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6-06 13:35
來源:河北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
全省地級以上城市飲用水水源水質均達到Ⅲ類標準,達標率100%。為保障飲水安全,緊緊圍繞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立、治”三項重點任務,持續加大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力度。截至目前,全省共劃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311個,總面積約10836平方公里。其中,地表型水源地16個,地下水型水源地295個。針對地表型飲用水水源地(水庫)服務人口集中且易受到周邊活動源影響的特點,對全省13個重點地表水型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實施封閉管理,完成隔離防護設施建設,有效阻止了一級保護范圍區建設違規建筑、網箱養殖、旅游等造成水體污染的活動。同時,開展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違規項目排查整治活動,重點對排污口、工業企業、碼頭、旅游餐飲、交通穿越、農業面源污染、生活面源污染等問題進行全面清理整治,切實保障水質安全。
存在主要的問題,在農村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中,還存在著短板和不足。下一步將開展日供水在10000人或日供水量在1000噸以上(“千噸萬人”)縣級以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摸底排查,同步推進保護區劃定工作。
三、河北法制報:生態環境監測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我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的情況如何?特別是圍繞打好藍天保衛戰我們省在大氣環境方面的建設成就有哪些?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生態環境監測處處長孫志強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生態環境監測處處長孫志強:正如你所說生態環境監測是環境管理的頂梁柱,為生態環境管理提供重要技術支撐。2016年省政府印發了《河北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工作方案》,明確到2020年我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目標、主要任務及職責分工。2018年我們全面構建環境監測體系。在水環境監測體系建設方面,在原有的工作基礎上在全省河流的跨省、跨市、跨縣界,全部設立了監測斷面,每月開展監測;每月進行通報分析;實現了水環境監測跨省、跨市、跨縣全覆蓋;在主要河流新建46個國考水質自動監測站、18個省界出入境水質自動監測站,我省的水環境監測逐步從“手工監測”向“自動監測”邁進。在大氣環境監測體系建設方面,在已有53個國控站、337個省控站的基礎上,新建成1985個鄉鎮空氣質量監測站、218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和5個港口作業區空氣質量監測站,完善了降塵監測體系,可以說,大氣環境監測實現了省、市、縣、鄉全覆蓋。為全面掌握我省大氣環境質量現狀及變化趨勢,客觀反映大氣環境治理效果,實現全省空氣質量根本好轉,確保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了有力的基礎支撐,2018年度我省緊緊圍繞這一核心目標,利用大氣環境監測體系,對全省設區市、168個縣(市、區)的空氣質量進行通報排名,對全省省級以上開發區的空氣質量進行通報。各設區市按市域實施了鄉鎮空氣質量排名通報制度,對空氣質量持續排名靠后的實施獎懲問責。初步形成了環境空氣質量“國家考市、省考縣(市)區”,“市考鄉鎮”完整考核體系,有效地將大氣治理的壓力傳導到基層各級政府,通過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實現全省環境空氣明顯改善。
四、河北日報:請介紹一下目前我省環境空氣污染中臭氧污染的情況,下一步將采取哪些措施?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處處長謝文勇:臭氧是國家大氣常規監測的六因子之一,也是近年來越來越受關注的一個污染因子。臭氧在天是保護人類免受紫外線傷害的一項重要屏障,在地面是一個造成呼吸等系統危害的污染物。近年來通過監測數據可以看出,2017年、2018年全省臭氧日8小時年均濃度均超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20.6%。2019年1-5月全省臭氧為首要污染物天數33天,占22.2%。特別是廊坊市占26.5%,張家口市占25.8%,滄州、衡水市占25.2%。從季節看,臭氧夏季污染比較重,冬季比較輕,5月、6月是臭氧濃度比較高的季節。
圍繞臭氧污染治理,研究制發了《河北省加強臭氧污染治理工作方案》、《河北省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在實施過程當中,突出防、治、測、研四方面。防,主要是對一些高VOCs含量原輔材料進行替代,替換成無VOCs或者低VOCs含量的物質。比如印刷行業推薦使用植物性油墨等。對一些無組織排放比較突出的行業,比如石化、化工、焦化行業推行泄露和修復治理技術。特別是在焦化化產回收工序推行物料平衡回收揮發性有機物。治,主要對重點行業開展進行工程治理,將對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實施整治,無組織排放的加強回收治理。測,指構建大氣光化學監測網絡。在現有空氣質量監測基礎上,進一步增加VOCs組分監測,為大氣、光、化學研究進一步提供數據支撐。研,指加強科學研究。由于臭氧治理非常復雜,是個世界性的難題。組織科研院所進一步加強臭氧形成機理研究,以及防控策略、防控手段、防控效果評估,為進一步開展臭氧整治提供技術、數據、理論支撐。
感謝4位記者朋友的提問,也感謝4位嘉賓的精彩發布與答問。由于時間關系,回答記者提問就到這里。如果大家還有關心的問題,可以和省生態環境廳宣教中心聯系。
謝謝大家的關注。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