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成人小视频|国产黄影院|青青草免费观看|55影视大全免费追剧|chottie

首頁 > 新聞 > 正文

聯合國:關于空氣污染的20個常見問答

時間:2022-09-20 10:43

來源:湖南生態環境

您曾經遇到的關于空氣污染的所有問題,都可以在這里找到科學解答。

01為什么空氣污染需要優先考慮?

空氣污染無處不在。

世界上大多數人生活在空氣污染嚴重的地區。空氣污染危害人類健康和福祉,降低生活質量,并可能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這些影響也嚴重傷害最脆弱的人群和社區。

空氣污染是全球公眾健康面臨的最大環境風險。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暴露在空氣污染之下,無論是在工作場所、旅行期間還是在家中。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表明,因暴露于家庭和環境(室外)細顆粒物空氣污染中,每年約有700萬人過早死亡,還造成因空氣污染而患病的人出現嚴重殘疾。

空氣污染是一個可以解決的問題,最近幾十年富裕國家大大改善了空氣質量。但是,空氣污染現在正在不平等地影響著中低收入國家的人們。在許多發展中國家,人們依賴木材和其他固體燃料,如使用原煤做飯和取暖,以及使用煤油照明,增加了家庭中的空氣污染,損害了生活在此類環境中的人的健康。據估計,超過27億人依賴這類燃料。亞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部分地區感受到的影響最大,在這些地區,燃燒生物質做飯的現象尤其普遍。

空氣污染雖然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最為緊迫,但也對多個不同類型的生態系統產生重大影響,并降低作物產量和危害森林健康。它還會降低大氣能見度,加速材料、建筑、古跡和文化遺址的腐蝕,并導致敏感的湖泊生態系統酸化。

當前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還牽涉到空氣污染。在疫情最初幾個月進行的研究表明,空氣污染水平越高,越容易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研究還認為,空氣中的顆粒物污染可能助長了2019冠狀病毒病的傳播。雖然這些研究尚需要進一步的調查,但也為采取行動治理空氣污染提供了另一個理由。

02什么是空氣污染?

空氣污染是由各種人類活動造成。

空氣污染是由各種人類活動排放到大氣中的氣體和顆粒造成的,如燃料的低效率燃燒、農業和耕作。造成空氣污染的還有一些自然因素,包括土壤塵埃顆粒和海浪中的鹽。

空氣污染物可以直接從源頭排放(即一次污染物),也可以由大氣中的化學反應形成(即二次污染物)。當這些物質在空氣中的濃度達到臨界水平時,會危害人類、動物、植物和生態系統,降低能見度,腐蝕材料、建筑和文化遺址。

03空氣污染是一個新問題嗎?

空氣污染已存在幾千年。 

聯合國環境署丨1998-2017北京市大氣污染物年均濃度變化趨勢。

空氣污染與人類息息相關,從用火做飯和取暖開始算起,已存在幾千年。在工業革命期間,危險的高水平室外空氣污染成為一個問題,大量使用煤炭引起了許多嚴重的城市空氣污染事件。

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就是一個極端案例。當年,由于居民燃煤、發電用煤、運輸用骯臟燃料和工業污染與天氣現象相互作用,使污染籠罩在倫敦上空,并在這幾天內導致超過1.2萬人死亡。在公眾的強烈抗議下,英國通過了《清潔空氣法》(1956)。其他致命的空氣污染事件,如美國多諾拉煙霧事件(1948)和比利時馬斯河谷煙霧事件(1930),促使其他國家采取類似的行動來應對空氣污染。

20世紀,世界各國繼續依賴化石燃料,空氣污染隨著各國工業化進程的深入而加劇。在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工業化國家,這導致了極端的空氣污染事件,跟美國和歐洲過去的經歷如出一轍。但是,隨著新型清潔可再生能源的問世,空氣質量法規和管理流程的采用,各地正在減少對某些污染性燃料和做法的依賴。北京曾經因為空氣污染問題而臭名昭著,但在過去的20年里,北京采取了越來越積極的措施來減少空氣污染,空氣質量得到了顯著的改善。

04空氣污染來自何處?

