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3-27 10:58
來源:上海市生態環境局
10. 加強在用非道路移動機械監管。嚴格落實市政府關于劃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禁止使用區的通告要求,加快國二及以下老舊機械的淘汰,積極推進非道路移動機械柴油機尾氣達標治理和新能源機械替代工作,秋冬季期間每月對進入禁止使用區作業的工程機械監督抽查率達到50%以上。
11. 推進移動源信息平臺建設。積極推進機動車智慧監管平臺的建設,整合現有各類移動源管理平臺,推進移動源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切實提升移動源信息化監管水平。
12. 啟動移動源地方立法研究工作。明確各部門對于移動源的職責分工,建立和完善移動源監管體系和制度設計,編寫移動源立法工作方案,推動移動源管理地方立法工作。
(三)持續做好面源大氣污染防治
13. 進一步加強加油站油氣回收治理工作。加強加油站、儲油庫、油罐車油氣回收長效管理,確保油氣回收設施正常使用。2020年力爭完成年銷售汽油量大于2000噸的加油站安裝油氣回收自動監控設備(333家),并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
14. 深化汽修行業大氣污染治理。制定汽修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推廣低VOCs含量產品在汽修行業的應用,色漆使用水性涂料,中涂、底漆使用高固分涂料。
15. 持續做好易揚塵堆場的無組織排放治理。完善更新散貨堆場、碼頭等易揚塵堆場的無組織排放管理臺賬,并完成治理36家。
16. 深化餐飲油煙治理。研究修訂《上海市飲食服務業環境污染防治管理辦法》。推行餐飲油煙在線監控和第三方治理,推廣集中式餐飲企業集約化管理,完成治理411家。
(四)深化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
17. 推進大氣標準一體化。涉VOCs重點行業加嚴排放控制,推進區域統一控制要求。在長三角區域探索港口實施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區的可行性。
18. 推進執法聯動和數據共享。建立區域執法互督互學長效工作機制,在內河船舶、柴油貨車方面嘗試開展區域聯動執法。探索搭建移動源監管數據互聯互通平臺。
(五)其他
19. 做好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按照國家要求落實全國碳排放交易系統和交易機構建設,組織開展納入全國和本市碳交易市場企業的管理工作,做好“全國低碳日”宣傳工作。
20. 加強消耗臭氧層物質(ODS)淘汰管理。依據《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條例》做好監督管理工作,完善保護臭氧層部門協調工作機制,做好2020年ODS數據統計工作。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非法行為,執法總隊、各區生態環境局、自貿區支隊等部門結合年度備案,做好涉ODS企業現場檢查。
21. 做好環境噪聲管理工作。修訂出臺《上海市聲環境功能區劃》;繼續加強建筑工地夜間施工監管;繼續做好重大考試護考工作;創建和復查安靜居住小區。
三、監管要求
22. 工業源三監聯動,確保治理成效。以監測、監管和監察為主題,重點圍繞年度任務,包括工業源VOCs綜合治理、工業爐窯綜合治理和生物質燃料鍋爐治理等,組織開展專項執法檢查,確保全面達標。
23. 移動源多部門聯合,創新工作機制。各區生態環境局重點圍繞柴油貨車治理攻堅行動計劃組織開展柴油貨車尾氣排放聯合執法檢查,油品和尿素專項整治行動,非道路移動機械專項執法行動。有條件的區可與公安、市場監管、經濟信息化、綠化市容、住建等相關部門創新移動源聯合監管模式,逐步在機動車、非道路移動機械及其油品監管方面建立長效工作機制。
(1)建立常態化在用車路檢和入戶檢查工作機制。完善環保檢測-公安處罰工作機制,結合重點入滬道口、重點道路、重點區域建設常設聯合檢查點,開展柴油貨車尾氣排放聯合執法檢查,建立超標車告知督促維修制度,建立未按時完成維修、復檢車輛查處制度,建立黑名單制度和重點監管對象名錄。加快固定式遙感監測、冒黑煙抓拍等技術應用和推廣,推進高污染車輛電子取證和執法機制建設。
(2)對物流、運輸企業開展全覆蓋排摸,對企業自備加油站和流動加油罐車開展全覆蓋檢查,油品抽測率不低于10%。加強油品使用環節監督檢查,對部分具備條件柴油車的油品和尿素質量進行抽檢,2020年底前分別完成抽測200個樣品。
(3)完善機動車排放檢測與強制維護制度,形成檢測-維修-復檢的閉環管理。完善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屬地化監管機制,建立排放檢驗視頻抽查機制,自7月起每周視頻抽查不低于50輛次,并覆蓋轄區內全部排放檢驗機構,兼顧汽油車和柴油車,并與初檢和日常監督抽測超標車、外省市登記車輛、運營5年以上老舊柴油車等四類監管車輛的抽測相結合。結合視頻抽查,有針對性地開展排放檢驗機構的現場檢查,嚴厲打擊排放檢驗機構弄虛作假行為,全年對轄區內檢驗機構的現場檢查要求全覆蓋。
(4)深化重點區域非道路移動機械專項檢查。全年對本市建成區內的施工工地、物流園區以及港口、碼頭、機場、鐵流貨場、高排放禁止使用區等重點區域有計劃地進行全覆蓋檢查,機械抽測比例不少于全市申報量的5%。研究建立覆蓋生產、銷售新機械不符合排放標準要求的生產、銷售企業,在用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超標問題突出的生產企業、使用單位的黑名單制度。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