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3-25 10:12
來源:晉城市人民政府
日前,晉城印發《晉城市打贏藍天保衛戰2020年決戰計劃》。全文如下:
晉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晉城市打贏藍天保衛戰2020年
決戰計劃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人民政府各委、辦、局:
《晉城市打贏藍天保衛戰2020年決戰計劃》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晉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0年3月18日
晉城市打贏藍天保衛戰2020年決戰計劃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決勝之年,為確保完成目標任務,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制定本決戰計劃。
一、決戰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遵循,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以市區及周邊34個重點鄉鎮(辦事處)為主戰場,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約束,堅定打贏的決心,強化決戰的意識,緊盯環境空氣質量改善這個核心,堅決向結構開刀,深入推進產業、能源、交通和用地四大結構調整,用好“兩個抓手”,強化“四個支撐”,強力推進“四大專項整治行動”,努力推動經濟發展與生態環保“雙贏”,全面打贏藍天保衛戰。
二、決戰目標
(一)約束性指標
1.完成國家下達的重點區域秋冬季大氣攻堅目標。
2.市區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完成省政府下達的2020年打贏藍天保衛戰目標,通過國家、省“十三五”環境空氣質量考核。〔各縣(市、區)目標待省下達我市目標后由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領導組辦公室另行分解下達〕。
(二)爭取性指標
力爭市區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在全國168城市退出后20名。
三、決戰任務
(一)堅決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和布局
1.深入推進重污染行業結構優化調整。完成全市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環境準入清單編制工作,明確禁止和限制發展的行業、生產工藝和產業目錄。堅持排放總量與排放標準雙控、標準服從總量的原則,嚴格落實“三線一單”和“兩高”行業產能控制要求,落實《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市生態環境局、市工信局、市審批服務管理局牽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負責落實〕
2020年6月底前,完成晉城市健牛工貿有限公司、晉城市太行鈣品有限公司、晉城市白馬納米材料廠搬遷;2020年9月底前,晉城福盛鋼鐵有限公司東廠完成產能置換;2020年12月底前,完成晉城市春晨興匯實業有限公司、山西漢通鑫宇科技有限公司、晉城市富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晉城市太陽石實業有限公司搬遷和40萬噸焦化產能壓減年度任務(其中山西明源集團沁澤焦化有限公司13萬噸、山西興高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7萬噸)。加快推進山西晉城無煙煤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天溪煤制油分公司搬遷進度和全市含有間歇式煤氣化裝置的煤化工企業提檔升級、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中明確淘汰類的加緊淘汰退出。〔市工信局牽頭,城區人民政府、澤州縣人民政府、高平市人民政府、沁水縣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負責落實〕
2020年10月底前,退出市區建成區未達生態環境部《關于加強重污染天氣應對夯實應急減排措施的指導意見》工業企業分類管控標準A級和B級標準的鑄造企業。鼓勵發展飛地經濟,化解區域重污染企業集聚矛盾,進一步簡政放權,優化服務,優先支持提前關停退出的產業升級轉型項目。〔市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能源局等部門配合,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負責落實〕
按照《山西省淘汰煤炭洗選企業暫行規定》,提前于2020年9月底前完成煤炭洗選企業(廠)核查認定,認定結果屬于淘汰范圍的,同步由當地縣級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取締,認定一家取締一家。〔市能源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規劃與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稅務局等部門配合,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2.推進“散亂污”綜合整治。持續開展拉網式排查,實施“一企一策”精準幫扶,通過分類處置、規范引導,實現不散、不亂、不污,在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的同時,培育壯大特色產業集群,穩定就業、推動創新、促進增收。對于符合規劃布局,經過整治提升還可以繼續在原址生產的企業,列入提升改造類,留出整改時間,完善相關審批手續,對照相關行業排放標準和清潔生產要求,在裝備工藝、污染治理等方面提升改造,推進產業向規范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對于在當地吸納就業人數多、布局分散但已形成特色產業的企業,列入整合搬遷類,科學規劃布局,高標準建設特色園區,積極引導企業入園,并在整合過程中實現產業、技術和環境污染治理水平的提升。對不符合產業政策或規劃布局要求,無污染防治設施或污染防治設施簡陋,且在原址不具備改造升級、繼續生產條件的企業,列入關停取締類,必須做到“兩斷三清”(切斷工業用水、用電,清除原料、產品、生產設備)。〔市生態環境局、市工信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與自然資源局、市能源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配合,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3.推進傳統產業集群升級改造。對工業集中、污染嚴重區域實施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等量置換或減量置換管理,實現區域內工業廢氣排放總量“只減不增”。澤州縣巴公工業園區、陽城縣建筑陶瓷園區制定工業企業集中整治方案,明確整治標準,報市政府備案,2020年9月底前完成整治。其他縣(市、區)也要針對本區域特色企業集群,制定綜合整治方案,按照“標桿建設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優化整合一批、淘汰退出一批”的總體要求,統一標準、統一時間表,從生產工藝、產品質量、安全生產、產能規模、燃料類型、原輔材料替代、污染治理等方面提出具體治理任務,提升產業發展質量和環保治理水平,建設清潔化企業集群。制定集群清潔運輸方案,優先采取鐵路、管道等清潔運輸方式;積極推廣集中供汽供熱或建設清潔低碳能源中心,具備條件的鼓勵建設集中涂裝中心、有機溶劑集中回收處置中心等。〔市生態環境局、市工信局牽頭,市審批服務管理局、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局等部門配合,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負責落實〕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