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7-21 15:07
來源:中國大氣網
7 月 17 日,從甘肅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的新聞發布會獲悉,今年以來,甘肅省始終堅持以改善環境空氣質量為核心,以細顆粒物控制為主線,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氣防控、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通過優化調整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結構,推進工業、燃煤、揚塵、機動車污染治理,實施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工程,提升大氣環境監管能力,取得了顯著成效,全省環境空氣質量持續穩步改善,人民群眾的藍天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
一、全省空氣質量改善情況
今年上半年,全省空氣質量整體呈現改善態勢。綜合指數為 3.31,同比改善 6.1%;優良天數比率達 84%,同比增加 0.6 個百分點。六項污染物指標呈現 “5 降 1 升” 特點:細顆粒物(PM2.5)濃度為 27.4 微克 / 立方米,同比下降 4.5%(減少 1.3 微克);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 57 微克 / 立方米,同比下降 1.7%;臭氧(O3)濃度 135 微克 / 立方米,同比下降 4.9%;氮氧化物(NO2)濃度 17 微克 / 立方米,同比下降 10.5%;一氧化碳(CO)濃度 1 毫克 / 立方米,同比下降 16.7%;僅二氧化硫(SO2)濃度 13 微克 / 立方米,同比上升 8.3%。
二、重點工作開展情況
高位推動落實責任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省委書記胡昌升專題部署蘭州市大氣污染防治,省長任振鶴主持召開省長辦公會議研究全省空氣質量改善。省政府按季度召開環境質量調度會,將空氣質量改善作為重點調度內容,形成高位推動的工作格局。
清單化管理壓實任務
分行業、分市州建立重點任務臺賬,以省環委辦名義印發《2025 年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重點任務清單》,向市州分解空氣質量目標管理、產業結構調整等 7 個方面 20 項任務,向省直部門分解產業、能源、移動源治理等 3 個方面 12 項任務,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覆蓋。
健全機制精準管控
嚴格落實研判調度、調研幫扶、預警提醒等機制,按月、季下達 PM2.5 濃度管控目標,每日分析數據、每周會商研判、每月調度提醒,堅持 “1 微克 1 微克摳,一天一天抓”,確保空氣質量 “以時保日、以日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
技術幫扶破解難題
組織第三方技術支撐單位和專家,赴蘭州、天水、平涼、定西等重點市州,通過衛星遙感、走航監測、無人機航拍等手段開展多輪次技術幫扶,及時移交并督促整改突出問題。
三、重點任務推進成效
產業污染治理
全省 3 家鋼鐵企業計劃實施的 57 個超低排放改造項目已完成 47 個,其中榆鋼和蘭鑫鋼鐵已全部完成重點工程建設并進入評估公示階段;16 家水泥企業 100 個改造項目已完成 16 個;5 家焦化企業 21 個改造項目已完成 10 個。此外,已淘汰 237 臺 10 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61 臺 2 蒸噸及以下生物質鍋爐。
能源結構優化
147 臺 65 蒸噸及以上燃煤鍋爐改造任務已完成 108 臺,剩余 39 臺預計 9 月底前全面完工。散煤治理方面,通過集中供暖覆蓋、清潔取暖改造等方式推進,并對改造區域劃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嚴防散煤復燒。
移動源污染管控
針對 2.6 萬余輛國三及以下中重型柴油貨車、4000 余臺國一及以下非道路移動機械,通過宣傳引導、補貼支持(營運類利用 “兩新” 政策、非營運類依托中央大氣資金)、嚴格檢測、路檢路查等方式推進淘汰。174 家應建設門禁系統的重點企業已完成 55 家;80 家企業清潔運輸比例達 59.9%,較去年底提升近 3 個百分點。
四、下一步工作方向
甘肅省將持續開展以降低 PM2.5 濃度為主線的空氣質量改善行動,重點推進以下工作:
全面完成鋼鐵行業和 65 蒸噸及以上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穩步推進水泥、焦化等行業改造,加快有色行業無組織排放治理,深化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
強化高污染燃料禁燃區監管,開展建成區散煤 “清零” 行動,推廣公共領域新能源車,提升重點行業清潔運輸比例。
統籌秸稈綜合利用與焚燒管控,精細化管理揚塵、油煙等面源污染,加強煙花爆竹全過程監管。
落實《甘肅省噪聲污染防治若干規定》,強化消耗臭氧層物質和氫氟碳化物備案管理,推動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