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點任務
(一)推進工業企業大氣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
1. 深化火電、鋼鐵、水泥、冶煉等重點行業以及20蒸噸/小時及以上工業燃煤鍋爐、窯爐煙氣污染治理。按照國家《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工作方案》(環發〔2015〕164號)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年)》(桂發改能源〔2015〕114號),繼續推進燃煤電廠節能減排升級改造,加快現役燃煤發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步伐,對不具備改造條件的機組實施達標排放治理。加快重點行業企業除塵設施升級改造,采用高效除塵技術提高除塵效率,確保穩定達標排放。對鋼鐵行業燒結機頭、機尾、高爐出鐵場、轉爐煙氣和水泥行業水泥窯及窯磨一體機等除塵設施實施升級改造,露天原料場實施封閉,原料轉運設施建設封閉皮帶通廊,轉運站和落料點配套抽風除塵裝置;水泥企業生產、運輸、裝卸等各個環節應采取措施有效控制粉塵無組織排放,并對全市水泥粉磨站、特種水泥生產企業開展粉塵面源污染專項治理。對全市4家水泥企業的粉磨站進行面源污染治理,治理內容主要有磨機除塵系統提升改造、原料堆場密閉化及原料高效輸送改造和廠區道路硬化及道路保潔3個方面。積極探索、創新糖廠蔗渣燃料鍋爐清潔燃燒和煙氣污染控制新技術并推廣應用。
2. 全面實施排污許可制度。推進《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國辦發〔2016〕81號)落實,制定我市排污許可制實施計劃,開展排污單位基本情況調查和試點核發工作,建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2017年12月底前完成國發〔2013〕37號文件確定的重點行業企業排污許可證的核發;2020年全部完成環保部公告的名錄內全部點源和固定源的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并依法監管。
(二)加強城市揚塵污染綜合整治
1. 嚴格建筑施工工地揚塵監管。施工工地全面設置封閉式圍擋,嚴禁圍擋不嚴或敞開式施工;裸露土方和堆放物料必須實施覆蓋;在條件成熟的縣區進行試點,禁止施工現場攪拌混凝土和砂漿,工地出入口、施工作業區和材料堆放地實施硬化;工地出入口設置沖洗平臺,車輛潔凈后方可上路;對堆放、裝卸、運輸、攪拌等重點環節,采取灑水、封閉圍擋、密閉蓋縫、車輪沖洗等管控措施。鼓勵土方施工的濕法作業。建設城市揚塵視頻監控平臺,在主要施工工地出口、起重機、堆料等位置安裝監控監測設施,并建立揚塵控制工作臺賬。開展建筑施工企業安全文明施工標準化工作,全市所有建筑工地必須達到《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1)。
2. 嚴控道路揚塵污染。嚴格規范渣土、石料等運輸車輛管理,防止運輸過程中出現撒漏,依法查處違規行為。擴大道路機械化清掃和灑水范圍,增加清掃頻次,嚴格執行自治區住建廳制定的環衛保潔質量評價標準。至2020年,全市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75%以上,縣級達到40%以上;推進城市環衛保潔市場化,引進有資質、有業績、有實力的專業環衛保潔公司參與城市保潔工作。
3. 加強港口碼頭、重點企業原料堆場揚塵治理。煤炭碼頭應采取有效的防風防塵措施,加高堆場擋塵墻和防風網,有效降低煤塵的污染。完善港口粉塵治理設施,物料堆場應采取建設防風網、覆蓋防塵網和灑水噴淋等措施,防控貨物裝卸、物料堆放過程中的粉塵污染,確保各項粉塵檢測指標達標。
4. 加強城市綠化建設。落實城市規劃確定的空間管控和綠地控制要求,加強綠化工作,提高綠地面積和綠化率。對城市規劃區內裸土登記造冊,加大裸土植綠治理力度,對不能進行綠化的裸地,實施硬化、鋪裝等措施。
5. 建立健全完善長效機制,提升揚塵污染監管水平。綜合運用經濟、技術、法律和行政等手段推進揚塵污染防治,相關職能部門聯合制定揚塵綜合整治規范標準,實施網格化管理,落實主體責任,完善量化考核辦法,加快建立我市揚塵環境監管信息平臺,實現信息共享,完善問題發現、處置、反饋閉合機制,嚴格落實考核、獎懲制度。建立社會監督機制,加強信息公開,鼓勵公眾參與。
(三)淘汰落后鍋爐,推廣高效鍋爐
1. 加快淘汰落后燃煤鍋爐,推廣清潔高效鍋爐,全面推進燃煤鍋爐和燃煤工業窯爐節能環保改造。至2017年底,基本淘汰城市建成區范圍內1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嚴格新建燃煤鍋爐、技改項目燃煤工業鍋爐準入,市級城市建成區禁止新建容量20蒸噸/小時以下的燃煤鍋爐,靈山縣、浦北縣城市建成區禁止新建容量10蒸噸/小時以下的燃煤鍋爐。20蒸噸/小時以上的燃煤鍋爐必須安裝靜電除塵器或布袋除塵器,20蒸噸/小時以下中小型燃煤工業鍋爐必須使用低灰優質煤或清潔能源。按照國家《燃煤鍋爐節能環保綜合提升工程實施方案》(發改環保〔2014〕2451號),加快推廣高效鍋爐,加速淘汰落后鍋爐,加大節能改造力度,提升鍋爐污染治理水平。推動高效鍋爐產業化,推進廣西生物質燃料鍋爐低氮燃燒技術改造,促進燃料結構優化調整。
2. 加強鍋爐節能減排管理工作。完善鍋爐節能減排工作制度和監督體系。規范企業開展節能減排工作,完善企業鍋爐運行臺帳和軟件資料。
(四)推廣清潔能源,優化能源結構
1. 推進《廣西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廣西電力“十三五”規劃》《廣西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廣西農林生物質發電建設規劃》《廣西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十三五”規劃》和《廣西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規劃》等專項規劃實施,推動清潔能源使用。重點圍繞石油化工、有色金屬冶煉、建材、造紙等高耗能行業,推行能耗在線實時監測及能效對標;實施清潔能源替代,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至2020年全市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下降比例達到自治區要求。
2. 加大清潔能源項目建設力度,加快送出工程建設和并網消納,推進我市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生活垃圾發電項目建設,加快浦北龍門等風電場工程建設。
3. 積極穩妥推進“煤改氣”“油改氣”,推動產業用氣和工業園區用氣,探索、推進重點企業直供氣模式,探索分布式能源建設,提高鋼鐵、石化、陶瓷等重點高耗能行業、城市公共交通系統以及重卡車等長途運輸工具的天然氣應用率。至2020年,天然氣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自治區要求。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