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1-28 14:32
來源:柳州人民政府
近日,柳州市人民政府印發了柳州市大氣污染防治攻堅三年作戰方案,全文如下:
柳州市大氣污染防治攻堅三年作戰方案
(2018-2020年)
為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切實改善我市環境空氣質量,根據《國務院關于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8〕22號)、《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桂發〔2018〕13號)、《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大氣污染防治攻堅三年作戰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桂政辦發〔2018〕80號),制定本作戰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要求,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標本兼治,持續開展大氣污染防治行動,綜合運用經濟、法律、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大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強化區域聯防聯控,狠抓秋冬季污染治理,統籌兼顧、系統謀劃、精準施策,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贏。
二、工作目標
到2020年,全市PM2.5濃度不高于39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不低于88.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比2015年下降15.0%和13.5%。
三、工作任務
打贏藍天保衛戰,主要任務是優化“四大結構”、實施“三大工程”、強化“四項支撐”,即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用地結構,實施工業企業污染綜合治理工程、清潔能源替代工程、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工程,強化區域聯防聯控、環境執法督察、科技創新和宣傳引導。
(一)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進產業綠色發展
1.優化產業布局。完成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環境準入清單編制工作,明確禁止和限制發展的行業、生產工藝和產業目錄。嚴格執行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型行業準入條件,研究制定更嚴格的產業準入門檻。積極推行區域、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新(改、擴)建鋼鐵、化工、焦化、建材、有色等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應滿足區域、規劃環評要求。〔牽頭單位:市環境保護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行政審批局;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國土資源局等,各縣、區人民政府,柳東新區、北部生態新區(陽和工業新區)管委會〕
加大區域產業布局調整力度。加快城市建成區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或關閉退出,推動實施一批水泥、焦化、化工等重污染企業搬遷。加快落實城區及周邊重污染行業企業搬遷入園和提升改造計劃。已明確的退城企業,要明確時間表,逾期不退城的予以停產。〔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安全監管局;責任單位:市國土資源局、市環境保護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委等,各縣、區人民政府,柳東新區、北部生態新區(陽和工業新區)管委會〕
2.嚴控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產能。嚴格執行自治區“兩高”項目聯席會議審查制度。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按國家規定實行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列入去產能計劃的鋼鐵企業退出時需一并退出配套的燒結、焦爐、高爐等設備。〔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國土資源局、市環境保護局等,各縣、區人民政府,柳東新區、北部生態新區(陽和工業新區)管委會〕
加大落后產能淘汰和過剩產能壓減力度。嚴格執行質量、環保、能耗、安全等法規標準。加快淘汰鋼鐵、鐵合金、鉛冶煉、水泥、皮革加工、造紙、酒精等行業的落后產能和過剩產能,如期完成自治區下達的淘汰任務。嚴防“地條鋼”死灰復燃。〔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責任單位:市環境保護局、市質監局、市安全監管局等,各縣、區人民政府,柳東新區、北部生態新區(陽和工業新區)管委會〕
3.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大力培育綠色環保產業。實施糖業清潔燃燒技術。壯大綠色產業規模,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培育新的增長動能。支持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大型節能環保龍頭企業,支持企業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加快掌握重大關鍵核心技術,促進大氣治理重點技術裝備的產業化發展和推廣應用。積極推行節能環保整體解決方案,加快發展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節水管理、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新業態,培育一批高水平、專業化節能環保服務企業。〔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市國土資源局、市環境保護局等,各縣、區人民政府,柳東新區、北部生態新區(陽和工業新區)管委會〕
4.深化工業企業污染治理。持續推進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將煙氣在線監測數據作為執法依據,加大超標處罰和聯合懲戒力度,未達標排放的企業依法停產整治。建立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業排放許可制度,2020年底前,完成排污許可管理名錄規定的行業許可證核發,實現“一證式”管理。〔牽頭單位:市環境保護局、市行政審批局;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委等,各縣、區人民政府,柳東新區、北部生態新區(陽和工業新區)管委會〕
5.開展工業爐窯治理專項行動。制定工業爐窯、磚窯綜合整治實施方案。開展拉網式排查,建立各類工業窯爐管理清單。加大不達標工業爐窯淘汰力度,加快淘汰中小型煤氣發生爐。鼓勵工業爐窯使用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或由周邊熱電廠供熱。〔牽頭單位:市環境保護局;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質監局等,各縣、區人民政府,柳東新區、北部生態新區(陽和工業新區)管委會〕
(二)加快調整能源結構,構建清潔高效能源體系
1.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2020年,全市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控制在47%以下或達到自治區下達的控制目標。新建耗煤項目實行煤炭減量替代,實行清單式管理,做到可統計、可核查。按照煤炭集中使用、清潔利用的原則,重點削減非電力用煤,提高電力用煤比例。〔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責任單位:市環境保護局等,各縣、區人民政府,柳東新區、北部生態新區(陽和工業新區)管委會〕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