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09:03
來源: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
2023年3月3日下午起,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出現區域性污染過程,部分城市出現短時重度污染。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密切關注本次污染過程,組織專家進行分析研判。
一、污染發展狀況
3月3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部分城市出現PM2.5超標;4—5日,污染程度逐步加重,多個城市達到中度污染。5日白天,太行山沿線及環渤海多個城市出現短時中至重度污染。其中,北京、保定、唐山、廊坊等城市共出現39個小時的短時重污染(截至5日10時)。目前,污染仍處于發展過程中。
二、污染成因分析
(1)近期鋼鐵等不可中斷行業活動水平維持高位,水泥等可中斷行業以及柴油貨車、工程機械等移動源活動水平快速上升
春節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用電量快速上升,目前處于今年以來最高水平。工業源在線監測數據顯示,2月以來,區域內鋼鐵、焦化、玻璃等不可中斷工序行業維持高位運行;水泥、石灰、磚瓦、陶瓷等可中斷工序行業開工率快速上升。區域內移動源活動水平也快速增長,目前柴油貨車交通流量、柴油銷售量、工程機械開工時長等指標均處于今年以來最高水平。總體來看,區域污染排放仍處于高位,是本次污染過程的根本原因。
(2)京津冀中部地區持續出現風場輻合、貼地逆溫、早晚高濕等不利氣象條件
3月3日夜間開始,華北地區近地面風速降至2米/秒以下,局地出現風場輻合現象,混合層高度約800米;北京、天津、唐山等城市出現強烈貼地逆溫,相對濕度迅速上升且發生大范圍輕霧天氣,容易導致污染物持續累積與轉化。
3月4日全國霧預報圖(來源:中央氣象臺)
(3)北京市受偏東通道污染傳輸和本地污染積累綜合影響,PM2.5濃度快速上升
監測數據分析顯示,北京市在偏東風的影響下,污染物濃度和相對濕度持續上升,有利于NOX二次轉化和PM2.5的吸濕增長,硝酸鹽占比為42%。上風向地區PM2.5中硝酸鹽等二次組分濃度相對較高,與PM2.5濃度高值區域一致,表明重點行業、燃氣鍋爐和機動車、工程機械排放的NOX及其二次轉化對PM2.5污染貢獻顯著。
北京市PM2.5組分時序變化及NO2和相對濕度時序變化。(來源: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根據激光雷達監測結果,北京在近地面600米以下出現偏東方向高消光污染帶傳輸的現象,同時順義、房山、大興等地監測站點PM2.5中的硝酸鹽等二次組分急劇上升,與傳輸特征相符。
三、污染應對情況
按照《大氣污染防治法》和各地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要求,針對本次污染過程,京津冀城市積極采取應對措施。截至5日12時,天津、河北共13個城市啟動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各地根據最新的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按照企業環保績效水平采取差異化應急減排措施。對于績效水平好的A級和績效引領企業采取自主減排措施,對績效等級低的企業則需要加大減排力度。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污染天氣預警應急啟動情況(來源: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四、空氣質量預報
近期生產活動和污染排放水平回升,不利氣象條件維持,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污染過程將持續至10日左右。
根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預測預報,3月6—7日,地面低壓轉均壓場控制,中部由弱東風轉偏南風,南部以南風為主,濕度逐漸升高,地面升溫明顯,擴散條件較差;區域北部以良至輕度污染為主,京津冀中南部、山東西部、河南中北部以輕至中度污染為主,京津冀中部可能出現短時重度污染。8—10日,地面持續低壓控制且逆溫層較厚,中北部輻合較前期增強,南部近地面出現較強西風;區域北部以良至輕度污染為主,京津冀中南部、山東西部輕至中度污染,局地可能出現重度污染。11—14日,受冷空氣南下影響,區域擴散條件由北至南逐步改善,預計大部空氣質量轉為優良。
五、結語
近年來,各地各部門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決策部署,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藍天保衛戰取得階段性成果。但是大氣環境質量改善成效還不穩固,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遠。“十四五”時期應持續深入開展精準、科學、依法治污,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攻堅戰。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