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0-22 09:37
來源:廣東省生態環境廳
(四)加快老舊車輛淘汰和深度治理。鼓勵各地級以上市采取措施加快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的柴油貨車、采用稀薄燃燒技術或“油改氣”的老舊燃氣車輛。公安交管部門對上述車輛不再辦理跨地市轉移登記業務。依法劃定禁止冒黑煙等可視污染物車輛行駛的區域,基本消滅黑煙車。
(五)推進監控體系建設和應用。
一是建設完善“天地車人”監控系統。加快機動車遙感監測系統建設,合理確定監測點位選址和設備數量,2019年9月底前,粵東西北各市建成本地遙感監測系統,并與省系統聯網。探索推進重型柴油車OBD遠程在線監控,2019年佛山、東莞、清遠市開展試點示范并與省系統聯網,鼓勵深圳、惠州等有條件的地市開展此項工作。積極推進珠三角集疏港柴油車實現OBD遠程在線監控并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安裝遠程排放監控設備并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且穩定達標排放的柴油車,可在定期排放檢驗時免于上線排放檢驗,也可研究考慮免于當地污染天氣應對期間的車輛限行。2020年1月1日起,將未實現OBD遠程在線監控的柴油車列入重點抽查對象。
二是加強排放大數據分析應用。利用“天地車人”監控系統的數據,通過大數據追溯超標排放車輛生產或進口企業、污染控制裝置生產企業、登記地、排放檢驗機構、維修單位、加油站點、供油企業、運輸企業等,實現全鏈條環境監管。
(六)推動相關行業集約化發展。推進排放檢驗機構和維修單位規模化發展。鼓勵支持排放檢驗機構實現規模化、集團化發展,對于設立分支機構或者多場所檢驗檢測機構的,資質認定部門簡化辦理手續。鼓勵支持技術水平高、市場信譽好的維修企業連鎖經營,嚴厲打擊清理無照、不按規定備案經營的維修站點。各地級以上市至少鼓勵建設2座柴油貨車排氣超標維修治理示范站。
二、清潔柴油機行動
(七)嚴格新生產發動機和非道路移動機械、船舶管理。按國家要求實施非道路移動機械第四階段排放標準。 加強對新生產銷售發動機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的監督檢查,依法打擊排放不達標、不依法公開環保信息等違法行為,將相關企業及其產品列入黑名單。廣州、深圳市對在本行政區域內生產(進口)的發動機和非道路移動機械主要系族的年度抽檢率達到60%,覆蓋全部生產(進口)企業;對在本行政區域銷售但非本行政區域內生產的主要發動機和非道路移動機械主要系族的年度抽檢率50%。生產銷售發動機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機型系族的抽檢合格率達到95%以上。按國家要求實施船舶發動機第一、二階段國家排放標準,嚴禁新建不達標船舶進入運輸市場。
(八)加強排放控制區劃定和管控。各地級以上市要依法劃定并公布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的區域,秋冬季期間每月開展監督檢查,消除冒黑煙現象。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是指使用過程中排放黑煙等可視污染物或者排氣煙度超過《非道路移動柴油機械排氣煙度限值及測量方法》(GB36886-2018)所規定Ⅲ類限值的非道路移動機械。加強船舶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區管理,落實排放控制區措施。
(九)加快治理和淘汰更新。對于具備條件的老舊工程機械,鼓勵開展污染物排放治理改造。采取限制使用等措施,促進老舊燃油工程機械淘汰。按規定通過農機購置補貼推動老舊農業機械淘汰報廢。推進鐵路內燃機車排放控制技術進步和新型內燃機車應用,加快淘汰更新老舊機車,具備條件的加快治理改造。珠江口重點區域的港口、機場、鐵路貨場、物流園新增和更換的岸吊、場吊、吊車等作業機械,主要采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機械。推動內河運輸船舶結構調整,嚴格執行《老舊運輸船舶管理規定》,嚴禁達到報廢年限的內河船舶取得營運資格。加強老舊漁船管理,加快推進漁船更新改造。推廣使用純電動和LNG船舶。
(十)強化綜合監督管理。2019年年底前,各市完成非道路移動機械摸底調查和編碼登記,建成非道路移動機械使用登記管理系統并與省系統聯網,探索建立工程機械入場前報備、使用中監督抽測、超標后處罰撤場的閉環管理制度。2020年年底前,新生產、銷售的工程機械應按標準規定安裝精準定位系統和實時排放監控裝置。進入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區域內作業的工程機械,鼓勵安裝精準定位系統和實時排放監控裝置。將使用超標排放設備問題突出的單位納入失信企業名單。提高船舶排放控制區內船用燃料油抽檢率,依法打擊船舶使用不合規燃油行為。
(十一)推動港口岸電建設和使用。加快港口岸電設備設施建設和船舶受電設施設備改造,船舶排放控制區內的靠港船舶優先使用岸電。2019年底,全省內河港口泊位實現岸電全覆蓋。2020年年底前,沿海主要港口、船舶排放控制區內港口的50%以上集裝箱、客滾、郵輪、3千噸級以上客運和5萬噸級以上干散貨專業化泊位具備向船舶供應岸電的能力。新建碼頭同步規劃、設計、建設岸電設施。西江航運干線新建的水上服務區和待閘錨地應具備船舶岸電供應能力。2019年7月1日起,我省沿海港口新增、更換拖船優先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
三、清潔運輸行動
(十二) 推進運輸結構調整。落實《廣東省推進運輸結構調整實施方案》(粵府辦〔2019〕8號)要求,升級水運系統,提升鐵路運能,發展多式聯運,推進綠色配送,加強貨運治理,提高水路、鐵路承擔的大宗貨物運輸量。
四、清潔油品行動
(十三)強化生產、銷售、儲存和使用環節監管。全省全面供應國六標準的車用汽柴油,車用汽油蒸汽壓不超過60千帕。推進水路交通運輸燃料清潔化、綠色化升級,實現車用柴油、普通柴油、部分船舶用油“三油并軌”。組織開展油品質量專項整治行動,加大對煉油廠、儲油庫、加油(氣)站和企業自備油庫的抽查頻次,清除無證無照經營的黑加油站點、流動加油罐車,嚴厲打擊生產銷售不合格油品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推進建立車用油品、車用尿素、船用燃料油全生命周期環境監管檔案,打通生產、銷售、儲存、使用環節。禁止以化工原料名義出售調和油組分,禁止以化工原料勾兌調和油,嚴禁運輸企業和工礦企業儲存、使用非標油,嚴禁在液化天然氣中非法添加液氮。加強使用環節監督檢查,在具備條件的情況下從柴油貨車油箱、尿素箱抽取樣品進行監督檢查。到2019年,違法生產、銷售、儲存和使用假劣非標油品現象基本消除。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