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成人小视频|国产黄影院|青青草免费观看|55影视大全免费追剧|chottie

首頁 > 新聞 > 正文

《廣東省生態文明建設“十四五”規劃》發布:雙碳、新能源、治污這樣干

時間:2021-11-02 14:36

來源:中國水網

推動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控制煤炭消費總量,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提高電煤占煤炭消費比重,壓減非發電用煤消費。科學推進"煤改電",合理發展天然氣發電,有序推進重點地區、重點行業燃煤自備電廠和燃煤自備鍋爐"煤改氣"工程。

合理控制煤電建設規模和發展節奏,推動煤電清潔高效利用,控制煤電發電量,加快推進煤電從主體電源向基礎電源轉變。有序關停服役期滿老舊煤電機組,推進煤電靈活性改造,發揮煤電托底保障作用。做好中心城區煤電異地搬遷等容量替代建設工作。到2025年,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4%左右,全省煤炭消費總量約1.63億噸以內。

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大力發展海上風電,建設粵東粵西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推動項目開發由近海淺水區走向深水區。適度發展陸上風電,鼓勵發展分散式風電。大力提升光伏發電規模,堅持集中式與分布式開發并舉,因地制宜建設集中式光伏電站項目,鼓勵發展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探索開展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示范。積極推進光伏建筑一體化建設,推動光伏在交通、通信、數據中心等領域的多場景應用。堅持安全優先,穩妥推進核電發展,加快建設惠州太平嶺核電一期項目。促進清潔能源增長、消納和儲能協調有序發展,提高清潔能源消納能力,穩步推進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積極爭取接收省外清潔電力,推動西藏清潔能源基地、北方清潔能源基地送電廣東。鼓勵發展多能互補、智能融合的能源利用新模式,建設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和能源高端應用示范區。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9%,天然氣消費量達到430億立方米。

加快終端用能清潔化。積極實施電能替代,重點在交通、建筑、工商業和民生等領域擴大替代規模、提高替代效率。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進一步推動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打造智慧、便捷、安全的充電設施網絡。加快推進港口岸電、熱泵、電蓄冷空調、電窯爐、電氣化廚房等電能替代應用,提高終端用能電氣化水平。加快推進內河船舶LNG動力改造。大力推動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在能源領域運用,加快"互聯網+"智慧能源、分布式能源、智能電網等新業態發展。到2025年,全省力爭建成充電站4500座、充電樁25萬個,完成約1500艘適改內河船舶LNG動力改造,配套建設船舶LNG加注站19座。

專欄3能源結構調整重點工程

1. 海上風電。新增投產三峽新能源陽西沙扒二、三、四、五期,中廣核汕尾后湖、惠州港口一期,粵電陽江沙扒、湛江外羅二期、湛江新寮,國家電投揭陽神泉一、湛江徐聞,大唐汕頭勒門I,華電陽江中節能陽江南鵬島,珠海桂山二期,明陽陽江沙扒300MW科研示范,華電陽江青洲三等項目;開工建設惠州港口二期PA、港口二期PB,汕尾甲子一、甲子二,揭陽神泉二、靖海,汕頭南澳洋東、勒門(一)、海門(場址一)、海門(場址二、三)以及陽江青洲、帆石等場址項目;建設粵東粵西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

2. 核電。新增投產惠州太平嶺核電一期項目;推動陸豐核電、廉江核電、惠州太平嶺核電3-6號機組、嶺澳核電三期等后續項目開工建設。

3. 氣電。新增投產東莞中堂、東莞寧洲、惠州豐達、廣州開發區東區"氣代煤"、粵電花都、大唐國際佛山、大唐國際寶昌、汕特燃氣、肇慶鼎湖、東莞洪梅、惠州博羅等天然氣熱電聯產項目。新增廣州珠江LNG二期、深圳光明、東莞樟洋電廠擴建、惠州豐達二期等天然氣調峰發電項目,以及南沙橫瀝、順德龍江等一批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站項目(裝機約 100 萬千瓦)。

4.抽水蓄能電站。新增陽江、梅州抽水蓄能電站項目;開工建設惠州中洞、云浮水源山、肇慶浪江項目、梅州五華二期、陽江陽春二期等項目;推進河源岑田、汕尾三江口等一批項目前期工作。

第四節 強化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推進資源總量管理、科學配置、全面節約、循環利用,從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上下功夫,優化能源、水資源、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提高全社會資源產出率,加快推進自然資源高效利用示范省建設。

堅持能耗雙控不放松。完善能耗雙控目標分解機制,差異化分解能耗雙控目標。建立用能預算管理制度,編制年度用能預算方案。嚴格落實節能審查制度,切實加強節能審查與能耗雙控目標銜接。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科學穩妥推進擬建"兩高"項目,深入推進存量"兩高"項目節能改造。強化新增高耗能項目管理,新上高耗能項目必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且能效須達到行業先進水平,嚴格實行能耗等量或減量替代,能耗雙控目標完成形勢嚴峻的地區實施高耗能項目緩批限批。以更大力度推動鋼鐵、石化、化工、建材、造紙、紡織印染等高耗能行業開展節能改造,全方位挖掘節能潛力。強化建筑節能,提高新建建筑節能標準,將綠色建筑基本要求全部納入工程建設強制規范,開展超低能耗建筑規模化推廣試點。推進交通運輸節能,以城市公交、出租車、市政車輛、物流配送車輛為重點推廣新能源汽車,推進機場、港口、碼頭節能改造,加快建設綜合智能交通體系,全面提升交通運輸節能管理能力。加強商貿流通、農業農村等領域節能,全面開展節約型機關創建,加強5G通信基站、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節能,推動數據中心合理布局、綠色集約發展。持續開展重點行業能效對標和能效"領跑者"引領行動,大力推廣應用節能先進技術、產品和裝備。到2025年,全省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05億噸標準煤以內,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較2020年下降14.5%,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新車銷售量比例達20%以上。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嚴格水資源剛性約束,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健全用水總量和用水強度管控指標體系,逐步將用水總量和用水強度控制指標分解落實到江、河、湖、庫等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完善水資源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加快建立分區分類水資源管控體系。全面實施規劃與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和節水評價,嚴格取水許可管理,切實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降低水資源超載地區開發利用強度。健全用水定額標準體系,強化節水約束性指標管理。建立地下水取用水總量和水位雙控指標體系,加強地下水開發利用監督管理,制訂地下水超采區開采量退減計劃。優化農作物種植結構,推進田間節水設施建設,推廣噴灌、微灌、滴灌、低壓管道輸水灌溉、水肥一體化等節水灌溉技術,深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建立健全農業節水精準補貼機制,探索開展農業水權交易。大力推進工業節水改造,推廣高效冷卻、洗滌、循環用水、高耗水生產工藝替代等節水工藝和技術,對超過用水定額標準的企業分類分步限期實施節水改造。加強節水型工業園區建設,推進工業企業"退城入園"改造提升,實現公共設施共建共享,鼓勵企業間的串聯用水、分質用水、一水多用和梯級利用。強化城鎮節水降損,將節水落實到國土空間規劃、城市建設和管理各環節,實現優水優用、循環循序利用,大力推進海綿城市、節水型城市建設,全面推進節水器具普及。到2025年,全省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35,縣級行政區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率達到60%。

1...45678910...20

編輯:趙凡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clhh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大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