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3-26 09:36
來源: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五)提升無人機監測能力。
1.污染源監督執法無人機能力建設。
依托省、市、縣三級環境監察執法部門,2019年開展污染源監督執法無人機能力標準化建設,實現污染源可視化監測能力全覆蓋。省/市和縣級監察大隊分別配置14套“增強版”和96套“標準版”執法無人機監測系統。
2.生態紅線管控監測無人機能力建設。
依托省及駐市環境監測中心,2019年開展生態紅線管控監測無人機能力標準化建設。省監測中心配置1套“專業版”生態紅線管控監測無人機系統,全省駐市環境監測中心共配置13套“增強版”生態紅線管控監測無人機系統,實現生態紅線精細化監測能力再升級。
3.突發事件應急監測無人機(船)能力建設。
依托省環境監測中心及省環境應急中心,2019年開展突發事件應急監測無人機(船)能力建設。省環境監測中心與應急中心各配置1套“應急版”突發事件應急監測無人機系統,實現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能力新突破。
4.全省無人機綜合管理平臺建設。
依托省環境監測中心和監控中心,面向污染源監督監測、生態紅線管控監測、突發事件應急監測三大業務需求,2019年下半年開展全省無人機綜合管理平臺建設,實現全省生態環境無人機監測網絡的統一化管理、規范化監測、智能化服務。
(六)全面提升各級環境實驗室監測能力。
1.省環境監測中心實驗室標準化建設。
打造全國一流環境監測實驗室,2018年10月-2020年12月補充和更新187臺/套儀器設備,包括現場監測采樣、分析測試及應急監測等儀器設備。建立實驗室智能樣品管理和輸送系統,并建設省級土壤樣品庫及土壤樣品庫信息管理系統。進一步完善實驗室管理系統(LIMS系統),通過引進智能技術儀器設備,實現實驗分析的高精準性和監測數據的高通量性。加快提高環境監測能力建設,滿足環境新問題對監測技術儲備的新要求,建立省環境監測中心實驗室監測及生態監測質控系統,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以及先進質控設備,建設覆蓋異味及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有機金屬污染物、抗生素、環境激素等監測質控能力的全省新型環境污染物篩查質控中心。建立以國內一流百級無菌室為支撐的全省環境生物監測質控中心。建設環境手工監測和自動監測比對的質控系統。
2.省級機動車排放檢測實驗室建設。
2020年,建設江蘇省機動車排放檢測實驗室,包括輕型汽車常溫冷啟動后污染物排放實驗室、輕型汽車低溫冷啟動后污染物排放實驗室、輕型汽油車蒸發排放實驗室、車用發動機排放實驗室、重型整車污染物排放實驗室、在用車排放實驗室、車用油品質量與清凈性檢測實驗室。開展機動車、發動機和燃油蒸發排放檢測,進行新車生產一致性檢驗和在用車符合性檢查,加強機動車排放污染物治理技術等研究,為機動車監管提供技術支撐。
3.駐市環境監測中心實驗室標準化建設。
各駐市環境監測中心進一步推進標準化站建設,2019年6月-2020年12月,13個駐市環境監測中心共更新/新增儀器設備1430臺/套,并在原有省級重點實驗室建設的基礎上,結合地方特點,在環境空氣、地表水、地下水、水生生物、土壤等多方面形成各具特色、相互補充的監測能力格局。
4.特色專項監測實驗室建設。
2019-2020年全省建設1家二惡英監測實驗室、6家生態生物監測實驗室、4家大氣污染綜合觀測實驗中心,1家海洋監測專項實驗室、2家土壤監測專項實驗室、1家環境健康重點實驗室、1家地表水監測、質控和預報預警專項實驗室、1家地下水監測專項實驗室。
(1)二惡英監測實驗室建設。
目前我省環境監測系統內,僅有泰州環境監測中心具備二惡英監測能力,全省二惡英環境監測能力亟需拓展。2020年,按照國家二惡英監測技術規范,新建淮安二惡英專項監測實驗室,同時利用省環境監測中心現有設備設施開展二惡英初篩,滿足《危險廢物焚燒污染控制標準》《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等對二惡英監測的要求。
(2)生態生物監測實驗室建設。
生態生物監測實驗室承擔區域、流域自然生態、生物多樣性和生物毒性相關監測任務,2019年建設4家,淮安環境監測中心建設湖泊生態監測實驗室(洪澤湖流域)、常州環境監測中心建設生物監測重點實驗室、揚州環境監測中心建設天空地一體化遙感監測重點實驗室,南通監測中心建設長江干流生態實驗室。2020年建設2家,無錫監測中心建設湖泊生態監測實驗室(太湖流域),鹽城監測中心建設海洋生態專項實驗室。
(3)大氣污染綜合觀測實驗中心建設。
大氣污染綜合觀測實驗中心依托省內已有大氣超級站, 2019年在宿遷、2020年在徐州、蘇州及連云港市建設大氣污染綜合觀測實驗中心,研究我省不同區域大氣污染特征及變化規律,形成以點帶面的大氣深度立體觀測網絡。在駐市環境監測中心已有大氣超級站配置基礎上增配風廓線雷達、臭氧激光雷達、逆溫微波輻射計等立體觀測設備,同時加強顆粒物手工采樣及VOCs自動觸發采樣設備的配置。
(4)海洋監測專項實驗室。
加強海洋監測能力建設,2020年,在連云港環境監測中心建設海洋監測專項實驗室,配置海洋采樣船1艘。
(5)土壤監測專項實驗室。
加強全省土壤監測能力,2019年在鎮江環境監測中心、2020年在泰州環境監測中心建設土壤監測專項實驗室。
(6)環境健康重點實驗室。
推進省環境監測中心環境與健康重點實驗室建設,強化重點地區、重點行業環境與健康調查,探索構建環境健康風險監測網絡,掌握我國重點地區、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人群暴露水平和健康影響基本情況,建立環境與健康監測、調查和風險評估制度及標準體系,為制修訂環境排放標準、環境質量標準提供科學依據。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