民政府
24、控制農業氨源排放。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增加有機肥使用量,到2020年,主要農作物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提高化肥利用率。強化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改善養殖場通風環境,提高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減少氨揮發排放。(省農委、省畜牧局牽頭,省環保廳配合)
(六)加強基礎能力建設。
25.建立遼寧省藍天工程治理指揮決策支持系統平臺。建立集“精確監測、精準溯源、科學決策、精細執法、落實責任、精準打擊”于一體的省、市、縣、鄉四級大氣環境網格化管理平臺。加強區域性臭氧形成機理與控制路徑研究,深化揮發性有機物全過程控制及監管技術研發。實現污染物動態源解析和污染源溯源分析等功能,為治霾施策提供技術支持。各市要通過布設基本覆蓋城市建成區的環境空氣質量在線監測微站,同步建設大氣環境監管大數據平臺,實現對各級網格和各類污染源的集中在線監測、全程監控和監管指揮,形成科學化、精細化治理監管模式。2018年完成實施方案編制工作;2019年省環保廳和各市政府完成平臺建設并試運行;2020年完成與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公安等部門相關數據聯網。(省環保廳牽頭,省公安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氣象局配合)
26.提升全省重污染天氣預測預報能力。強化東北區域環境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能力建設,2018年完成空氣質量預報會商中心建設,實現氣象與環保可視化視頻會商,實現提前7至10天分區空氣污染氣象條件預報,并開展臭氧氣象預報;2019年底前實現7—10天預報能力,省級預報中心實現以城市為單位的7天預報能力。開展環境空氣質量中長期趨勢預測工作。(省環保廳、省氣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7.完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加強環境空氣質量和空氣污染氣象要素監測,優化調整擴展國控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點。加強縣(市、區)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網絡建設,2019年底前,各縣(市、區)實現監測站點全覆蓋并全省聯網。重點區域縣(市、區)布設降塵量監測點位。重點區域各城市和其他臭氧污染嚴重的城市,開展環境空氣揮發性有機物自動監測。重點區域建設大氣顆粒物組分監測網、大氣光化學監測網以及大氣環境天地空大型立體綜合觀測網,完善空氣污染氣象要素監測網。(省環保廳牽頭,省氣象局配合)
強化監測數據質量控制。各市、縣(市、區)、各類開發區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點運維全部上收到省級環境監測部門。加強對環境監測和運維機構的監管,建立質控考核與實驗室比對、第三方質控、信譽評級等機制,健全環境監測量值傳遞溯源體系,建立“誰出數誰負責、誰簽字誰負責”的責任追溯制度。開展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嚴厲懲處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對地方不當干預環境監測行為的,運行維護不到位及篡改、偽造、干擾監測數據的,排污單位弄虛作假的,依紀依法從嚴處罰,追究責任。(省環保廳牽頭,省氣象局配合)
(七)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
28.夯實應急減排措施。制定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提高應急預案中污染物減排比例,黃色、橙色、紅色級別減排比例原則上分別不低于10%、20%、30%。細化應急減排措施,落實到企業各工藝環節,實施“一廠一策”清單化管理。在黃色及以上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對鋼鐵、建材、焦化、有色、化工、礦山等涉及大宗物料運輸的重點用車企業,實施應急運輸響應。(省環保廳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省交通運輸廳配合)
實施秋冬季重點行業錯峰生產。加大秋冬季工業企業生產調控力度,各市針對鋼鐵、建材、焦化、鑄造、有色、化工等高排放行業,制定錯峰生產方案,實施差別化管理,錯峰生產方案細化到企業生產線、工序和設備,載入排污許可證。企業未按期完成治理改造任務的,一并納入當地錯峰生產方案,實施停產。各市將錯峰生產方案及時報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和省環保廳備案。(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省環保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29.實施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各市要加強重污染天氣應急演練,在重污染天氣應對期間,適時啟動應急預案。重點區域開展大氣污染綜合治理聯防聯控,建立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以減少污染物跨區域影響為目標,制定重點領域工作方案,將攻堅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各縣(市、區)。各縣(市、區)要細化實施方案,督促企業制定落實措施。聯防聯控城市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統籌調配各市綜合執法力量,實行異地交叉執法、駐地督辦,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省環保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省財政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配合)
(八)實施揮發性有機物專項整治方案。
30.深化工業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采取源頭削減、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的全過程防治措施,嚴控工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嚴格執行《遼寧省“十三五”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與削減工作實施方案》。2019年,出臺包裝印刷和工業涂裝行業揮發性有機物地方標準,全面啟動包裝印刷和工業涂裝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推動建立揮發性有機物監測監控體系,在重點行業的試點企業和工業園區安裝揮發性有機物自動監測設備。2020年,完成揮發性有機物達標排放綜合整治,重點工程減排揮發性有機物10.5萬噸以上。將揮發性有機物重點源納入重點排污單位名錄,主要排污口安裝揮發性有機物自動監測設備,并與環保部門聯網。(省環保廳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省質監局配合)
31.強化居民生活、餐飲業油煙污染排放治理。加強餐飲油煙治理,重點整治油煙污染擾民的餐飲企業,劃定禁止露天燒烤食品區域,在禁止區域外的露天燒烤采取油煙凈化措施并保持正常運行,將油煙通過專用煙道達標排放,防止對附近居民的生活環境造成污染。2018年實現對在城市核心區侵占城市道路露天燒烤行為的有效治理;2019年,基本實現餐飲企業和經營商戶油煙治理全覆蓋。(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環保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32.強化汽修行業污染排放治理。推動汽修行業嚴格按照噴漆操作規程實施封閉作業,加大噴烤漆房廢氣治理設施建設,集中收集揮發性有機物廢氣并安裝廢氣凈化設施,鼓勵采用水性漆等新材料、新工藝,減少揮發性有機物廢氣排放。2018年,對汽車維修行業噴漆房違法排污情況進行排查,推動揮發性有機物廢氣治理;2019年,全面取締露天和敞開式汽修噴涂作業,實現汽修涂裝噴烤漆房內作業;2020年,汽修企業實現達標排放。(省環保廳、省交通運輸廳牽頭,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工商局配合)
編輯:汪茵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