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5-02 14:01
來源:江西省政府
26.嚴格煙花爆竹禁限放管控。落實縣級以上城市建成區全年禁止燃放煙花爆竹要求,加強日常管控,建立長效機制。進一步明確煙花爆竹禁限放區域并嚴格落實到位,加大對違禁燃放的懲處力度,切實降低因燃放煙花爆竹對城市空氣質量的影響。大力宣傳燃放煙花爆竹對空氣質量的影響和禁限放煙花爆竹的相關規定,形成禁限放的良好輿論氛圍,自覺形成市民約束監督。(責任部門: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省公安廳,各市、縣〔區〕政府)
(七)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
27.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進一步完善和修訂各設區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提高響應標準;強化環保、氣象聯合會商研判,提升重污染天氣預測預報能力。應急期間要嚴格落實應急預案中各項管控措施,著重對鋼鐵、焦化、鑄造、建材行業實施錯峰生產,優化有色、化工行業生產調控,加大限產比例。組織開展重污染天氣應對情況督察,對應對不力的實施嚴肅問責。(責任部門:省環保廳、省氣象局、省工信委,各市、縣〔區〕政府)
(八)突出重點因地制宜。
28.突出重點區域治理。以萍鄉市、新余市、宜春市為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在大氣污染協同防治上取得較大進展。做到三個“堅持”:“堅持統籌兼顧”,把大氣污染防治放在區域協同發展全局中整體謀劃,與協同發展的各項措施緊密結合,努力實現區域環境質量整體改善與區域協同發展同步?!皥猿致摲缆摽亍?,發揮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作用,加強協同防治,統一行動措施,積極應對重污染天氣?!皥猿挚茖W治理”,開展常規性源解析工作,突出防治的科學性和精細化,增強科技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支撐能力。到2020年實現區域內空氣環境質量明顯改善。(責任部門:萍鄉市、新余市、宜春市政府)
29.優質區域率先達標。南昌市、鷹潭市、景德鎮市作為全省大氣環境質量較好的三個設區市,應進一步加大大氣污染防治力度,強化細化工作措施,力爭在2020年率先實現城市空氣質量達標。(責任部門:南昌市、鷹潭市、景德鎮市政府)
(九)強化科研完善配套。
30.深入開展科學研究。為使全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更加科學,更加精準,未來三年,各地要精心組織開展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編制工作,摸清本地污染物排放情況;持續開展顆粒物源解析工作,找準主要污染因子,為科學有效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核心數據支撐,提高重污染天氣預測預報能力,為重污染天氣采取應急措施提供充足時間。(責任部門:各設區市政府)
31.優化布點精準監測。進一步貫徹落實“十三五”國家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優化調整要求,完善站點分布;按國家有關要求,對6年以上的和運行不穩定的國控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儀器設備及時進行更換;完成省控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事權上收,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各地要保證國控、省控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的安全、穩定運行,嚴厲打擊人為干擾監測設施的違法行為,對不能保證監測設備安全穩定運行的嚴肅問責。(責任部門:省環保廳,各市、縣〔區〕政府)
(十)依法行政鐵腕治污。
32.持續加大執法檢查和懲治力度。完善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借助科技手段和信息化平臺,實現精準執法,提升監管效率。整合執法資源,優化聯動機制,統籌省、市、縣三級環境執法力量,緊盯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時段、重點問題,采取交叉執法、巡回執法、突擊執法、明查暗訪等方式,常態化開展涉氣環境執法檢查,保持執法高壓態勢。要建立問題清單、處罰清單、案件查辦清單、追責問責清單。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實施處罰措施,不得降格處罰或簡單給予經濟處罰,對涉嫌刑事犯罪的,及時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開展多部門聯合執法,完善環保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推動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有效銜接,形成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執法監管體系,形成高效聯動、嚴懲重處的執法協同體系。(責任部門:省環保廳、省公安廳、省檢察院、省法院、省司法廳)
33.完善考核問責機制。從2018年開始,省環保廳每月對全省各設區市的空氣質量以PM2.5濃度進行排名;通報空氣質量前十名和后十名的縣(市、區),連續三個月空氣質量排在后十名的縣(市、區),要制定“退十”工作方案,對整改推進不力的縣(市、區)責任人,省環保廳將進行約談。對空氣質量持續惡化、大氣污染治理工作不力的市縣以及履職盡責不力、造成重大工作損失的省直單位,將按照《江西省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試行)》第九條、第十五條有關規定,對有關責任人嚴肅追責。(責任部門:省環保廳、省紀委、省委組織部,各市、縣〔區〕政府)
三、保障措施
34.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和省直有關單位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指示精神,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統籌推進大氣污染綜合治理重點工作,及時解決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要突出各級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兩個主體責任,形成條塊結合、上下聯動、齊心協力的工作格局。
35.嚴格落實責任分工。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底數清、情況明、數字準、工作實、效果好、群眾滿意”的總要求,進一步細化和量化分管領域大氣污染治理措施,制定符合實際、詳細具體的實施方案,建立分管領域工作任務清單(包括重點任務、目標要求、牽頭領導、責任單位、責任人等),明確時序進度和目標責任,實行臺賬式管理和精準管控。各設區市要按照省政府分解的空氣質量改善目標,本著確保完成、城鄉共治的原則,對所轄各縣(市、區)逐一分解目標任務,確保責任落實。
36.加強財政金融保障。積極爭取中央財政支持,加大地方財政投入力度,強化績效管理工作,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模式,推行綠色信貸、綠色證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通過市場化運作撬動金融資金和社會資本參與大氣治理項目。
37.做好宣傳引導和公眾參與。各地要在政府網站顯著位置設立“大氣污染防治”專欄,積極宣傳采取的主要措施,主動公布取得的新進展,曝光違法排污行為;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進行輿論引導,廣泛宣傳大氣污染的危害性,讓“同呼吸,共命運”的口號人人知曉,讓公眾建立起大氣污染治理從我做起的責任意識,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健全12369環保舉報制度,暢通信訪舉報投訴機制,建立健全環保社會監督員制度,積極開展綠色創建,大力推進污染防治設施向公眾開放,運用好專家論壇、公眾代表座談會、聽證會等形式,讓公眾直接參與環境保護管理和決策等工作,保障公眾對環境保護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積極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全民參與的大氣環境治理體系。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