大部分由人類活動造成。

空氣污染的來源很廣泛,既有自然的,也有人為的。自然來源包括火山爆發、海浪、土壤塵埃、自然植被火災和閃電。一些最常見的人為來源包括發電、交通、工業、住宅供暖和做飯、農業、溶劑使用、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廢棄物燃燒和建筑施工。一些來源,如森林和熱帶草原火災,以及風吹的礦物粉塵,是自然發生的,但因人類活動而加劇。

對于世界大部分人口來說,他們所接觸的大部分空氣污染是由人類活動造成的。

不同的污染物有不同的來源。在城市里,空氣污染來自城市內外,有些來自很遠的地方。城市主要污染源包括車輛、天然氣、煤和木炭的燃燒、做飯和取暖的木材,以及仍然位于城市內的工業來源。許多大型工業來源,如水泥廠、鋼鐵廠和發電廠,都遠離城市,但由于污染物能隨著空氣擴散到很遠的地方,因此仍然加劇了城市空氣污染。石油和天然氣行業以及海事部門排放的污染物也可以擴散到很遠的地方。

農業來源,包括燒林開墾耕地和森林火災,加劇了城市和農村的空氣污染。在非常干燥的地區,靠近沙漠和受侵蝕土地的地方,被風吹起的灰塵占PM2.5的很大一部分。大部分氨是由農業和人類廢物處理排放的。

在低收入國家的農村和城市周邊地區,最常見的空氣污染來源之一是家庭燃燒生物質、其他固體燃料(例如煤)或做飯、取暖和照明用的煤油。家庭空氣污染也會導致室外空氣污染。

05空氣污染是否會擴散?

空氣污染可以傳播。

空氣污染對其來源附近的地方有顯著影響,但由于它可以在大氣中傳播到很遠的地方,一個地方產生的空氣污染也可以影響很遠的地方。例如,形成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O3)的污染物可能傳播數百或數千公里,從而對整個區域和大陸造成影響。這種跨境空氣污染給立法和執法帶來挑戰,因為不同的國家或地區對來自其境外的空氣污染幾乎沒有監管控制權(另請參閱問題14)。

盡管遠距離空氣污染物是造成當地空氣污染的原因之一,但附近污染源仍然是當地空氣質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因素。像二氧化氮(NO2)和二氧化硫(SO2)等污染物的濃度水平在其來源(運輸、能源生產和工業)附近最高。在一個城市中,最接近大型污染源的地區的污染物濃度可能極大,而同一城市的其他地區可能干凈得多。

大氣條件(例如風)會影響污染物的擴散,并且變化很大。強風使長途傳播成為可能,而無風的環境會導致污染物積聚。亞熱帶和熱帶地區的大城市,由于風很小,日照時間很多,因此會發生嚴重的污染事件。城市周圍的山脈、陸海風等當地的天氣條件會影響污染物的擴散和二次污染物的形成。

06空氣污染對人類健康有何影響?

細顆粒物影響最大。

對人類健康影響最大的空氣污染物是細顆粒物。細顆粒物的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也被稱為PM2.5。這些細小的顆粒寬度比人的頭發絲還小40倍,人類肉眼無法看見。但它們會對人類的身體造成很多傷害。這些顆粒足夠小,可以滲透到我們的肺部深處,引起敏感的肺組織發炎,并可以進入血液,影響心臟和大腦等器官。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有700萬人因暴露在PM2.5之下而過早死亡。

空氣污染會導致急性病和慢性病。有強有力的證據表明,長期暴露于空氣污染,患以下疾病的風險會增加:缺血性心臟病、中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癌和上呼吸消化道癌癥、不良妊娠結果【即低出生率、早產、出生體重減輕(嬰兒體重不足5磅)】、糖尿病和白內障。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RCA)已經將空氣污染列為致癌物。

接觸空氣污染對健康的一些直接影響包括刺激眼睛、鼻子和喉嚨;呼吸短促;咳嗽;加重哮喘發作和胸痛等已存在疾病。年齡、已存在疾病、疾病的其他風險因素以及對污染物的敏感性,都可能影響一個人對污染物的反應。

空氣污染物氣體也可能非常危險。一氧化碳(CO)會限制氧氣向組織的轉移,并且在濃度非常高的情況下可能致命。二氧化硫(SO2)是一種強效的肺刺激性物質,影響那些已經患有呼吸系統疾病(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人的健康,特別是那些在SO2來源附近生活和工作的人的健康。氮氧化物(NOx)會造成多種影響,從呼吸道刺激到哮喘的發展和死亡率的增加。根據全球疾病負擔的數據,暴露于臭氧(O3)會導致呼吸系統疾病,并與2017年47.2萬例過早死亡有關(IHME)。

07是否存在公認的空氣污染安全水平?

