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成人小视频|国产黄影院|青青草免费观看|55影视大全免费追剧|chottie

首頁 > 新聞 > 正文

治霾必須數據先行,鎖定污染排放源

時間:2016-06-08 13:38

來源:中國大氣網

作者:全新麗

霧霾不僅讓人心情抑郁,對于身體的危害也顯而易見,這個吞噬藍天的“怪物”,讓國人痛恨,也是政府部門感到頭痛的污染頑疾。最近3年來,治霾已經成為多級、多地政府的工作重點。

眾所周知,霧霾的成分分析是個難點,截至目前,全國還沒有哪個城市能徹底搞清來源。正因為此,不少城市在治霾政策制定時怪招頻出:有的城市禁止煙熏臘肉,有的地方路面鋪紅地毯防揚塵,甚至還有專家稱炒菜也是導致霧霾的重要原因,結果引來一片吐槽聲。

抗擊霧霾當然需要全體國民的努力,但政府部門的責任顯然更大,查明真正的污染源,合理、嚴謹的數據支撐必不可少,這是制定政策、采取措施的根本。否則,一項政策引來廣泛的質疑和吐槽,抗擊霧霾的效果勢必大打折扣。

中國空氣污染之謎

說起來,大家似乎都知道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工業企業、生活爐灶與采暖鍋爐、機動車等,但是事實上中國大氣污染的成因十分復雜。

首先,中國作為能源消耗大國,并且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導致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十分可觀。雖然政府不斷加強尾端治理措施,但由于一些偷排漏排現象的存在,以及經濟發展的需求,我國空氣污染物排放量依然較大。

其次,中國的空氣污染排放構成非常復雜,對排放源的管理存在難度。中國現有的工業體系是全世界技術分布最寬的,以鋼鐵行業為例,有全世界最先進的寶鋼,也有最落后的中西部地區的小的鋼鐵企業。

此外,現有的環境管理體系對污染源的覆蓋非常有限,污染源排放數據體系中依然有非常大的缺失,例如對污染貢獻可觀的秸稈焚燒,由于排放時間偶然、位置零散,很難統計其排放量;再如散煤燃燒,有研究者指出,在冬天采暖季節北京城郊結合部地區的散煤燃燒對霧霾的形成具有顯著貢獻,但對散煤燃燒這種無組織排放源很難予以有效的管控。

再者,雖然政府管理部門想要改善環境的決心十分堅決,也確實不斷加強管理力度,但如何在保證經濟穩速增長的同時又能夠解決環境問題,這依然是個難題。

目前我國大氣環境監測的局限性

空氣監測是大氣質量控制和對大氣質量進行合理評價的基礎,但是,我國大氣環境監測有很大的局限性。

目前,我國用于評價空氣質量級別的監測點位是一個占地約二十平方米的站房,其中的監測儀器造價高、運維復雜,所以一般城市僅擁有大約十到二十個左右這樣的標準監測點位,然而這樣的監測方式獲取的監測數據空間密度不足,對尋找污染“元兇”的指導意義具有一定局限性。就好比發高燒的病人,不僅需要知道體溫是多少,更需要知道引起發燒的具體原因。想要找出導致污染的原因,就需要做更全面的“檢查”。如果能夠把大氣有形化,把污染從產生到形成再到發展的全過程監控起來,就能夠找到產生污染的“罪魁禍首”。

由于環境監測的局限性,導致監測與監管缺乏聯動,無法建立排放和污染之間的聯系,因此現階段的治霾代價巨大。以“APEC藍”為例,當時政府通過大面積關停工廠企業、多地實施交通限行等措施,以超300億的經濟損失換來了北京的藍天。再比如去年山東市臨沂市長被環保部約談之后,重壓之下,猛藥治理大氣污染,關停163家企業,近400家企業限期整改,導致6萬多人失業,給當地帶來另一層面壓力。

大數據時代的治霾論

如何改善大氣環境監測的現狀呢?政府為我們提出了新的思路,2015年7月國務院印發了《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方案》中指出通過全面設點完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實現監測與監管協同聯動;今年環保部也提出了《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總體方案》,要求各部門加快建成大數據應用平臺、管理平臺和大數據環保云平臺架構,實現生態環境綜合決策科學化、監管精準化、公共服務便民化。

面對復雜的污染成因,想要高效的治理大氣污染,環境領域誕生了新需求——政府的“治霾”新思路需要新技術來支撐。在這樣的挑戰與機遇之下,泛測(北京)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泛測環境”,下同)應運而生。

泛測環境創始人管祖光博士自豪地表示:“泛測環境將創新的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引入到環境治理中,徹底顛覆傳統的治污方法。”

管祖光曾經先后在浙江大學、瑞典隆德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并師從于瑞典兩院院士、前諾貝爾物理獎頒獎主席、隆德大學原子物理系的開山鼻祖Sune Svanberg教授,畢業后受聘于世界著名的大氣研究機構——挪威ALOMAR激光雷達觀測站并獲得終身科學家職位。他本人精于環境監測技術的研究,自己的祖國卻在監測設備、方法等方面處處受制于“外國”,責任讓其毅然選擇回國,受聘于國內一家環境監測類的環保上市企業。

管祖光跟霧霾鏖戰的歷史不可謂不久。那么,泛測環境如何顛覆傳統的治污方法呢?

首先是獲取環境大數據,這是基礎。

blob.png

產品硬件圖片

為此,泛測環境主要由海外歸國學者組成的科研團隊,研發出了MicroairTM,這是一種空氣質量監測傳感設備,廉價、輕巧、智能,并且適合在城市內密集布點。這款硬件產品正是獲取環境大數據的入口。

為了保障監測數據的準確性,泛測獨創的校正算法首次解決了傳感器漂移的問題。這樣的監測方式讓監測數據的精度從空間和時間維度都有了大幅提升,從空間維度上,可以精細的告訴人們身邊的空氣質量狀況,從時間維度上,監測數據可以精細到分鐘級,可以捕捉更為精細的污染事件。

其次,根據所獲得的環境大數據,泛測進行展示、挖掘和深入分析。

blob.png

軟件平臺截圖

如何科學的挖掘和分析,是解決污染問題的關鍵。泛測環境結合自主研發的大數據平臺AQmapTM,對數據挖掘,通過科研團隊的專業分析,最終要解決兩件事情:一是找源,二是預測。

通過在各個區域設置的“觸須”,獲得環境大數據,以此為基礎,實現精細化的污染溯源——排放源的鎖定可以精細到一個工廠,一個煙囪,甚至是一個燒烤攤。這樣的精準溯源可以實現經濟效益和污染治理的雙贏,可以實現用最少的代價換來“APEC藍”。

此外,高時空分辨率的監測數據,還能夠大幅的提高空氣質量預測的精度,有了可靠的污染預測數據后,政府可以提前采取措施降低污染等級,民眾可以作為生活出行的參考。 

blob.png

南京某工業園現場安裝圖

泛測環境軟硬結合的系統解決方案,是破解空氣污染成因的關鍵:當我們能夠說清楚污染從哪兒來,以及它未來將到哪兒去,這才能為大氣污染治理提供有力的科學支撐,從而幫助管理者實現“靶向治霾”;而廣泛而有效的數據,也是政府部門的環保政策、環保措施取得民眾支持的有力工具。

傳統環保行業里很多做信息化的人習慣中心控制,難以做出革命性創造。但是,行業里其實有幾百個點是可以通過“互聯網+”來進行顛覆性創新,泛測環境正是用這樣的思維找到了新的突破點。


編輯:張偉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clhh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大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