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2-17 10:28
來源: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
六、加強節能減排支撐能力建設,健全節能減排政策體系
(二十三)加強節能減排基礎工作和能力建設。建立健全節能管理、監察、服務“三位一體”的節能管理體系,建立節能服務和監管平臺,加強政府節能管理能力建設。加強節能監察能力建設,完善自治區、地(市)、縣(區)三級節能監察體系,健全機構,充實人員,配備監測和檢測設備,加強人員培訓,提高執法能力。開展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管試點,推進環境監測、監察機構標準化能力建設。加強全區各級節能統計機構和隊伍建設,健全能源計量體系和消費統計指標體系,加大統計數據審核與執法力度,強化統計數據質量管理,確保統計數據基本銜接。完善環境統計體系和污染源調查范圍。建立節能減排預警機制,對能耗增長過快、完成節能目標進度滯后和重點減排工程建設進展滯后、減排設施運營不正常的地(市)提出預警,督促各地(市)行署(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及時采取調控措施。完善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評價,建立地市報告、省級核查、國家審查的節能減排管理機制,鼓勵引入第三方評估。(牽頭單位: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廳;參加單位:節能減排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二十四)推進節能減排技術系統集成應用。推進區域、城鎮、園區、用能單位等系統用能和節能。選擇具有示范作用、輻射效應的園區和城鎮,提高水泥、有色金屬等高耗能企業的余熱余能資源利用效率,實現能源梯級利用。綜合采取節能減排系統集成技術,推動鍋爐系統、供熱/制冷系統、電機系統、照明系統等優化升級。加強節能環保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積極引進、消化、吸收國內外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加大推廣力度。(牽頭單位: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能源局;參加單位:科學技術廳、財政廳、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質監局)
(二十五)完善價格收費政策。完善階梯性、季節性等電價、氣價政策,加快建立健全城鎮非居民用水累進加價制度。嚴格執行差別電價和懲罰性電價政策,落實水泥等行業階梯電價政策,深化供熱計量收費改革,完善脫硫、脫硝、除塵和超低排放環保電價政策,加強運行監管,逐步建立并執行環保電價政策。鼓勵使用清潔可再生能源,通過價格杠桿引導資源合理利用,促進節能降耗。推行天然氣價格分類管理改革。落實污水垃圾處理收費政策(牽頭單位: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參加單位:工業和信息化廳、環境保護廳、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水利廳、能源局等)
(二十六)落實財政稅收激勵政策。加大對節能減排工作的資金支持力度,統籌安排相關專項資金,支持節能減排重點工程、能力建設和公益宣傳。創新財政資金支持節能減排重點工程、項目的方式,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推廣節能環保服務政府采購,推行政府綠色采購,完善節能環保產品政府強制采購和優先采購制度。對節能減排工作任務完成較好的地區和企業予以獎勵。落實支持節能減排的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等優惠政策。繼續落實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積極推動環境保護費改稅。(牽頭單位:財政廳、國家稅務局,參加單位: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廳、工業和信息化廳)
(二十七)健全綠色金融體系。創新信貸工作機制,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實施綠色評級,完善綠色金融統計體系,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進一步完善綠色信貸擔保機制和風險補償機制,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創新擔保方式。推進綠色信貸發展,建立綠色貸款貼息制度。全面落實《綠色信貸指引》和《能效信貸指引》等政策制度,嚴格控制環境風險較大、能耗較高的企業貸款規模和新增授信,降低綠色貸款的融資成本。積極推進綠色債券市場發展,推動金融機構發行綠色金融債券,支持綠色產業企業發行上市融資和再融資;引導各類機構投資者和其他民間資本投資綠色金融發展產品,探索綠色資源與金融資源對接新機制。構建綠色發展基金,支持組建由政府、民間資本發起設立的綠色基金。支持在綠色產業中引入PPP模式。推動發展綠色保險,在環境高風險領域建立地方性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鼓勵和支持保險機構創新綠色保險產品和服務,開發綠色保險產品及工具。推進企業環境信用信息共享。(牽頭單位:人民銀行拉薩中心支行、財政廳、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廳、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
(二十八)建立市場化交易機制。積極探索用能權、排污權、用水權、碳排放權交易。積極培育專業化節能環保服務公司,落實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扶持節能服務產業。積極推動合同能源管理,鼓勵節能服務公司為用戶提供節能咨詢、診斷、設計、融資、改造、托管等“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綜合服務。鼓勵公共機構、大型公共建筑及重點用能單位優先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實施改造,培育和樹立一批示范項目。鼓勵在環境監測與風險評估、環境公用設施建設與運行、重點區域和重點行業污染防治、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等領域推行第三方治理。開展綠色低碳產品調查,探索推行節能低碳環保產品認證。優化電力調度方式,強化電力需求側管理辦法。(牽頭單位: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環境保護廳、能源局、質監局)
七、倡導綠色低碳社會風尚,動員全社會參與節能減排
(二十九)推行綠色消費。倡導綠色生活,推動全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更加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堅決抵制和反對各種形式的奢侈浪費。開展舊衣“零拋棄”活動,方便閑置舊物交換。積極推動建立綠色建筑、綠色建材、綠色商場、綠色賓館、綠色飯店、綠色景區等評價認證體系,鼓勵綠色產品和服務消費。積極引導綠色金融支持綠色消費。積極引導消費者購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高效家電、節水型器具等節能環保低碳產品,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限制過度包裝,盡可能選用低揮發性水性涂料和環境友好型材料。大力發展綠色交通,推廣綠色低碳出行,倡導綠色生活和休閑模式。(牽頭單位: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環境保護廳、商務廳、旅發委、質監局;參加單位:財政廳、工業和信息化廳、交通運輸廳、總工會、團區委、婦聯等)
(三十)倡導全民參與。推動全社會樹立節能是第一能源、節約就是增加資源的理念,大力開展全民節約行動和節能“進機關、進企業、進軍營、進工地、進商超、進賓館、進學校、進家庭、進社區、進農村”等“十進”活動。制播節能減排公益廣告,形成人人、事事、時時參與節能減排的社會氛圍。發展節能減排公益事業,鼓勵公眾參與節能減排公益活動。(牽頭單位:黨委宣傳部、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廳;參加單位:教育廳、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國資委、質監局、新聞出版廣電局、總工會、團區委、婦聯等)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