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成人小视频|国产黄影院|青青草免费观看|55影视大全免费追剧|chottie

首頁 > 新聞 > 正文

環保部征求《燃煤電廠超低排放煙氣治理工程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等4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意見

時間:2017-06-26 09:18

來源:環保部

6.4.3.7脈沖閥應符合JB/T5916的規定,其選型應根據噴吹一次的濾袋過濾面積、過濾風速等因素確定。

6.4.3.8行噴式脈沖清灰系統分氣箱的設計、制造和檢驗應符合TSGR0003的規定,TSGR0003未規定部分按JB/T10191的規定,其底部應設置排污閥,制造完成后應保證內部無焊渣等雜物。

6.4.3.9行噴式脈沖清灰壓力宜為0.25MPa~0.35MPa,回轉式脈沖清灰壓力宜為0.085MPa。216.4.3.10回轉式脈沖清灰裝置的回轉機構運行應平穩,回轉軸密封性應良好。回轉機構驅動電機功率應不小于0.37kW,電機與減速箱應合理匹配,長期、穩定、可靠運行。

6.4.3.11回轉式脈沖清灰裝置的轉動部件應置于除塵器本體保溫之外,應能實現不停機保養維修。

6.4.3.12預涂灰應符合以下要求:a)除塵器應設置預涂灰裝置。除塵器熱態運行前應進行預涂灰,預涂灰的粉劑可采用粉煤灰,在引風機風量大于80%BMCR煙氣量時,預涂灰后除塵器的阻力增加宜大于300Pa。b)除塵器首次預涂灰后,應檢查涂灰效果,確保預涂灰劑均勻覆蓋于濾袋表面,如果未達到要求,則繼續噴涂,直至滿足要求。c)預涂灰過程中及預涂灰完成后不得清灰,直至除塵器正式投入運行(且鍋爐投油結束),否則應重新預涂灰。

6.4.3.13其他要求應符合HJ2039的規定。

6.4.4電袋復合除塵器工藝設計要求

6.4.4.1電袋復合除塵器電區的同極間距、陽極板、陰極線等的工藝設計要求同6.4.2.1。6.4.4.2袋區的花板、濾料和濾袋、濾袋框架、脈沖閥等的工藝設計要求同6.4.3。

6.4.4.3入口及電區與袋區結合處應采用合理的氣流分布措施,其氣流分布模擬試驗應符合JB/T12114的規定。

6.4.5二次污染控制措施

6.4.5.1濕式電除塵器噴淋系統產生的廢水宜作為濕法脫硫工藝補水回用。

6.4.5.2廢舊濾袋應采用機械破碎、回爐熔化拉絲、高溫裂解等方法進行回收利用,或者采用焚燒、土地填埋等合理的措施進行處理。

6.4.5.3管式濕式電除塵器陽極管應采取資源化利用的措施。

6.4.5.4其他二次污染控制措施應符合HJ2039的規定。

6.5SO2超低排放控制系統工藝設計

6.5.1一般規定

6.5.1.1脫硫系統宜優先考慮成熟技術,對新興技術宜通過科技示范,逐步逐級放大推廣。

6.5.1.2脫硫系統應能適應機組負荷、煙氣量、煙氣參數合理波動變化范圍,考慮有低負荷時的經濟運行調節手段。

6.5.1.3濕法脫硫原煙氣溫度宜低于140oC,一般控制在85oC~120oC,入口顆粒物濃度根據技術路線統籌確定,宜不高于30mg/m3,氨法脫硫宜配置控制氯、有機物、油灰等有害物質累積的設施。煙氣循環流化床脫硫原煙氣溫度一般控制在100oC以上。

6.5.1.4濕法脫硫系統設計宜考慮顆粒物、霧滴等多污染物協同控制措施,控制漿液霧滴攜帶,減少脫硫系統對顆粒物排放的貢獻。

6.5.1.5脫硫系統應與生產工藝設備同步運轉,裝置運行壽命應與主機保持一致,檢修維護周期應與主機一致。22

6.5.1.6脫硫系統關鍵設備及管線宜考慮設置相應的備用及應急措施,以滿足故障切換及檢修需求。

6.5.1.7其他要求應符合HJ/T179、HJ/T178和HJ2001的規定。

6.5.1.8海水脫硫系統工藝設計按GB/T19229.3、HJ2046執行。

6.5.2工藝流程

6.5.2.1采用傳統空塔噴淋提效技術的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工藝流程參照HJ/T179,采用pH值分區、復合塔技術的典型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主要工藝流程詳見附錄H。

