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0-12 11:44
來源:內蒙古人大
日前,內蒙古發布《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草案)》。詳情如下:
關于《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草案)》公開聽取意見的公告
自治區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對《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擬于11月進行再次審議。現將條例(草案)及說明全文公布,廣泛聽取社會各方面意見。請將修改意見和建議于2019年11月15日前反饋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
聯 系 人:姜黎華
聯系電話:0471-6600643(傳真)
電子郵箱:jlh_925319@126.com
通訊地址:呼和浩特市中山東路3號
郵 編:010020
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廳
2019年10月9日
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草案)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保護和改善烏海市及周邊地區大氣環境,防治大氣污染,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區域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于烏海市及周邊地區的大氣污染防治及其監督管理。法律、法規已經作出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 自治區人民政府根據主體功能區劃、區域大氣環境質量狀況和大氣污染傳輸擴散規律,確定烏海市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范圍,并向社會公布。
第四條自治區人民政府統一領導烏海市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監測、統一監管、統一考核的原則,建立本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聯治協作機制,推進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自治區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烏海市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烏海市及周邊地區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本地區大氣污染實施聯防聯控聯治。
其他相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大氣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第五條 烏海市及周邊地區實行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烏海市、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和阿拉善盟行政公署應當根據自治區人民政府下達的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制定年度計劃,并組織實施。
第二章 礦區污染防治
第六條 新建礦山應當執行綠色礦山建設標準,已建礦山應當限期達標。
第七條 中小產能礦山開采企業集中的區域應當編制礦區環境治理規劃,統籌部署礦山開采企業的排土場、臨時排矸場和道路建設,實施礦區環境集中連片治理。
嚴格控制礦山企業產能和露天剝離施工規模。
第八條 采用露天剝離方式開采的礦山項目,應當按照要求配備灑水車、高壓霧炮等灑水抑塵設備。
第九條 煤炭礦業權人應當實施礦權范圍內著火點滅火工作,旗縣級人民政府負責無主著火點滅火工作。
第十條 運輸煤炭、砂土、石灰等車輛應當采取密閉或者嚴密加蓋篷布、噴灑表面凝結劑等抑塵措施,禁止超載、不符合裝載要求的車輛駛出廠區。
鼓勵采用集裝箱運輸。
第十一條 氣象部門發布大風、揚沙等極端氣象預警時,礦山企業應當及時啟動應急預案,采取限產、停產等措施,防止大氣環境污染事故發生。
第十二條 煤炭貯存場所應當全封閉,鼓勵煤礦采用全過程密閉式運輸。
第十三條礦山企業應當硬化和養護進礦道路、廠區道路、工業廣場,采取清掃、灑水、綠化等措施,防止揚塵污染。
第十四條礦山企業進行爆破、土石方剝離、裝卸車等作業時,應當采取灑水、噴淋等抑塵措施。
第十五條 礦山企業排土場應當按照批復的礦山開采設計及時固化或者覆土綠化。邊坡治理應當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防止滑坡等地質災害發生。
第三章 工業污染防治
第十六條 鼓勵工業園區實施煤改氣或者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推進余熱余壓梯級利用,建設生產用熱熱源以及熱網,推廣集中供熱和制冷,淘汰分散鍋爐。
第十七條 烏海市及周邊地區人民政府應當結合區域實際,確定本地區揮發性有機物控制重點企業,制定并組織實施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方案。
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重點行業的企業應當根據企業實際編制治理方案。
第十八條有色金屬冶煉(不含氧化鋁)、鋼鐵、水泥、燃煤發電、平板玻璃、焦化、石化和化工等行業應當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國家、自治區排放標準中未規定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行業,執行現有排放標準。
鼓勵鋼鐵、燃煤發電等行業執行更嚴格的排放標準。
第十九條 工業爐窯應當采用封閉、密閉或者集氣罩等有效措施控制無組織排放,物料落料點應當配備集氣罩和除塵設施,或者采取噴霧等抑塵措施。
粉狀物料應當采取密閉措施儲存及輸送。
塊狀物料應當采取封閉儲存及輸送等有效抑塵措施。
大宗物料應當通過鐵路、管道或者管狀帶式輸送機等清潔方式運輸,確需汽車運輸的應當封閉車廂或者遮蓋嚴密。
第二十條水泥熟料窯應當配備低氮燃燒器,采用分級燃燒等技術,窯尾應當采用選擇性催化還原、選擇性非催化還原等成熟先進的脫硝技術。
鼓勵利用工業固體廢物生產水泥。
第二十一條 焦化企業化工物料罐、槽的排放氣體應當返回系統或者收集處理,減少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熄焦廢水未經處理、未達到排放標準的,禁止用于重復熄焦。
鼓勵焦化企業進行干熄焦改造,實施焦爐煤氣精脫硫,采用成熟先進的污染防治技術控制焦爐爐體無組織排放。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