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5-02 14:01
來源:江西省政府
(二)全面深入治理工業污染。
4.堅定不移淘汰落后產能。以鋼鐵、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為重點,嚴格常態化執法和強制性標準實施,促使能耗、環保、安全、技術達不到標準和生產不合格產品或淘汰類產能,依法依規關停退出,環境質量得到改善。(責任部門:省發改委、省工信委、省環保廳、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各市、縣〔區〕政府)
5.加快重污染企業退城搬遷。結合化解過剩產能、節能減排和企業兼并重組,按照城市功能分區以及城市規劃調整,對城市主城區內現有的鋼鐵、水泥、焦化、冶煉、平板玻璃、化工等重污染企業,2018年8月底前要制定搬遷計劃并向社會公布,搬遷計劃要明確城市主城區工業退城搬遷的范圍、方向、時序和方式,有效解決工業圍城問題。對能耗高、排放大的鋼鐵、水泥等企業,推動企業整體或部分重污染工序向有資源優勢、環境容量允許的地區轉移或退城進園,實現裝備升級、產品上檔、節能環保上水平;對不符合產業政策要求的落后產能和“僵尸企業”,以及環境風險、安全隱患突出而又無法搬遷或轉型企業,依法實施關停;到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城市主城區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任務。(責任部門:省發改委、省工信委,各市、縣〔區〕政府)
6.開展工業企業專項整治。開展磚瓦窯、水泥粉磨站、各類攪拌站及煤氣發生爐專項整治,對大氣污染排放不達標的企業依法實施“停產整治”,完成整治改造實現達標排放后方可生產,對逾期未完成整改的企業,堅決關停取締,2018年底,完成集中整治任務。2019年起,每年開展“回頭看”。(責任部門:省環保廳,各市、縣〔區〕政府)
7.促進廢氣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對全省鋼鐵、焦化、石化、化工、有色金屬冶煉、水泥、平板玻璃、火電行業、垃圾焚燒廠排放情況進行全面排查和評估,實行工業污染源清單制管理模式,重點排污單位應確保在線監控正常運行,監測數據真實準確。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各類工業行業廢氣污染源排查和評估,對存在的環境違法問題要逐一建檔。到2020年,全省各類廢氣工業污染源穩定達標排放,環境治理體系更加健全,環境守法成為常態。(責任部門:省環保廳,各市、縣〔區〕政府)
8.推進超低排放改造。在確保全省電力安全穩定供應的基礎上,統籌推進全省現役燃煤發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實施電廠有色煙羽深度治理。按期完成國電九江電廠#5和#6機組、國電投貴溪電廠#5和6#機組等4臺機組超低排放改造;2019年6月底前完成大唐新余發電廠#1和#2機組、國電投分宜發電廠#8和#9機組超低排放改造或淘汰關停。2018年,全部啟動全省所有熱電聯產機組、循環流化床機組以及工業企業自備燃煤發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責任部門:省環保廳、省發改委,各市、縣〔區〕政府)
9.鋼鐵企業編制污染治理方案。新余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萍鄉萍鋼安源鋼鐵有限公司、方大特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九江萍鋼鋼鐵有限公司針對目前大氣環境現狀,分別編制完成《鋼鐵企業大氣環境綜合治理三年改造實施方案(2018-2020年)》,分三年完成全廠大氣環境升級改造綜合治理,達到國家清潔生產先進水平。推動全省鋼鐵行業超低排放升級改造。2018年,四家鋼鐵生產企業對照《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鋼鐵工業》(HJ846-2017)要求,完成原輔料堆場及其他生產設施的無組織廢氣排放治理工作。(責任部門:省環保廳、省工信委、省國資委,相關設區市政府)
10.加強水泥行業污染治理。2018年全省水泥企業要對照《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水泥工業》(HJ847-2017)要求,完成原輔料堆場及其他生產設施的無組織廢氣排放治理工作。其中萍鄉市、新余市、宜春市所有水泥企業要開展廢氣治理升級改造工作,大氣污染物排放執行《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4915-2013)中特別排放限值。水泥生產企業嚴格落實錯峰生產、限產有關要求。(責任部門:省環保廳、省工信委,各市、縣〔區〕政府)
11.強化有色冶煉行業污染整治。加強有色冶煉行業大氣污染規范化整治,2018年,全省有色冶煉生產企業要實施大氣污染治理“一廠一策”,做到料場防塵抑塵措施規范、煙氣治理設施完善,大氣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涉有色冶煉生產企業的設區市要編制完成《有色冶煉行業大氣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上饒市、鷹潭市分別完成2家以上重點有色冶煉企業綜合整治試點。到2020年,全省基本完成有色冶煉行業綜合整治,達到國家清潔生產先進水平。(責任部門:省環保廳、省工信委,各市、縣〔區〕政府)
12.深入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推動實施《“十三五”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扎實開展有機化工、醫藥、表面涂裝、塑料制品、包裝印刷五大行業揮發性有機物(VOCs)污染第二輪調查,2018年底前全面建立五大行業VOCs排放清單信息庫,按行業明確整治方案和要求。各地要加強源頭控制,提高VOCs含量低(無)的綠色原輔材料替代比例,推廣先進工藝、設備,加強VOCs污染治理,提高重點行業有機廢氣收集率;到2020年全面完成主要行業VOCs治理,實現達標排放,對不能達標排放的企業依法關停。繼續深化油品儲運銷油氣回收治理,對已安裝油氣回收設施的加油站、儲油庫、油罐車加強運行監管,對不正常使用油氣回收治理設施的銷售企業依法責令停產并限期整改,對設施損毀的限期維修。(責任部門:省環保廳、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省商務廳、中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中石油江西銷售公司,各設區市政府)
(三)加快治理交通領域污染。
13.加快調整交通運輸結構。提高貨物鐵路運輸比重,加快推進多式聯運,減少公路運輸,提高鐵路貨運比例,推進重點工業企業和工業園區的原輔材料及產品由公路運輸向鐵路運輸轉移。2018年10月底前,制定出臺我省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工作方案。(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交通運輸廳、省工信委、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各設區市政府)
14.加強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嚴格執行國家現行新車準入標準;嚴格規范機動車尾氣排放檢測行為,杜絕弄虛作假;督促報廢車輛履行報廢手續,確保報廢汽車做到“應拆盡拆”;加強各類淘汰車輛違法上路行駛路檢;開展柴油貨車超標排放專項治理,對重型柴油車尾氣排放實施道路執法檢查,優化重型車輛繞城行駛路線。2018年10月底前,通過新建道路、規劃可行駛路線等方式,制定重型車輛繞城方案,依法明確國Ⅲ標準及以下柴油車輛禁限行區域、路段以及繞行具體路線,嚴控重型高污染車輛進城。(責任部門:省公安廳、省環保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省工商局、省工信委)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