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2-29 10:08
來源:濟南市生態環境局
第五節防治城鄉面源污染
推進揚塵精細化管控。全面加強各類施工工地、道路、工業企業料場堆場、露天礦山和港口碼頭揚塵精細化管控。完善揚塵防治幫包責任制,每月動態更新全市揚塵源清單,推進施工揚塵精細化管理。全面推行綠色施工,施工現場嚴格落實“八項揚塵防治措施”。強化降塵量監管,加強全鏈條、全作業面、標準化管控各類揚塵污染工作。到2025年,規模以上建筑施工工地安裝在線監控和視頻監控設施,并接入當地監管平臺。全面實施分級道路分類保潔措施,建立“灑水、沖刷、清洗、清掃、撿拾”五位一體保潔控塵模式,達到“六凈一潔一見本色”工作標準,加大城市出入口、城鄉結合部、支路街巷等道路沖洗保潔力度,城市和縣城主次干道機掃率、灑水沖刷率達到100%。對顆粒物考核排名落后的道路嚴管嚴控,有效實施屬地管理、部門聯動、綜合治理提升措施。
開展餐飲油煙污染綜合整治。完善源頭管控、綜合執法、部門協調、設施運行和檢查監測等餐飲油煙污染長效監管機制。在居民住宅樓、未配套設立專用煙道的商住綜合樓以及商住綜合樓內與居住層相鄰的商業樓層內禁止新建、改建、擴建產生油煙、異味、廢氣的餐飲服務項目。強化餐飲服務企業油煙排放規范化整治,積極開展督導檢查活動,對未安裝油煙防治裝置,或者已安裝油煙污染防治裝置但超過排放標準對附近居民生活環境造成污染的違法行為,依法作出行政處罰。加強對燒烤區域的管理,杜絕區域內露天燒烤食品行為。對規模以上餐飲企業、食堂或者在居民住宅、醫院、學校等人口聚集區且投訴較多的餐飲單位,按規定安裝油煙在線監控設施。
實施露天礦山與石料廠整治。提高礦山在基建、開采、加工、物料堆存、物料運輸裝卸等環節的污染防治水平。結合露天礦山動態管理臺賬,對違反資源環境法律法規和規劃,污染環境、破壞生態、亂采濫挖的露天礦山,依法予以關閉;對污染治理不規范的露天礦山,依法停產整治。加快推進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利用衛星遙感對露天礦山生態環境實施動態監測,到2025年,大、中、小型綠色礦山建成率分別達到90%、80%、70%,建立綠色礦山動態監管制度。
加強大氣氨(NH3)排放控制。探索建立大氣氨規范化排放清單,摸清重點排放源。實行“以地定養”,種養結合,優化畜禽養殖布局,推進規?;c標準化養殖,鼓勵農牧結合,并與種植業生產配套布局。推進種植業、畜禽養殖業等主要污染源或污染環節氨排放水平監測監控,積極爭取大氣氨排放控制試點。開展大型規模化養殖場大氣氨排放總量控制試點,力爭2025年年底前,大型規?;B殖場大氣氨排放總量削減完成省分解任務。
第六章深化系統治理穩步提升水環境質量
以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統籌水資源、水生態和水環境,堅持污染減排與生態擴容兩手發力,保好水、治差水,持續推進水污染防治攻堅,確?!皟汕辶阋惶針恕保罅ν七M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
第一節加強水生態環境系統治理
強化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統籌管理。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實施流域生態環境資源承載能力監測預警管理。統籌建立水資源、水生態和水環境監測評價體系,對重要江河湖庫開展水生態環境評價,增加生態用水保障,促進水生態恢復。縣級以上城市黑臭水體清零。持續削減主要水污染物排放總量。
強化流域污染聯防聯控。編制實施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推進流域差異化治理。推動形成小清河、徒駭河、匯河和大汶河流域上下游聯合監測、聯合執法、應急聯動、信息共享的協同推進工作機制。以黃河、小清河等入海河流為載體,落實從山頂到海洋全過程、全要素區域聯動機制,陸海統籌削減黃河、小清河入??偟獫舛?。健全橫縱結合的生態補償機制,實現縣際間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全覆蓋。加強重點飲用水水源地河流、重要跨界河流以及其他敏感水體風險防控,編制“一河一策一圖”應急處置方案。
第二節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
持續開展水源地保護區、保護范圍劃分。按照國家、省級要求,進一步優化、調整城鎮水源地保護區范圍,2021年年底前完成現有農村水源地保護區或保護范圍劃定。提升飲用水水源水質保障水平,2025年年底前,除地質原因外,縣級及以上城市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達到100%。
全面推進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分階段在已劃定保護區、保護范圍的各級水源地建設“三牌一網”。2025年年底前,完成鎮級和“千噸萬人”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勘界定標。
深入開展保護區整治。大力推進環境問題清理整治。按照“一個水源地、一套整改方案、一抓到底”的要求制定整改方案。大力推進保護區內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和無害化處置,重點加強湖庫型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水域內各類垃圾清理。強化濟南綜合保稅區、濟南經濟開發區準保護區污水處理監管。嚴格控制市區地下水飲用水水源準保護區內采礦、采砂等活動。
加強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監管。健全生態環境、水務、衛生健康等部門之間監測數據共享機制。加大飲用水水源、供水單位供水和用戶水龍頭出水等飲用水安全狀況信息公開力度。健全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管理檔案。積極開展飲用水水源地周邊環境安全隱患排查。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管理單位應具備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及影響范圍內風險源名錄和風險防控方案,做到“一源一案”。探索開展臥虎山水庫、喬店水庫水源地新污染物調查研究和生物毒性監測試點。
第三節深化水污染防治
城鎮污水污染治理。加快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重點解決城區結合部、東部和西部新城、北部起步區污水處理設施不完善的問題,到2025年,力爭中心城區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180萬噸。加強配套管網的建設和改造,著力解決萊蕪區、鋼城區污水直排、溢流現象等突出問題,加快推進中心城區范圍內小區、院落雨污分流改造,實現全市城鎮管網雨污混流清零。加大污水收集設施養護管理工作,按照從污水主干管逐步向次干管、支管延伸的實施步驟,對城區市政污水管網進行全面清淤檢測,編制管線修復計劃,實現污水納管、清水入河。推廣污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嚴格執行城鎮污水廠排放標準,按要求對城鎮污水處理廠進行升級改造。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