6.5.2.2煙氣循環流化床脫硫工藝流程參照HJ/T178。

6.5.2.3氨法脫硫工藝流程參照HJ2001。

6.5.3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工藝設計要求

6.5.3.1煙氣系統

6.5.3.1.1吸收塔和機組采用單元制配置時,宜考慮脫硫增壓風機和鍋爐引風機合并設置;多臺機組合用一座吸收塔時,宜設置脫硫增壓風機。增壓風機裝設在吸收塔入口側,宜為動葉可調軸流風機。

6.5.3.1.2煙道布置合理,盡可能減少沿程阻力,應設置煙氣導流板、排灰孔和操作人孔。煙氣系統擋板門應采用帶密封的雙擋板型擋板門。吸收塔入口段應采用有利于塔內煙氣流場均布的形式,必要時可設置導流板。

6.5.3.1.3脫硫凈煙氣煙道應在低位點裝設自動疏放水系統。煙道低位點疏水和煙囪冷凝水疏水應通過管道或地坑返回脫硫系統重復利用,排入地溝時應設水封系統防止煙氣泄漏。

6.5.3.1.4其他要求應符合HJ/T179的規定。

6.5.3.2吸收塔系統

6.5.3.2.1通用要求a)吸收塔噴淋區空塔煙氣流速宜為3.5m/s~3.8m/s,受現場條件限制的脫硫改造工程吸收塔噴淋區空塔煙氣流速宜不大于4m/s。b)吸收塔最底層噴淋層與入口煙道接口最高點的間距宜不小于2.5m。c)循環泵宜按單元制設置,每臺循環泵對應一層噴淋層,相鄰兩層噴淋主管宜錯開布置,噴淋層層間距宜不小于1.7m。d)每層噴淋層噴淋覆蓋率宜大于250%。噴淋層噴嘴布置應保證每個噴嘴入口壓力均勻,盡量減少對吸收塔塔壁沖刷,噴嘴霧化粒徑為1mm~2mm。e)漿液循環停留時間宜不低于4min。f)漿液氧化應采用強制氧化工藝,氧化空氣流量宜不低于理論需求量的2.5倍。g)漿液池(箱)應設置漿液懸浮設施防止石膏漿液固體物沉淀。機械攪拌設備應滿足1臺設備停止工作條件下石膏漿液區不發生沉淀風險,射流泵擾動系統應注意避免噴射擾動死區。h)漿液池(箱)的氧化與攪拌工藝應聯合設計。側進式攪拌器宜選擇氧化風攪拌器直23吹方式,射流泵擾動系統宜采用氧化風管網式布置。i)其他要求應符合HJ/T179的規定。

6.5.3.2.2pH值物理強制分區雙循環技術a)pH值物理強制分區雙循環脫硫工藝吸收塔系統由兩級循環系統、除霧器等組成,一級循環系統包括一級漿液循環吸收系統、氧化系統等;二級循環系統包括二級漿液循環吸收系統(含塔內漿液收集盤、塔外漿液箱)、二級氧化系統、漿液旋流系統等。b)一級循環漿液pH值宜控制在4.5~5.3,漿液循環停留時間宜不低于4.5min;二級循環漿液pH值宜控制在5.8~6.2,漿液循環停留時間宜為3.5min~4.5min。c)一級循環和二級循環宜分別設置1套氧化系統,氧化風機考慮1臺備用;也可共用1套氧化系統,氧化風機應不少于2臺,其中1臺備用。具體方案應根據工程情況經技術經濟比較后確定。d)二級循環的漿液旋流系統由漿液旋流給料泵和漿液旋流站組成,二級循環漿液含固量應不超過12%。e)塔外漿液箱下部應設置檢修孔,檢修孔尺寸應滿足攪拌器葉輪或濾網最大尺寸的安裝件或檢修件進出要求。f)塔外漿液箱宜采用葉片攪拌方式,底層攪拌器應設置啟動沖洗裝置。

1...567891011...20

編輯:張偉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clhh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大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