沒有完全安全的空氣污染水平。

雖然無論在大城市還是在鄉村,所有人的健康狀況都受到空氣污染的不同程度影響,但沒有證據表明空氣污染水平是完全安全的,特別是在顆粒物方面。不過,為了幫助指導各國提高有益健康的空氣清潔度,世衛組織為所有主要空氣污染物設定了規范性指導值,空氣污染物只要高于該值,就有可能對人口健康產生負面影響。例如,世衛組織估計,將年度平均細顆粒物(PM2.5)濃度從每立方米35微克(μg/m3)(許多發展中國家城市通常使用的臨時空氣質量指導值)的水平降低到世衛組織指導水平10μg/m3,即可將與空氣污染有關的死亡減少約15%。

這并不意味著低于這些指導值就不存在健康影響,但這些指導值代表著基于健康的目標,有助于跟蹤空氣污染造成的疾病負擔,為設定國家一級的目標和標準提供依據,以及監測旨在改善健康狀況的空氣質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許多國家都制定了國家空氣質量標準。國家標準可能因國家而異,可能高于或低于相應的世衛組織指導值。這是一個政策問題,決定哪些特定的風險群體應該受到標準的保護,以及什么程度的風險被認為是可接受的。然而,許多國家正在努力達到世衛組織空氣質量標準及其臨時目標。

聯合國歐洲經委會《遠距離越境空氣污染公約》還規定了臭氧(O3)的閾值(臨界)水平,高于該閾值就可能對作物和其他植被產生影響。

08空氣污染如何影響食物、農作物和生物多樣性?

臭氧、硫和氮的作用。

臭氧(O3)是目前影響植物生長的主要空氣污染物。它通常會降低作物產量、影響森林健康以及減少生物多樣性。不同的植物種類對O3的敏感性不同。對O3更加敏感的物種在生態系統中的競爭優勢將降低,而更具抗性的物種將占據優勢。有些作物對O3非常敏感,尤其是豆類。例如,大豆產量可能會降低15%及以上。此外,由于O3污染導致森林樹木生長速度減緩,降低了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及其幫助調節氣候變化的潛力,對氣候也產生了連鎖反應。

硫和氮等其他污染物也會通過土壤和地表水酸化損害森林和湖泊生態系統,從而影響森林生長、殺死魚類和其他生物。氮沉降還導致低營養生態系統(如荒地)的富營養化(過度施肥),從而導致生物多樣性發生大幅度變化。

09空氣污染會導致其他環境惡化嗎?

酸雨和霧霾是典型案例。

世界衛生組織丨酸雨形成過程

一些空氣污染物會導致“酸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酸雨在歐洲和北美受到了特別關注。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與大氣中的水發生反應,產生硫酸和硝酸,這些硫酸和硝酸以“酸雨”的形式返回地球。

酸雨通過破壞植物的葉子來影響環境,從而降低植物的生產力,并使土壤失去植物賴以生存的營養物質。土壤和河水的酸化會殺死魚類和昆蟲,并影響以它們為食的其他物種。酸雨還會對建筑物和古跡造成破壞。

由于加強了對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的控制,如1970年的美國《清潔空氣法》、1991年的《加拿大-美國空氣質量協定》以及歐洲的類似措施,歐洲和北美的酸雨已經大大減少。雖然歐洲和北美的酸雨有所減少,但亞洲的酸雨仍然令人擔憂。

氣溶膠和光化學氧化劑(例如臭氧)也會產生霧霾,降低能見度,使城市籠罩在濃密的煙霧中。北美和歐洲的污染物濃度下降,霧霾明顯減少,但在世界其他地區,尤其是亞洲,霧霾非常普遍。由于2019冠狀病毒病危機導致的封鎖措施和排放減少,空氣污染水平有所下降,印度北部部分地區的人們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喜馬拉雅山,這就充分說明了能見度和污染之間的密切聯系。

10我所在地的污染嚴重程度?

許多城市已經實施了持續監測空氣污染物的網絡,將其納入空氣質量管理系統。其中許多城市定期發布空氣質量指數(AQI),該指數易于解讀,而且常常用顏色來標示,以警告空氣污染的危險程度。這些信息可以通過網站、報紙和應用程序獲得。各國根據自己的空氣質量標準制定自己的指數。因此,各個國家之間的空氣質量指數無法比較,只是用于公眾知情這一目的。

在許多地方,私營公司正在開發低成本的空氣質量監測儀,讓人們可以安裝在自己家里。這催生了由公民科學家組成的網絡報告空氣質量,以及公民主導的在線空氣質量數據庫。

許多國際和民間社會組織以及私營公司也往往結合使用監測和衛星數據,收集和報告空氣質量信息。如果沒有當地的信息,這些信息可以成為了解您所在城市或國家的空氣污染問題的實用資源。

11哪個地方的空氣污染問題得到解決?

