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6-06 12:42
來源:商丘市政府
7.深化沿街門店監管。嚴格落實沿街涉氣門店、餐飲飯店環保設施運行監管制度和領導干部分包檢查制度,發現監管不力的,全市通報批評;多次出現問題的,依法依紀進行追責問責。
8.深化督導執法檢查。對重點涉氣企業、商砼企業排污控污情況實行賬單式管理,專人專賬,全過程記錄。把監管任務分解到人,確保環保設備運行正常、實現穩定達標排放。
責任單位:市環境保護局、市委市直機關工委、市衛生計生委(愛衛辦)、市農業局、市公安局、市工商管理局(散燒辦)、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質監局、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管理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三、水污染防治攻堅戰重點任務
以持續改善全市水環境質量為核心,堅持標本兼治,治本為主,著力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廠及污水管網建設和雨污分流改造等水污染防治重點基礎設施建設,系統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水源地規范化建設等重點工作,確保完成省政府確定的水污染防治攻堅戰2018年度目標。
(一)加快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
1.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推動第六污水處理廠二期(5萬噸/日)擴建項目工程進度,推進商丘市第二污水處理廠一期(10萬噸/日)前期工作,爭取早日動工;推動六縣第三污水處理廠建設,力爭項目早日建成投運,切實提高全市污水處理能力。
2.著力推進污水管網建設。針對管網不全、管網不通的問題,著力實施污水管網連通工程。同時,圍繞新建污水處理廠,同步建設配套管網,確保污水管網與污水處理廠同步建設、同步建成、同步投運。
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二)強力推進河流生態水系建設
以“水清、水凈、水美”為目標,著力恢復河流生態功能。
1.加快中水回用工程建設。通過中水回用工程建設,著力補給中心城區9條內河生態用水,改善市區河流水質。
2.持續開展引水補源。繼續黃河生態引水,保證市區9條河流形成生態流量,提高河水自凈能力。
3.加快下游濕地建設。圍繞保障出境斷面穩定達標,加強生態濕地建設,消減出境河流氮磷富營養物質,進一步改善河流水質。
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市水利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三)加大河流水系環保監管力度
以持續嚴格監管、嚴格執法保障河水水質改善。
1.強化對入河排水口的監管。充分發揮河長制機制,加大巡查頻次,發現不及時關閉入河排污口或管網損毀情況,及時進行關閉或修復。
2.強化對涉水企業監管。確保涉水企業污水處理設施有效運行,廢水排放符合排污許可要求。重點加強對污水處理廠的監管,充分發揮現有污水處理廠的減排效益。
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市水利局、市環境保護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四)統籌推進涉水重點攻堅工作
1.全面完成地下油罐改造工作。對57座加油站,共計425個加油罐依法實施限期治理,限期完成地下雙層罐改造,對沒有按期完成治理的依法吊銷油品經營許可證。
2.全面完成畜禽養殖企業治理。對112家養殖企業實施限期治理,對沒有按期完成治理的依法予以關閉。
3.扎實開展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在完成水源地保護區勘界的基礎上,依法取締保護區所有違法建設項目,確保水源地水質安全。
4.積極推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動員各方力量,整合各種資源,強化各項舉措,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突出短板,千方百計構建農村垃圾、污水治理的長效機制。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畜牧局、市環境保護局、市水利局、市委農辦、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四、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重點任務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我市土壤污染防治攻堅工作方案,編制完成我市《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劃》,明確治理與修復責任主體,開展污染地塊的治理與修復。
(一)摸清底數,因地制宜
1.摸清土壤污染底數。配合省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工作。2018年底前查明農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積、類型、分布及其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
2.形成土壤環境監測能力。加強土壤環境監測能力與制度建設,完成本行政區域土壤環境質量國控監測點位設置,基本形成土壤環境監測能力,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數據支撐。
責任單位:市環境保護局、市農業局、市國土資源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二)防范新增,嚴格管理
1.劃出永久基本農田。將符合條件的未污染和輕微污染耕地劃為永久基本農田,實行嚴格保護。
2.嚴防新增土壤污染。強化新(改、擴)建可能對土壤環境造成較大影響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防范建設用地新增污染。嚴格控制在未污染土地建設可能對土壤環境造成污染的項目,防止重金屬污染物從已污染地區向未污染地區轉移。
3.強化空間布局管控。根據土壤環境承載力和區域特點,合理確定區域功能定位、空間布局。
4.構建土壤環境信息化管理平臺。2018年底前,結合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平臺建設,整合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土壤環境質量例行監測、污染源普查、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狀況調查、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等土壤環境監測數據,配合完成省級土壤環境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
5.建立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預警機制。2018年底前,依托現有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依據土壤環境質量評價結果,利用土壤環境信息化管理平臺,建立全市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預警制度,定期研判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對接近警戒線的區域,禁止新(改、擴)建造成土壤污染物增加的項目。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