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9-26 10:15
來源:貴州省人民政府
(八)大力培育綠色環保產業。壯大綠色產業規模,大力發展生態利用型、循環高效型、低碳清潔型、環境治理型產業,培育發展新動能。積極支持培育一批大型節能環保龍頭企業,支持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加快掌握重大關鍵核心技術,促進大氣治理重點技術裝備等產業化發展和推廣應用。積極推行節能環保整體解決方案,加快發展合同能源管理、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社會化監測等新業態,培育一批高水平、專業化節能環保服務公司。(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環境保護廳、省科技廳,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三、加快調整能源結構,構建清潔低碳高效能源體系
(九)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到2020年,全省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下降到70%以下。新建耗煤項目實行煤炭減量替代。按照煤炭集中使用、清潔利用的原則,重點削減非電力用煤,提高電力用煤比例,2020年全省電力用煤占煤炭消費總量比重達到50%以上。繼續推進電能替代燃煤和燃油。制定專項方案,大力淘汰關停環保、能耗、安全等不達標的30萬千瓦以下燃煤機組,對關停機組的裝機容量、煤炭消費量和污染物排放量指標,允許進行交易或置換,可統籌安排建設等容量超低排放燃煤機組。2018年底前,完成縣級及以上城市限制燃煤區和禁止燃煤區劃定,加強散煤燃燒和煙花爆竹管控,禁止區內禁止銷售使用煤炭、石油焦等高污染燃料。(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責任單位:省環境保護廳,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十)開展燃煤鍋爐綜合整治。2018年底前,重點區域淘汰每小時2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啟動每小時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淘汰工作,其余城市建成區淘汰每小時1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到2020年,全省縣級及以上城市全部淘汰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基本淘汰燃煤的茶水爐、經營性爐灶、儲糧烘干設備等。全省設市城市建成區禁止新建每小時75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縣級城市建成區禁止新建每小時35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其他區域禁止新建每小時1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加大對純凝機組和熱電聯產機組技術改造力度,加快供熱管網建設,充分釋放和提高供熱能力,淘汰管網覆蓋范圍內的燃煤鍋爐和散煤。(牽頭單位:省環境保護廳、省質監局、省能源局;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十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繼續實施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加強節能標準推廣實施,大力開發、推廣節能高效技術和產品,實現重點用能行業、設備節能標準全覆蓋。因地制宜提高建筑節能標準,加大綠色建筑推廣力度,引導有條件地區和城市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進一步健全能源計量體系,推進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鼓勵開展農村住房節能改造。(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責任單位:省質監局、省能源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十二)加快發展清潔能源和新能源。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15%。有序發展水電,穩妥發展風電,因地制宜發展光伏發電、生物質能發電和地熱能等。優先保障風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并網消納。在具備條件的地方,鼓勵發展縣域生物質熱電聯產、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及生物天然氣。到2020年,全省風電裝機達到600萬千瓦,建設納雍縣骔嶺北、威寧縣小海、興義市白龍山、遵義市團溪風電場等項目;光伏發電裝機達到200萬千瓦,積極向國家爭取光伏發電建設指標;農林生物質發電、垃圾發電裝機達到40萬千瓦以上,建成赤水市、西秀區等農林生物質發電和畢節市、仁懷市、威寧縣、織金縣等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加大可再生能源消納力度,基本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抓好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力爭2020年全省天然氣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2%。新增天然氣量優先用于城鎮居民的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加大老舊小區燃氣管道建設力度。加快“氣化貴州”工程和儲氣設施建設,原則上不再新建天然氣化工項目。制定實施工作方案,加快農村“煤改電”電網升級改造。地方政府對“煤改電”配套電網工程建設應給予支持,統籌協調“煤改電”“煤改氣”建設用地。(牽頭單位:省能源局、省發展改革委;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環境保護廳,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四、積極調整運輸結構,發展綠色交通體系
(十三)優化調整貨物運輸結構。認真落實全國運輸結構調整行動計劃,大幅提升鐵路貨運比例。推動鐵路貨運重點項目建設。鋼鐵、電解鋁、電力、焦化等重點企業要力所能及加快鐵路專用線建設,充分利用已有鐵路專用線能力,大幅提高鐵路運輸比例。依托鐵路物流基地、公路港、內河港口等,推進多式聯運型和干支銜接型貨運樞紐(物流園區)建設,加快推廣集裝箱多式聯運。建設城市綠色物流體系,支持利用城市現有鐵路貨場物流貨場轉型升級為城市配送中心。鼓勵發展滾裝運輸、甩掛運輸等運輸組織方式。著力降低貨物運輸空載率。(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責任單位:省鐵建辦、成都局集團公司貴陽鐵路辦事處、省財政廳、省環境保護廳,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十四)加快車船結構升級。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加快推進城市建成區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環衛、郵政、出租、通勤、輕型物流配送車輛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機場、鐵路貨場等新增或更換作業車輛主要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2020年底前,重點區域新增及更換的公交車中新能源汽車比重不低于35%。規范新能源物流車輛進入城區管理,在物流園、產業園、工業園、大型商業購物中心、農貿批發市場等物流集散地建設集中式充電樁和快速充電樁,為承擔物流配送的新能源車輛在城市通行提供便利。制定營運柴油貨車和燃氣車輛提前淘汰更新目標及實施計劃,大力淘汰老舊車輛。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經濟補償、限制使用、嚴格超標排放監管等方式,大力推進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提前淘汰更新,加快淘汰采用稀薄燃燒技術和“油改氣”的老舊燃氣車輛。對達到強制報廢標準、連續三個檢驗周期未檢驗,以及經維修或采用污染控制技術仍無法達標排放的車輛,依法實施強制報廢。推進船舶更新升級,全面實施新生產船舶發動機第一階段排放標準。推廣使用電、天然氣等新能源或清潔能源船舶。重點流域內應采取禁限行等措施,限制高排放船舶使用,鼓勵淘汰使用20年以上的內河航運船舶。(牽頭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交通運輸廳;責任單位:省能源局、省財政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環境保護廳、省公安廳、省商務廳、省郵政管理局、省鐵建辦、成都局集團公司貴陽鐵路辦事處、民航貴州安全監管局,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