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6-04 09:28
來源:生態環境部
作者:柴發合
在“生態環境部”發布的“我的環保故事”欄目中,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環境領域首席科學家柴發合寫下了自己的故事:“在大氣污染防治這條路上,沒有停頓的任何理由。我們寧肯是多加幾天班,只要能贏回來一分鐘、兩分鐘的藍天,我們心里也是非常快樂的。只要有需要,我就不應該離開這個崗位。”
我是柴發合,來自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我自己這一輩子基本上做一件事,就是大氣污染防治的科學研究。
2017年兩會的時候,總理在兩會上提出來,大氣污染那么嚴重,應該搞清楚大氣污染的成因,找到一條治理的途徑。從2017年4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決定由環保部牽頭,開展京、津、冀及周邊大氣重污染的來源成因及治理這個項目。
我們面臨的是不光要認識問題,還要為解決問題提出方案。為解決問題提出方案就要對整個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目前大氣污染控制的水平,污染物排放的水平,以及現在各個地方所采取的這些措施的有效性,進行系統的評估。不像我們原來做科研,這個不一樣,是真刀實槍的要用在我們大氣污染防治的行動里面去。
攻關中心成立以后,我們組建了目前可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研究觀測網,從立體空間來看整個污染物的演變的這個過程,我們現在是能夠把整個京津冀的污染的成因,比較完整的給它表述出來,定量地表述出來。現在不管是對長期的控制,還是對重污染的應對,都采取了一個綜合控制的對策。
我現在已經做科研做了37年了,我覺得我身上更重的責任就是我要利用退休前的這幾年,再培養一些年輕的科學家,我們所有的青年科學工作者一起團結起來,為我們向著更好的空氣質量的標準實現一起努力。
在大氣污染防治這條路上,沒有停頓的任何理由。我們寧肯是多加幾天班,只要能贏回來一分鐘、兩分鐘的藍天,我們心里也是非常快樂的。只要有需要,我就不應該離開這個崗位。
柴發合: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環境首席科學家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