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成人小视频|国产黄影院|青青草免费观看|55影视大全免费追剧|chottie

首頁 > 新聞 > 正文

41項生態環保工程釋放,貴州省環保產業集群平臺將建立

時間:2022-06-28 09:29

來源:中國水網

近日,貴州省生態環境廳會同省發展改革委印發了《貴州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規劃》內容初步包括8章30節,主要任務中設置了10個專欄41項工程措施,系統謀劃統籌推進生態環保工作。《規劃》強調,要強化引導促進環保產業發展。健全環保產業準入機制,強化業監督管理。規范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培育建設環保產業集群平臺,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集聚區建設。

近日,貴州省生態環境廳會同省發展改革委印發了《貴州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到2025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優良,生態環境優勢進一步提升;污染防治攻堅縱深推進,生態環境風險有效管控;生態保護和修復力度持續加大,長江、珠江上游綠色生態屏障基本建立;減污降碳作用充分發揮,綠色發展格局加快形成;生態環境治理能力穩步提升,生態文明建設制度體系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體系更加嚴密完善;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協同并進,不斷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取得新的成績。

微信圖片_20220628093034.png

《規劃》內容初步包括8章30節,主要任務中設置了10個專欄41項工程措施,系統謀劃統籌推進生態環保工作。《規劃》強調,要強化引導促進環保產業發展。健全環保產業準入機制,強化業監督管理。規范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培育建設環保產業集群平臺,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集聚區建設。

“十三五”期間,貴州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020年,9個中心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9.2%,較2015年上升1.6個百分點,高于“十三五”規劃目標(92%)7.2個百分點。全省151個地表水省考核斷面水質狀況總體為“優”,優良水質斷面比例為99.3%,較2015年提高9.9個百分點,高于“十三五”規劃目標(92%)7.3個百分點。9個中心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地下水質量考核點位水質均達到《水十條目標責任書》目標要求。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較2015年分別下降12.7%、11.6%、29.6%、7.9%,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三五”總量減排目標任務。為“十四五”期間持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十四五”貴州生態環境保護面臨哪些新挑戰

“十四五”時期貴州全省仍將處于保持優良生態環境質量的鞏固期、落實新發展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鞏固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果的提升期、釋放生態環境紅利實現生態價值轉化的試驗期、推進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加速期,生態環保工作任重道遠,主要面臨以下四個方面問題:

一是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水平仍需提升。

工業污染治理水平亟待提升,鋼鐵、水泥等行業超低排放任務艱巨,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工作滯后,歷史遺留礦山酸性廢水處理技術尚未成熟,白酒釀造中廢水治理技術有待提高,磷污染和錳污染專項治理迫在眉睫,烏江、清水江流域磷石膏渣場和松桃河流域錳渣庫滲漏污染問題尚未根本解決,磷石膏和錳渣資源化、無害化、產業化綜合利用亟待破題;

土壤污染防治技術規范、標準和工作機制有待完善,部門之間工作聯動協作機制有待健全;

鄉村環境整治存在明顯短板,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低,現有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效果差,農村生活垃圾和農業廢棄物處理處置機制尚不完善;

地下水污染底數不清,局部污染問題突出,風險管控、治理修復技術難度大;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空間有限、難度較大,城市揚塵污染防控不徹底,臭氧污染問題凸顯,部分流經城市區域河流斷面不能持續穩定達標;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空間有限、難度較大,城市揚塵污染防控不徹底,臭氧污染問題凸顯,部分流經城市區域河流斷面不能持續穩定達標;

區域流域生態保障能力不穩固,重點區域流域生態建設恢復剛剛起步,重點湖庫生態保護的常態化工作機制尚未形成;

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任務依然艱巨。

二是環保基礎設施仍存在短板。

城鎮和開發區污水處理設施仍是突出短板,專業化運營水平尚待提升,污水收集管網不完善,雨污分流不徹底,管網管護不到位,污水直排問題依然存在;

生活垃圾處理水平急需提升,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工作還需加快,滲濾液處置能力存在短板,焚燒飛灰處理還需進一步規范,垃圾資源化利用程度不高,以焚燒發電為主體的處理模式還未形成;

危險廢物處置體系亟需優化調整,處置能力與市場需求不匹配,處置設施布局和利用范圍有待 進一步優化。 

三是政策支持力度仍需加大。

綠色財政政策不完善,公益類無收益性生態環境項目建設資金投入力度不夠,地方資金匹配保障困難,社會資本參與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積極性不高;

綠色金融政策和措施有待完善,從宏觀金融管理到微觀金融監管,再到與產業政策、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尚存不足,綠色信貸產品創新還需各行業管理部門、相關產權管理部門的積極配合,綠色保險推廣有待加強;

綠色價格政策不完善,資源產品價格改革進展緩慢,城鎮污水處理費動態調整機制不健全,生活垃圾處理費收費管理政策不清晰,重點行業差別電價和階梯電價政策仍有待 細化落實。 

同時,機制匹配仍需完善。

12

編輯:李丹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clhh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大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