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成人小视频|国产黄影院|青青草免费观看|55影视大全免费追剧|chottie

首頁 > 新聞 > 正文

環境部10月例會,生態環境部氣候司司長首次公開亮相并答記者問

時間:2018-10-31 16:01

來源:生態環境部

作者:中國大氣網整理

10月31日,生態環境部舉行10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李高司長,向大家介紹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及碳減排有關工作,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大氣方面的問題。新聞發布會由劉友賓主持。

1.jpg

氣候變化是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嚴峻挑戰,是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生態環境問題。中國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采取了一些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在這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生態環境部設立應對氣候變化司,負責應對氣候變化工作。

南沙大氣環境綜合監測站全面建成

為全面反映南海地區空氣質量狀況,提升南海地區生態環境保護能力和水平,服務南海地區國家和公眾,通過幾年的努力,南沙大氣環境綜合監測站已全面建成,具備PM2.5、PM10、SO2、NO2、CO和O3等6項常規指標,CO2和CH4等2項溫室氣體指標,顆粒物組分(黑炭)以及氣象五參數和能見度,共15項指標監測能力,初步形成南海地區空氣質量監測與氣候變化觀測相結合的綜合監測體系,標志著南海地區大氣環境綜合監測邁出堅實的一步。

南沙大氣環境綜合監測站的建成將為南海域內國家和地區公眾提供及時、可靠的環境空氣質量信息,也為研究西太平洋-東南亞區域的大氣傳輸、溫室氣體與氣候變化提供重要支撐,在推動南海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環境改善中必將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

1.jpg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李高司長

應對氣候變化不是別人要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要做的事情

李高:各位記者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就“應對氣候變化及碳減排”有關情況和大家進行交流。非常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支持、參與和宣傳。

氣候變化是全人類面臨的嚴峻挑戰。中國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應對氣候變化不是別人要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要做,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要求加快推進綠色發展,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構建清潔低碳的能源體系,倡導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落實減排承諾,與各方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多年來,我們努力走符合中國國情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道路,采取了優化產業結構、節能和提高能效、發展非化石能源、增加森林碳匯、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等一系列舉措,取得積極成效。

我們將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戰略,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主動適應氣候變化影響,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積極參與和引領全球氣候治理進程,把握全球低碳發展新機遇,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更好發揮應對氣候變化對高質量發展的引領作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促進作用、對環境污染治理的協同作用。

下面我愿意回答媒體記者朋友們提出的問題。

謝謝大家!

1.jpg

把應對氣候變化的職能調整到生態環境部 是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舉措

人民日報:機構改革后,應對氣候變化職能由國家發改委調整到生態環境部,是否意味著在某種程度上有所減弱?

李高: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這次機構改革把應對氣候變化職能調整到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這是在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舉措。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涉及到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關系到國家的全局和長遠,從來都不是某一個部委能夠單獨完成的,需要各部門之間協調配合,需要地方積極落實,需要行業和企業積極參與,也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了解我們國家的應對氣候變化管理體制會對這個問題有更好的理解。

我國成立了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這個小組是由總理來擔任組長,規格非常高,同時幾乎所有的國務院組成部門都是這個協調小組的成員,這充分說明了這項工作需要統籌協調。應對氣候變化職能從國家發改委劃轉到生態環境保護部以后,生態環境部需要在統籌協調方面進一步發揮作用,同時與各個部門加強配合,形成政策合力,同時也要進一步去推動地方行業落實相關工作。黨中央國務院賦予生態環境部這項職能,我們一定能把這項職能落實好,把我們工作做好。

應對氣候變化是涉及到全球,環境污染治理是國內環境問題治理的工作,但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治理有很大的潛力進行協同增效。機構調整為我們實現應對氣候變化與環境污染治理的協同增效提供了體制機制保障,這對進一步做好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是有利的,同時我們國家已經提出了到2020、2030年中長期的應對氣候變化目標,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抓落實,生態環境系統有非常強有力的監督體系和監督機制,更好的統籌協調利用好這樣的體系,對推動我們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目標的實現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編輯:李丹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clhh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大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