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0-30 16:35
來源:四川省人民政府
近日,四川省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四川省藍天保衛行動方案(2017-2020年)》,為推動四川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明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方案提出,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計劃。燃煤機組要安裝高效脫硫脫硝除塵設施,推動實現煙氣脫硝全工況運行。積極推進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新建燃煤發電機組應達到超低排放水平。2020年底前,全省30萬千瓦及以上燃煤發電機組(除W型火焰爐及循環流化床外)全部實施超低排放改造,鼓勵30萬千瓦及以上W型火焰爐及循環流化床燃煤發電機組實施超低排放改造。根據方案,四川實施清潔能源改造、重點工業行業減排治理、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揚塵綜合治理、餐飲油煙專項整治等重點工程700余項。
四川省藍天保衛行動方案(2017—2020年)
2017年10月
一、大氣環境形勢
近年來,四川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實施《大氣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制定并實施《四川省大氣污染行動計劃實施細則》,采取有力措施推動環境空氣質量改善,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全省環境空氣質量總體向好。2016年,全省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為8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分別為17微克/立方米、30微克/立方米、73.3微克/立方米(扣除沙塵),與2013年(PM10考核基準年)相比分別下降50%、16.7%以及13.8%。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46.4微克/立方米(扣除沙塵),同比2015年(PM2.5考核基準年)持平;未達標城市細顆粒物(PM2.5)濃度為53微克/立方米(扣除沙塵),與2015年相比下降4%。
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圓滿完成。“十二五”以來,全省累計淘汰燃煤小鍋爐2112臺,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企業1944戶;對45家燃煤發電企業環保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建成脫硝設施28臺(套),30萬千瓦以上機組全部完成脫硝設施建設和切斷煙氣旁路。全省鋼鐵行業完成3564平方米燒結機脫硫設施建設,日產5000噸平板玻璃完成脫硝設施建設,日產31.42萬噸水泥生產線完成脫硝設施建設。截至2016年底,全省完成3932座加油站和28座儲油庫油氣回收治理,建成機動車環保檢測線305條,淘汰黃標車和老舊汽車20.43萬輛,全面完成大氣減排目標。
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形勢嚴峻。2016年,全省21個地級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僅阿壩、甘孜、涼山、攀枝花、廣元5市(州)達標。成都平原地區(成都、德陽、綿陽、眉山、資陽、樂山、遂寧、雅安)、川南地區(自貢、內江、宜賓、瀘州)、川東北地區(南充、達州、廣安、巴中、廣元)細顆粒物連片污染問題突出。特別是成都市環境空氣質量長期排名靠后,社會廣泛關注。
大氣污染防治攻堅面臨諸多挑戰。人口多、底子薄、欠發達、不平衡的基本省情尚未根本改變,化解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任務艱巨。環境保護多元投入機制尚不健全,難以適應仍處加速期的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冬季灰霾污染嚴重、夏季臭氧污染凸顯,難以滿足人民群眾對潔凈空氣的迫切需求。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目標,以防治成都平原、川南、川東北三大區域灰霾為重點,以結構調整、工程治理、聯防聯控和重污染天氣應急為抓手,努力解決大氣環境突出問題,推動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為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四川”提供堅實的環境保障。
(二)基本原則。
堅持質量導向、系統防治。以質量改善作為評判大氣環境保護工作的最終標尺。統籌運用結構優化、達標排放、總量減排、重污染應急等多種手段,促進大氣環境質量改善。
堅持分區管控、分類施治。根據成都平原、川南、川東北三大區域產業特征和空氣質量現狀,采取有針對性的污染防治措施,精準施策,分期達標。
堅持依法治氣、鐵腕驅霾。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開展大氣環境專項執法行動,嚴厲打擊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做到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
堅持分級管理、社會共治。建立省、市、縣、鄉大氣環境管理體系,推動網格化管理。落實各級政府及其部門大氣污染防治職責,強化企事業單位主體責任,引導公眾參與,營造大氣污染防治良好氛圍。
(三)工作目標。
質量目標:在現有5個市(州)達標的基礎上,力爭到2020年新增雅安、巴中、廣安、遂寧、綿陽、資陽6市達標。到2020年,全省PM2.5年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16%以上,力爭20%。其中已達標的5個市(州)持續穩定達標;未達標城市PM2.5年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到2020年,全省大氣環境優良天數率比例達到84%以上,重污染天氣大幅降低。
減排目標:到2020年,全省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總量分別比2015年削減16%、16%、5%,其中重點工程減排量分別不少于11.2萬噸、3.7萬噸、5.6萬噸。全省大氣環境保護主要指標詳見專欄1,各市(州)大氣污染改善目標詳見專欄2。
三、重點工作任務
(一)強力推進工業污染防治。
1.實施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制度。
制定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名錄,按行業分步完成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證發放工作。2017年全面完成水泥工業企業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工作。2018年完成鋼鐵工業許可證申請與核發,2020年全省完成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名錄行業的許可證核發。(責任單位:環境保護廳)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