任何地區都沒有解決。

在任何地區,空氣污染問題都沒有得到解決,但在許多歐洲國家以及美國、加拿大和日本,排放物和污染物濃度已顯著下降,因為這些國家實施了強有力的政策、法規,建立了定期監測系統。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倫敦,倫敦是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而且污染早于其他城市,可能在1900年達到峰值。從那以后,英國的空氣質量有了顯著改善。從1900年到2016年,空氣中的顆粒物污染水平下降了97%以上。由于采取了類似的政策,其他城市和地區的污染水平也出現了大幅減少。然而,這并不意味著空氣污染問題已經得到解決。倫敦的PM2.5水平仍然高于世界衛生組織的空氣質量標準。

墨西哥城是城市空氣污染水平顯著下降的另一個例子。在20世紀80年代,墨西哥城有非常嚴重的臭氧(O?)污染問題。O?水平在1989年達到峰值,到2015年已經降低了三分之二,仍然高到足以產生嚴重的健康影響,然而污染水平已大幅減少。

12政府該如何改善空氣質量?

通過投資與法律,行動起來。

政府需要投資于能力建設,通過建立監測網絡來測量和監測空氣污染,并確保此類網絡正常運行、得到妥善維護,并遵循程序,使空氣質量測量的質量和可靠性得到保障。

負責任管理空氣污染的第一步是確保必要的法規、政策和執法機制到位并得到充分支持。政府應確保相關機構有足夠的能力監測和評估空氣污染排放。這將確保決策者知道空氣污染來自何處,不同的排放源有多大,本國不同地區的空氣污染水平,對健康的影響,以及可以采取哪些影響力大的措施來降低污染水平和污染造成的危害。

在開展這類活動的能力有限或沒有當地數據的情況下,仍然有可用的資源來幫助各國了解其空氣污染問題并確定可以采取的優先行動。這些包括全球方案估計的排放來源(例如:全球大氣研究排放數據庫(EDGAR)排放估計),或由衛星和全球建模結合來自監測站的地面實況估計的污染濃度及健康影響(世衛組織,健康指標和評估研究所,全球空氣狀況)。這些數據集具有局限性和不確定性,應在無法獲得本地數據或監測能力有限的情況下使用。

13為什么區域合作至關重要?

由于一些空氣污染物長距離跨境傳播,因此多國家/多地區的方法對管理跨境空氣污染至關重要。國際合作促進了經驗和良好做法的知識共享,并以與問題嚴重性相稱的規模提高了應對空氣污染危機所需的聲望和資源。

多國家政府間減少空氣污染辦法取得積極成效的一個好例子是歐洲經委會《遠距離越境空氣污染公約》,這是各國為解決共同的空氣污染問題而采取的第一個協調一致的辦法。亞洲也開始了科學合作,東亞酸沉降監測網(EANET) 一直在東亞和東南亞建設監測能力和建立合作關系。《東盟(ASEAN)越境煙霾污染協議》是為了限制東南亞森林大火造成的空氣污染而制定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正在執行一項處理空氣污染的區域計劃。

14質量監測在空氣質量管理中的作用?

空氣質量監測的成本遠低于降低空氣污染的成本。

各國在解決空氣質量問題時都面臨著幾個挑戰。對許多地方當局和國家政府而言,經認證的監測設備以及定期校準和維護的費用可能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必須指出的是,空氣質量監測的成本遠低于降低空氣污染的成本,前者是公共投資,后者是私人投資。因此,發展中國家的政府和城市應該優先考慮和投資建立、運行和維護地面空氣質量監測網絡,以產生可靠的空氣質量數據。

許多國家根本就沒有使用監管標準設備、由政府運行的監測網絡。在資源有限的國家,監測點往往只設在國內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發展中國家的許多城市只能設立一個監測點,或最多幾個監測點。這個問題亟待解決。

15企業和行業可以采取哪些行動?

企業和行業在減少空氣污染方面可發揮關鍵作用,因為它們的許多活動就是各種空氣污染物的來源。

私營部門可以通過其跨部門業務和供應鏈造成空氣污染。私營部門有各種各樣的污染源,從燃燒燃料到配送和送貨車輛都有。

為減少空氣污染,私營部門可采取以下幾項行動:

將空氣質量納入企業社會責任活動,并承諾定期報告和監測;

識別和量化來自不同設施、制造過程和供應鏈的空氣污染排放;

制定針對每個部門的減少空氣污染的方案,開展宣傳活動,透明地宣傳它們的業務活動所造成的排放水平,并解釋它們將采取何種措施來減排。

16我該如何改善當地空氣質量?

