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7-23 10:32
來源:河北省政府新聞辦
(三)堅持問題導向,持續加強督察執法監管。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以鐵面督察推動“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落實,以鐵腕執法提升企業自覺守法、主動治污意識,著力提升生態環境監管效能。嚴格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積極推進第二輪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向唐山、滄州、張家口、秦皇島市反饋督察意見,指導督促制定整改方案,第二輪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交辦的685個問題已完成整改623個。組織謀劃對部分省直部門、省屬企業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和對石家莊、唐山、邢臺、邯鄲市開展“退后十”專項督察。深入開展專項執法檢查,組織開展2020-2021年秋冬季第五輪大氣環境執法、揚塵污染、涉VOCs企業幫扶執法等專項執法檢查行動,有效解決一批突出環境問題。嚴厲打擊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造假行為,對3755家重點排污單位在線設備運行情況進行重點核查,發現并督促整改各類在線監測問題3700余個。創新執法監管方式,充分運用在線監測數據、分表計電、遠程執法、熱點網格推送及其他非現場手段,開展“非現場”執法6萬余次,發現環境違法問題1000多個,精準識別、精準打擊環境違法問題能力明顯提升。
(四)堅持協同推進,著力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緊緊圍繞服務發展大局,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引導、優化和倒逼作用,協同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積極主動推進碳達峰行動,對全省碳排放情況開展摸底調研,科學、系統、穩妥推動碳達峰工作。科學實施分類管理,堅持“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原則,精準實施績效分級,對47個行業3.6萬家績效分級企業在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采取差異化管控措施。深化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制度,將國家和省重點項目、民生工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出口型企業、軍民融合發展企業及與疫情防控物資生產和民生保障密切相關的4955家企業納入監督執法正面清單管理,保障正常施工和生產,嚴禁環保“一刀切”。著力強化幫扶指導,深入開展“萬名環保干部進萬企 助力提升環境治理水平”主題實踐活動,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干部與1.27萬余家企業結成幫扶包聯對象,主動為企業“送法律、送政策、送技術、送方案、送服務”,指導企業找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短板,幫助企業制定針對性解決方案,有效解決了一大批制約企業發展的環境問題。成立14個督導幫扶組,駐市開展常態化督導幫扶,指導各地全面落實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十條措施。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緊盯重點城市“退后十”目標,強化督導幫扶,加大攻堅力度。扎實開展夏季臭氧污染防治會戰,全面加強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管控,加快大氣污染重點治理項目工程進度,協同推進低效過剩產能淘汰和退城搬遷、重型柴油車污染防治、重點行業企業深度減排,有力有效推動各項措施落實落地,確保不折不扣完成全年空氣質量改善目標。
以上就是今天的主要發布內容。謝謝大家!
回答記者提問
河北日報:優化產業結構是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點任務,請問今年以來,我省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什么進展和成效?
河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一級巡視員高俊釗:
大家知道,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是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和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長遠之計、治本之策。這項工作省委、省政府已經持之以恒推進了多年。今年以來,圍繞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堅決去、主動調、加快轉”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半年來“去調轉”重點工作任務都取得了積極進展。一是持續推進傳統優勢產業的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轉型。大家知道,到去年年底,河北省六大行業去產能任務已經圓滿超額完成,為了確保去掉的產能不再死灰復燃,今年上半年省發改委、省工信廳及相關省直部門連續組織了對去產能的工作回頭看,派出了多個督導檢查組赴有關市督導檢查,從總的結果來看,河北省沒有出現已去產能死灰復燃的情況,這是減法。同時我們在鋼鐵、建材等高污染、高排放行業,持續推進超低排放改造,成果在逐步顯現,一批A級企業正在不斷地出現和增多。推進化工企業進園區的工作成果也比較明顯。與此同時,圍繞著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我們推進產品結構的高端化轉型和工業企業的智能化轉型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進展。二是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的盲目發展。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今年上半年,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名義出臺我省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的落實意見。對“十四五”擬投產達產“兩高”項目多次組織開展摸排,建立清單臺賬,并且分項目提出了分類處置意見,堅決拿下不符合要求的“兩高”項目。第一點和第二點都是通過“減法”來為大氣污染防治作貢獻的在產業結構調整上所做的工作。三是大力振興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百項高技術產業化示范、百項標準創建、創新百強培育“三百”工程,這是今年以來省發改委、省科技廳、省工信廳做的一項重點工作。截至6月底,全省在建高技術產業化項目279項(統計口徑為2018年以來在建項目),今年竣工驗收31項;長城汽車等企事業單位共參與制修訂國家標準51項,發布11項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省級地方標準;在創新平臺的建設上,像潤泰救援應急救援裝備等16家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建成運行,目前已經完成2020年度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雙百強”企業的基礎數據整理和初步篩選工作,擬于三季度發布。
總的來看,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和內外部環境深刻變化形勢下,上半年,全省產業結構優化取得積極進展,三次產業結構持續保持了“三二一”的發展態勢,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9.2%,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21.0%,這是第一次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21.0%,去年年底全省19.4%,這個變化是比較大的;高端裝備制造和信息智能產業增長達到兩位數,分別增長18.3%和12.9%,通過半年來的努力,我們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現代產業體系加速構建。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