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7-19 13:17
來源:真氣網、環境監測內外、CCTV焦點訪談
空氣質量,全社會關注。今天的空氣好不好,大家抬頭一看可能就會有個直觀的印象,但是,空氣到底有沒有污染,污染到什么程度,有哪些成分,就得看環保部門發布的數據了。這些數據上為國家提供決策參考依據,下為普通百姓提供出行防護指南。所以,數據一定要準一定要權威。如果這個數據被人為干預,或者說被篡改就不是一件小事情了,違法者也將面臨著法律的制裁。
一審宣判,7人獲罪
6月16日,陜西西安環境空氣自動監測數據造假案一審宣判,7名被告人行為均構成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分別判處一年三個月到一年十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2016年2月、3月間,為了降低環境監測數據,時任西安環保局長安分局環境監測站站長的被告人李森、時任副站長的被告人張鋒勃多次進入長安子站內,利用棉紗堵塞采樣器,干擾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的數據采集。李森還指使兩名臨時聘用人員被告人張楠、張肖對子站監測系統進行干擾。與此同時,時任西安市環保局閻良分局環境監測站站長的被告人張峰同樣采用上述方法對閻良子站的監測數據進行干擾。時任長安分局局長的被告人何利民、閻良分局局長的被告人唐世興,分別指使、授意被告人李森、張峰實施上述行為,7人均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人為干預如何被發現?
我國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城市站,也叫國控站,開始建立于上世紀80年代,到2016年,全國已經在31個省建成1436個環境空氣自動監測子站,從這些子站發送到國家環境監測總站的數據一方面通過網站實時向社會公布,另外一方面用于編制全國環境空氣質量月報、季報和年報,經環保部審批后,向全國發布。國家有關部門根據這些數據制定國家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等一系列環境管理決策。2016年3月6日,當國家環境監測總站像平常一樣復核頭一天的數據信息時發現,西安市長安區的PM2.5監測數據明顯低于同時間段內其他區域的數值,這引起了他們的注意。
雖然數據異常,但起初國家環境監測總站的工作人員并沒有懷疑數據受到了人為干預,因為影響數據偏低的原因有很多,儀器本身的故障或者局部的降雨都有可能導致數據偏低。西安市一共有13個空氣質量監測子站,其中有兩個子站直屬環保部,由環保部授權的一家第三方機構負責運營管理,長安站就是其中之一。國家環境監測總站工作人員發現疑點后,第一時間通知負責運維長安站的第三方公司到現場進行排查。
運維公司在對屋頂的采樣頭進行檢查時,發現了人為塞進管道的棉紗,當即向國家環境監測總站報告,總站將這一情況報告給環保部。環保部立刻組織專家去飛行檢查,同時發現閻良子站也存在這個問題。
飛行檢查是環保部近兩年開始探索開展環境空氣監測質量檢查模式,主要依據數據分析結果和信訪舉報等線索,不事先告知專家檢查地點和檢查內容、不事先通知被檢查地方的環保部門,由部里組織有關人員直接到達國控站點開展的現場檢查。正是在這次飛行檢查中發現,西安市長安區和閻良區環境監測站用棉紗堵塞空氣采集器的采樣口。監測站都裝有監控探頭,一個對著計算機,一個對著采樣頭,檢查人員在調取監控時發現,監控錄像早已被刪除。這是什么人所為呢?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環保部將該案件移交公安機關處理。
警方通過技術手段還原了被刪除的監控錄像,上面清晰地記錄了長安站站長李森以及其他3名工作人員多次進入監測站并卸下采樣頭,用棉紗等對采樣管路進行填充的行為。填充的棉紗相當于給采樣頭戴上了口罩,這會過濾掉一些顆粒物,所以PM2.5的數據瞬間會明顯降低。
如何進入?
長安子站是由環境保護部委托第三方公司進行運維的,按照規定當地環保部門工作人員不得進入該站點從事任何活動,如果要進入,必須事先經過環保部的審批,那長安區監測站李森他們又是怎么進去的呢?
警方介紹,長安子站在2015年搬遷過一次,因為要裝修站點,運維公司技術人員負責管理,站點的建設、平時裝修、設備的擺放都是長安子站負責配合和保障。在此過程中,他們從裝修工人手里配了一把鑰匙,為下一步作案打下了基礎。
出于何因?
這兩個站點的工作人員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原來,他們是為了考評排名更好一些,取得更好的政績。
西安地處關中盆地,北有黃土高原,南有秦嶺山脈,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到了冬季特別是霧霾天嚴重的時候,西安在全國每月公布的74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中處于偏后的位置,環保部門的治理難度大,壓力大。這種壓力和任務層層分解,從省里到市里再到區縣,每一級都有明確的指標任務。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