大多數空氣污染來源是結構性的,并嵌入支撐現代社會的經濟過程中。因此,個人很難靠自己的力量來阻止空氣污染。應對空氣污染需要集體的努力。

人們可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了解自己居住地的空氣污染水平以及空氣污染對自己的影響,并向政治家、領導人和決策者施加壓力,以減少自己所在城市/地區/國家的空氣污染。

個人可以采取的降低空氣污染程度的一些措施包括:

01盡可能選擇清潔交通工具(如公共交通、自行車或步行,而不是駕駛私家車或摩托車)

02如果您正在考慮購買汽車,請檢查該車型的二氧化氮排放量和實際排放量 。避免購買柴油車。購買混合動力或電動汽車也將有助于減少您的排放量

03如果您已經有車,務必定期保養車輛,盡量減少車輛對空氣污染的貢獻

04使用清潔燃料和技術來做飯、照明和取暖

05停止燃燒生活垃圾和農業垃圾,不再使用壁爐和木材爐

06監測家中的能源需求和浪費,安裝節能電器、燈泡、絕緣材料和防風窗

17空氣污染與氣候變化有什么聯系?

主要空氣污染物都會對氣候產生影響。

空氣污染和氣候變化有著內在的聯系。所有主要空氣污染物都會對氣候產生影響,而且大多數與溫室氣體(GHG)有共同來源,特別是與燃燒化石燃料有關。它們還以多種方式加劇彼此的影響。例如,甲烷等溫室氣體有助于地面臭氧的形成,而地面臭氧的水平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升高。氣溫上升增加了野火發生的頻率,這反過來又進一步提高了空氣微粒污染的水平。

黑碳、臭氧、甲烷和氫氟碳化合物(HFCs)等“短期氣候污染物”(SLCP)的污染物是強大的氣候強迫因子,而且(就臭氧和黑碳而言)是危險的空氣污染物。許多減少短期氣候污染物的措施也會減少其他空氣污染物,如氮氧化物。例如,減少黑碳的措施會影響區域氣候變化,并減慢近期全球變暖的速度。它們還大大減少了會導致PM2.5的污染物排放,從而有益于人類健康。甲烷是一種強有力的溫室氣體,在大氣中形成臭氧。減少甲烷的行動,對防止氣候變化、保護人類健康和農作物產量的工作大有裨益。因此,以短期氣候污染物為目標的綜合行動,通過實現人類健康、農業和氣候方面的現實多重惠益,可以實現三贏局面。

空氣污染與氣候變化相互聯系,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契機,可以擴大我們行動的益處,并促成更大的減排成果。

18空氣污染與可持續發展的聯系?

空氣污染是由各種人類活動造成。

空氣污染對可持續發展構成威脅,因為它同時影響與人類公平發展相關的各種社會、環境和經濟標準,例如健康、糧食安全、性別平等、氣候穩定和減貧。

空氣污染與發展、經濟和環境的聯系意味著減少空氣污染與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SDG)息息相關,并直接影響以下目標的實現,并間接影響許多其他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可持續發展目標3:良好健康與福祉

可持續發展目標7: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

可持續發展目標11:可持續城市和社區

可持續發展目標13:氣候變化

空氣污染也是社會公正和全球不平等的核心問題。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在中低收入國家中,人口超過10萬的城市中有97%未達到空氣質量標準。在高收入國家,這一比例降至49%。

19清潔空氣是一項人權嗎?

環境健康權是一項基本人權。

至少155個國家承認健康的環境是憲法賦予的一項權利。一些國際人權文書,包括《世界人權宣言》和《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都隱含了與清潔空氣有關的義務。

2019年,在人權理事會第40屆會議上,人權與環境問題特別報告員在一份報告中強調了呼吸清潔空氣的權利。該報告強調了各國必須采取的七個步驟,以實現呼吸清新空氣的權利。

20空氣質量與新型冠狀病毒病的聯系?

衛生和科學界正在研究接觸不良空氣質量與對2019冠狀病毒病影響的敏感性之間的潛在聯系。眾所周知,空氣污染會對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產生不利影響,并會影響到其他已證明會增加2019冠狀病毒病嚴重性風險的疾病。

隨著我們對這些聯系的了解不斷加深,致力于長期可持續能源、環境政策和標準的實施變得更加重要。盡管這一全球大流行病帶來嚴峻挑戰,但我們不能讓它影響我們應對氣候變化、空氣質量差、不可持續發展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等挑戰的努力。


編輯:李丹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clhh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大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