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4 09:59
來源:國家發展改革委
?。ㄈ耍┨岣呓值郎鐓^治理服務水平。健全黨組織領導、 社區居委會主導、人民群眾為主體,各類組織積極參與,自治、 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市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堅持黨對基層治理 的全面領導,強化和鞏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作用。完善網格化管 理服務,依托社區統一劃分綜合網格。推進社區服務標準化,開 發協商議事、政務辦理等線上應用,完善社區應急組織體系和工 作預案,加強防災減災知識宣傳和應急演練。加強社會工作專業 人才隊伍建設,健全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到 2025 年每萬城鎮常 住人口基本實現擁有社區工作者 18 人。提高物業服務覆蓋率,開 展物業服務標準化試點,改進物業服務管理。推動人文關懷進家 庭,發展家庭養老床位,加強鄰里互助交流,針對困難群體和特 殊人群建立“一對一”幫扶機制。
?。ㄈ牛┙∪鐣芫C合治理機制。堅持和發展新時代 “楓橋經驗”,構建源頭防控、排查梳理、糾紛化解、應急處置 的社會矛盾綜合治理機制。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 系。健全矛盾風險防控協同、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充分發揮 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作用,建設一站式矛 盾糾紛調處平臺。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危機干預機制,針對 重點人群加強幫扶救助、法律援助、心理疏導、社會融入、社區 康復等服務。加強基層人民調解組織和隊伍建設,推進警官、檢 察官、法官、律師進社區。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強化重 點地區排查整治,健全協調聯動機制。
?。ㄋ氖﹥灮姓Y源配置和區劃設置??茖W配備、動態調 整人員編制,優先滿足貼近群眾生產生活的社會管理、公共服務 等領域用編需求。完善街道經費保障機制,推動編制資源向街道 傾斜,將更多直面群眾的服務事項依法下放至街道。健全城市管 理綜合執法機制,提升執法人員文明執法、規范執法水平。深化 街道管理體制改革,依法賦予街道綜合管理權、統籌協調權和應 急處置權,并結合本地實際依法賦予街道行政執法權。嚴格控制 撤縣建市設區,推進市轄區結構優化和規模適度調整。促進具備 條件的開發區向城市綜合功能區轉型。完善鎮和街道設置標準。
?。ㄋ氖唬┙∪度谫Y機制。夯實企業投資主體地位,放寬 放活社會投資。發揮政府投資引導作用和放大效應,推動政府投 資聚焦市場不能有效配置資源、需要政府支持引導的公共領域, 主要投向公益性項目。優化財政資金支出結構,發行地方政府專 項債券支持符合條件的公益性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創新城市投資運營模式,推進公共設施建設和土地潛在價值挖掘相統籌, 提高收支平衡水平。引導社會資金參與城市開發建設運營,規范 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穩妥推進基礎設施領域不 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持續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 加強與用地、環評、報建等制度的協同銜接,全面改善投資環境。 合理確定城市公用事業價格,拓寬多元化融資渠道,鼓勵銀行業 金融機構按市場化原則增加中長期貸款投放。防范化解城市債務 風險,強化政府預算約束和績效管理,合理處置和分類化解存量 債務,嚴控增量債務。
七、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堅持以工補農、以城帶鄉,以縣域為基本單元、以國家城鄉 融合發展試驗區為突破口,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和公共資源合 理配置,逐步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ㄋ氖┓€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實第二輪土地承 包到期后再延長 30 年政策,完善農村承包地所有權、承包權、經 營權分置制度,進一步放活經營權,穩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創新。 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加快推進房地一體的宅基地使用 權確權登記頒證,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有效 實現形式。在充分保障農民宅基地合法權益的前提下,探索農村 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采取自營、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依 法依規盤活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益認定 機制,縮小土地征收范圍。堅決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 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實現好、維護好、發 展好農民權益。
?。ㄋ氖╅_拓鄉村建設多元化融資渠道。鼓勵各級財政支 持城鄉融合發展。逐步提高地方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業農村比例。 按照市場化原則,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推動農村信用 社、農商行和村鎮銀行擴大信貸投放,創新中小銀行和地方銀行 金融產品,引導大型商業銀行下沉服務重心、加強信貸支持,鼓 勵增加首貸和信用貸。運用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等政策工具, 實施最優惠的存款準備金率,支持機構法人在縣域、業務在縣域 的金融機構。擴大農村資產抵押擔保融資范圍,依法合規開展農 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承包地經營權、集體林權等抵質 押融資,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結合財力實際設立市場化運作的擔保 機構。
?。ㄋ氖模┮龑С鞘腥瞬湃豚l發展。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 度,推動規劃設計師、建筑師、工程師“三師入鄉”,建立科研 人員入鄉兼職兼薪和離崗創業制度,為鄉村建設行動提供技術支 撐。推進城市教文衛體等工作人員定期服務鄉村,促進職稱評定 和工資待遇等向鄉村教師、醫生傾斜,優化鄉村教師、醫生中高 級崗位結構比例。支持有技能有管理經驗的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入 鄉創業,加強場地安排等政策支持。允許入鄉就業創業人員在原 籍地或就業創業地落戶并依法享有相關權益。
(四十五)推進城鄉一體規劃設計。統籌縣域城鎮和村莊規劃建設,通盤考慮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居民點建設、人居環境 整治、生態保護、防災減災和歷史文化傳承,實現縣鄉村功能銜 接互補。全面完成縣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結合實際編制鄉鎮國 土空間規劃。科學編制縣域村莊布局規劃,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編 制實用性村莊規劃。規范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合理推進農用 地和建設用地整理,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 化”,嚴禁隨意撤并村莊搞大社區、違背農民意愿大拆大建。
?。ㄋ氖┩七M城鎮公共服務向鄉村覆蓋。強化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縣鄉村統籌,增加鄉村教育、醫療、養老等服務供給。推 進城鄉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發展城鄉教育聯合體,深化義 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促進縣域內校長教師交流輪 崗。在縣城和規模較大中心鎮建設一批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辦 好鄉鎮公辦中心幼兒園,完善農村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網絡。完善 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診療條件,發展緊密型縣域醫 療衛生共同體,推行派駐、巡診、輪崗等方式。健全縣鄉村銜接 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建設村級幸福院和日間照料中心,發展鄉 村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建設農村公益性殯葬設施,推動殯儀館尚未覆蓋的火葬區的縣補齊短板。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 婦女、老年人及困境兒童的關愛服務。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