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2-29 09:46
來源:東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日前,山東東營印發《東營市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實施方案》。
該方案主要包括3部分內容。一是總體要求。完成《山東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作戰方案暨2013—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規劃三期行動計劃(2018—2020年)》考核指標;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全市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同比分別下降3%以上,重污染天氣明顯減少。二是主要任務。確定了12項重點工作33項具體措施,包括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與布局、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優化運輸結構與布局、深化燃煤機組(鍋爐)污染治理、實施工業爐窯污染治理專項行動、強化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源治理、實施揮發性有機物專項整治行動、實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專項行動、加強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健全大氣管理體系、科學應對重污染天氣、實施工業企業錯峰生產與運輸等。三是保障措施。主要是加強組織領導、開展大氣污染防治督查、加強輿情引導和宣傳教育、實施嚴格考核問責制度。
東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東營市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單位:
《東營市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東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8年12月18日
(此件公開發布)
東營市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山東省落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實施細則》和《東營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作戰方案(2018—2019年)》有關要求,切實加強我市2018—2019年秋冬季(2018年10月—2019年3月)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秋冬季重污染天氣發生的頻率和持續時間,確保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項目標任務,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完成《山東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作戰方案暨2013—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規劃三期行動計劃(2018—2020年)》考核指標。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全市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同比分別下降3%以上,其中,東營區PM2.5、PM10平均濃度同比分別下降4%、5%,河口區PM2.5、PM10平均濃度同比分別下降2%、3%,墾利區PM2.5、PM10平均濃度同比分別下降3%、2%,廣饒縣PM2.5、PM10平均濃度同比分別下降6%、6%,利津縣PM2.5、PM10平均濃度同比分別下降5%、5%、東營開發區PM2.5、PM10平均濃度同比分別下降3%、4%、東營港開發區PM2.5、PM10平均濃度同比分別下降2%、2%;全市重污染天氣明顯減少。
二、主要任務
(一)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與布局。
1.推進“三線一單”工作。按照“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要求,制定環境準入負面清單,明確禁止和限制發展的行業、生產工藝和產業目錄,2018年年底前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牽頭單位:市環保局、市發展改革委)
2.淘汰落后產能。按照《利用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工作方案》(魯經信產〔2017〕481號)要求,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2018年年底前,淘汰科力達、萬通石化等企業落后常減壓裝置330萬噸。(牽頭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
3.綜合整治“散亂污”企業。按照全市統一部署,持續深入開展“散亂污”企業排查整治,建立“散亂污”企業動態管理機制,對新發現的“散亂污”企業,按照“發現一起、處置一起”的原則,分類進行處置。(牽頭單位:市環保局)
(二)加快調整能源結構。
4.嚴格控制煤炭消費量。著力落實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制度,2018年全市實現煤炭消費量凈壓減95.16萬噸,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718萬噸以內。(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5.大力推進清潔取暖。按照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宜熱則熱,因地制宜,大力推進清潔取暖。2018年年底前,城市(縣城)新增清潔取暖811.38萬平方米,農村新增清潔取暖44839戶。(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局)
6.散煤清潔化治理。對全市現役低效和排放不達標的爐窯進行淘汰或升級改造。煤炭加工儲備配送體系基本建成。推廣“潔凈型煤+節能環保爐具”與“優質無煙煤塊、蘭炭”并行模式,在農村進行散煤治理。加大潔凈型煤生產供應力度。嚴厲打擊劣質煤銷售,確保行政區域內使用的煤炭質量符合國家或地方煤炭質量標準。(牽頭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委)
(三)優化運輸結構與布局。
7.推進原油成品油管網建設。2018年年底前,完成東營港至廣饒原油成品油輸油管線工程的環保、安全手續,并開工建設。(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8.著力壓縮公路貨物運輸量。對運輸距離在400公里以上的,計劃性較強的煤炭、石油、成品油等大宗貨物逐步轉為鐵路、管道運輸,以管道運輸為主、鐵路運輸為補充。(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9.推廣節能環保運輸工具。2018年年底前,財政資金購買的公交車、公務用車及市政、環衛車輛中新能源車占比達到30%;增加財政資金購買公交車、公務用車及市政、環衛車輛中新能源比例。(牽頭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機關事務局)
(四)深化燃煤機組(鍋爐)污染治理。
10.加快推進實施排污許可管理。按照《排污許可證管理暫行規定》《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2017年版)》規定的申請與核發程序和工作要求,2018年完成農副食品加工等7個行業的排污許可證核發,2019年開展熱力生產和供應等19個行業的排污許可證核發。(牽頭單位:市環保局)
11.實施燃煤機組(鍋爐)治污設施提標改造。按照國家要求,在用燃煤鍋爐要達到國家規定的超低排放水平。生物質鍋爐應采用專用鍋爐,禁止摻燒煤炭等其他燃料,配套布袋等高效除塵設施。積極推進城市建成區生物質鍋爐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推進燃氣鍋爐低氮改造,原則上改造后氮氧化物排放濃度不高于50毫克/立方米。2018年年底前,萬達熱電1臺75蒸噸燃煤鍋爐在實現超低排放的基礎上完成脫硫塔及濕式電除塵改造,大王熱力1臺75蒸噸鍋爐在實現超低排放的基礎上新建1套治污設施,市城市管理局5臺共400蒸噸燃煤鍋爐、正和集團1臺35蒸噸燃煤鍋爐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加強對轄區內燃燒醇基燃料企業的現場檢查和監管,依法查處以燃燒醇基燃料等為名摻燒化工廢料的違法行為。(牽頭單位:市環保局)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