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1-11 11:20
來源:西安市人民政府
13.對火電企業進行改造。在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前提下,新增用電量主要依靠區域內非化石能源發電和外送電滿足,到2020年,接受外送電量比例比2017年顯著提高。
大力淘汰關停環保、能耗、安全等不達標的30萬千瓦以下燃煤機組,對于關停機組的裝機容量、煤炭消費量和污染物排放量指標,向省上申報交易或置換。加大對純凝機組和熱電聯產機組技術改造力度,加快供熱管網建設,充分釋放和提高供熱能力,淘汰管網覆蓋范圍內的燃煤鍋爐和散煤。采暖季,供熱機組嚴格按照以熱定電原則落實發電計劃,確保民生用電、用熱需求不受影響;非采暖季,在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前提下,減少或停止發電;其中,大唐灞橋熱電廠、大唐渭河熱電廠、大唐戶縣第二熱電廠、陜西渭河發電有限公司、西郊熱電廠于2018年底前率先完成熱電聯產改造。(市發改委牽頭,市環保局、市市政局等參與,大唐渭河熱電廠、陜西渭河發電有限公司和西郊熱電廠由西咸新區負責)
14.禁止新增燃煤集中供熱站。新增供暖全部使用天然氣、電、可再生能源供暖(包括地熱供暖、太陽能供暖、工業余熱供暖等),優先采取分布式清潔能源集中供暖,居住建筑不具備條件的,可接入市政集中供暖。推動熱電聯產富余熱能向合理半徑延伸,覆蓋范圍內的燃煤集中供熱站全部予以拆除,覆蓋范圍外的統籌布局天然氣、電、地熱等清潔能源取暖措施,暫不具備清潔能源供暖的執行超低排放標準并限期完成清潔能源改造。在天然氣、電力等相關措施保障到位的情況下,全市現有燃煤集中供熱站2019年底前改造完畢,其中,2018年不少于60%。(市發改委、市市政局牽頭)
15.開展鍋爐綜合整治。2018年底前,除熱電聯產鍋爐外,全市所有燃煤鍋爐、燃煤設施和工業煤氣發生爐、熱風爐、導熱油爐全部拆除或實行清潔能源改造,同步加大燃煤小鍋爐及茶水爐、經營性爐灶、儲糧烘干設備等燃煤設施淘汰力度。
2019年底前,全市所有燃氣鍋爐全面完成低氮燃燒改造并達到排放標準要求,其中2018年不少于60%,生產經營類天然氣鍋爐全部完成。改造后的燃氣鍋爐氮氧化物排放濃度不高于80毫克/立方米。(市環保局牽頭)
16.加強秸稈等生物質禁燒。切實加強秸稈禁燒管控,強化地方各級政府秸稈禁燒主體責任。重點區域建立網格化監管制度,在夏收和秋收階段開展秸稈禁燒專項巡查。嚴防因秸稈露天焚燒造成區域性重污染天氣。(市環保局牽頭)
全面加強秸稈綜合利用。推廣固化成型、生物氣化、熱解氣化、炭化等能源化利用技術,培育龍頭企業,示范帶動秸稈原料利用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開展秸稈還田、青貯飼料、堆肥等秸稈綜合利用,2018年底前,各涉農區縣,西咸新區、涉農開發區至少建成1處秸稈原料產業化利用試點項目,力爭實現一縣一品,不斷提高秸稈高值化利用水平。建立秸稈等生物質去向溯源機制,可采取政府回購、分散式填埋等措施,確保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5%以上,從源頭上減少秸稈焚燒現象。2018年底前,農業種植養殖等生產設施全部使用液化天然氣、電供暖等清潔化保溫,杜絕使用散煤、秸稈、玉米芯、枯枝落葉等生物質燃料。(市農林委牽頭,市發改委參與,涉農區縣政府,西咸新區、涉農開發區管委會負責)
17.抓好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新增天然氣量優先用于城鎮居民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重點推進“增氣減煤”。“煤改氣”堅持“以氣定改”,確保安全施工、安全使用、安全管理。有序發展天然氣調峰電站等可中斷用戶,原則上不再新建天然氣熱電聯產和天然氣化工項目。加快天然氣調峰儲氣設施建設步伐,2020年采暖季前,全市燃氣儲備能力達到省考量化指標要求。建立完善調峰用戶清單,采暖季實行“壓非保民”。到2020年,天然氣占一次消費能源比重高于12%。(市發改委牽頭,市環保局、市財政局、市市政局、西安城投集團等參與)
18.加快農村“煤改電”電網升級改造。制定實施工作方案,電網企業要統籌推進輸變電工程建設,滿足居民采暖用電需求。鼓勵推進蓄熱式電鍋爐等電供暖。各區縣、開發區對“煤改電”配套電網工程建設要給予大力支持,統籌協調“煤改電”、“煤改氣”建設用地。(市發改委牽頭,市環保局、市國土局、市規劃局參與)
全力落實西安堅強電網建設,確保建成后的電網能夠滿足西安地區承辦大型國際性會議需要和“煤改電”要求。(市發改委牽頭,相關市級部門參與,相關區縣政府,西咸新區、相關開發區管委會負責)
2018年11月15日前,完成城市智能電表改造。(市房管局牽頭)
2018年11月15日前,完成農村智能電表改造。(市發改委牽頭)
19.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繼續實施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健全節能標準體系,大力開發、推廣節能高效技術和產品,實現重點用能行業、設備節能標準全覆蓋。重點區域新建高耗能項目單位產品(產值)能耗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市發改委牽頭,市建委、市質監局、市工信委等參與)
因地制宜提高建筑節能標準,加大綠色建筑推廣力度,引導有條件地區和城市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到2020年,全市綠色建筑面積占新建建筑面積比重提高到60%。進一步健全能源計量體系,持續推進供熱計量改革,推進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重點推動有改造價值的城鎮居住建筑節能改造。鼓勵開展農村住房節能改造。(市建委牽頭,市發改委、市市政局參與)
20.加快發展清潔能源和新能源。有序發展水電,優化風能、太陽能開發布局,因地制宜發展地熱能等。加大可再生能源消納力度,基本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15%。(市發改委牽頭,市財政局參與)
(三)積極調整運輸結構,發展綠色交通體系。
21.優化調整貨物運輸結構。制定實施我市交通運輸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減少公路運輸比例,大幅提升鐵路運輸比例,發揮鐵路在大宗物料長距離運輸中的骨干作用。到2020年,逐年提升我市鐵路貨運量比例,達到省考要求。(市交通局牽頭,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環保局、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參與)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