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成人小视频|国产黄影院|青青草免费观看|55影视大全免费追剧|chottie

首頁 > 新聞 > 正文

清潔空氣之路上,中國正全力以赴!

時間:2022-12-08 10:05

來源:亞洲清潔空氣中心

大氣中國系列報告首次推出《十年清潔空氣之路,中國與世界同行》特別報告,呈現了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和歐美的20個典型國家在實現清潔空氣與減緩氣候變化領域的進展、成績和挑戰。

亞洲地理面積占全球30%,居住著世界上60%的人口,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很多亞洲發展中國家仍處于快速城市化、工業化和機動化的進程之中,同時也面臨著空氣污染控制和溫室氣體減排的巨大挑戰。

作為全球第一人口大國,同時也是亞洲最大經濟體,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正穩步高效地從粗放式發展轉向高質量的綠色發展。2020年,中國宣布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再次為持續的空氣質量改善注入了新動能。在過去10年間,我們在大氣污染防治和氣候變化應對多方面展現了出令人驚嘆的決心與行動力。

中國已成為空氣質量改善最快的國家

過去10年,中國在保持經濟持續增長的同時,實現了空氣質量快速改善。從各國超大城市的空氣質量變化趨勢來看,2018-2021年間,PM2.5濃度三年滑動平均值改善比例超過10%的城市中,有六成是中國城市。

微信圖片_20221208101134.png

中國現行標準對于空氣質量改善起到了積極的引領作用,當前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整體PM2.5年均濃度已經低于標準限值。

通過“提標”和持續改善空氣質量,可以進一步保護公眾健康,特別是包括老年人、兒童等易感人群的健康,這對處于人口老齡化進程中的中國來說至關重要。

中國排放控制標準躍升世界領先水平

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單位GDP排放逼近發達國家

與歐美和亞洲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中國在電力、交通、重點工業行業的污染控制上起步整體較晚,但發展快速。當前,中國多項排放標準已經處于世界最嚴水平,從“跟跑” 轉變為“領跑”。

微信圖片_20221208101147.png

2011-2020年,中國在能源消耗量、工業增加值和機動車保有量均持續穩步增長的同時,實現了主要大氣污染物SO2和NOx排放量的快速下降,單位GDP排放下降幅度也遠高于其他各國。

微信圖片_20221208101155.png

過去十年,中國碳排放強度下降了34.4%

伴隨經濟快速發展和能源消費不斷增加,中國CO2排放量持續上升,每年排放約占全球總量的1/3,超過了其他所有亞洲國家排放的總和。作為全球碳排放第一的大國,中國在謀求發展的同時也在積極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從“粗放式”經濟發展逐步轉向高質量發展,積極奔赴雙碳目標。

微信圖片_20221208101202.png

中國提出了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遠遠短于發達國家所承諾的時間,需要付出艱苦努力。

中國煤炭消費比重已呈下降趨勢

中國、蒙古、印度的煤炭消費比重都超過一半, 而東南亞國家對石油的依賴明顯。中國在能源消費量不斷增長的同時,能源消費結構持續優化,中國的煤炭消費比重在2013年以后持續下降,2019年煤炭消費比重比2010年累計下降10%以上,但整體能源結構仍然以煤炭為絕對主導。

微信圖片_20221208101208.png

中國新能源車發展遙遙領先

2021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車主要推廣陣地集中在北美、歐洲和中國,其中,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占乘用車銷量的比例高于全球均值。多數亞洲國家的新能源汽車推廣尚處于起步階段,但已相繼提出了中長期的新能源汽車發展目標,汽車能源轉型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微信圖片_20221208101214.png

中國是全球汽車新車銷量和保有量最大的國家。伴隨汽車市場需求持續走高,中國交通領域的減污降碳任務十分艱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新能源車的增長。

微信圖片_20221208101219.png


世界能源消費約1/3發生在亞洲,約1/2的CO2排放量由亞洲貢獻,發展中的亞洲各國面臨的減排任務十分艱巨。中國在實現清潔空氣和低碳發展的決心與行動力不僅可以惠及本國,對于亞洲區域甚至全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對比歐美和亞洲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和現狀,中國的減排之路仍然任重而道遠,唯有付出艱苦努力,才能不斷續寫中國傳奇。



編輯:李丹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clhh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大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