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9-29 09:39
來源:生態環境部
2.加強組織領導,推進攻堅行動。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天津市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強化目標、措施和考核。市委書記李鴻忠召開市委常委會議親自督戰,市長張國清、副市長孫文魁等多次召開常務會議和專題會議全面部署。攻堅行動期間,市政府嚴格每周調度,解決突出問題,部署針對性措施;各區嚴格每日調度,嚴把攻堅目標任務進展。
3.聚焦重點環節,狠抓精準治污。緊盯重點行業,依托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對全市火電、鋼鐵、玻璃等重點排放企業嚴格實施24小時動態監控;改燃關停燃煤小鍋爐10938臺,保留的184臺燃煤鍋爐通過提標改造,全部穩定達到特別排放限值或超低排放要求。按照國家要求和“一廠一策”原則,對12個行業的393家企業實施錯峰生產,對24家重點用車企業實施錯峰運輸。緊盯重點領域,持續加大“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力度;采用以電代煤、以氣代煤及集中供熱補建等方式,累計完成46.6萬戶城鄉散煤“清零”,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29萬戶任務目標;加大機動車污染防治力度。攻堅行動期間,全市建成區一律停止土石方施工作業,對民生保障等重大項目特許施工,嚴格監管,控塵不到位的嚴格“一案雙查”;嚴格實施道路掃保“以克論凈”和區域降塵量按月考核。緊盯重點時段,加密分析研判,科學安排提前供熱起爐時間,確保燃煤鍋爐點火烘爐產生的污染物及時擴散。嚴格落實外環線及以內區域煙花爆竹禁放措施,確保中心城區春節期間空氣質量有效改善。針對春節之后復產、復工集中的情況,周密部署污染防控措施,全面加強督查檢查,堅決確保“復產不復污”。通過加密會商、科學預警、果斷應對,全力實現重污染天氣降頻、削峰、縮時,重污染天數同比減少71.4%,重污染期間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0.6%。
4.嚴格鐵腕執法,嚴肅鐵面問責。攻堅行動期間,全市共出動環境執法人員3.8萬人次,檢查企業1.6萬家次,立案1742起,罰款7279.9萬元,實施查封扣押29件、按日連續處罰5件,移送拘留和犯罪案件30件;特別是環保、公安多次聯合開展夜間突擊檢查“零點行動”和打擊在線監測數據造假專項執法,極大提升了環境執法的震懾力。嚴格督查考核問責,對各區空氣質量改善和監管履職情況嚴格考核問責,按月實行經濟獎懲,逐月發布考核通報,約談相關區政府負責同志7次、相關街鎮黨政主要負責同志12次。
5.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印發實施《天津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作戰計劃(2018—2020年)》,確定到2020年全市PM2.5年均濃度控制在52微克/立方米左右,并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提出了10大領域47方面共240項具體任務。為確保2018年度目標任務落實,印發實施《天津市2018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確全市和各區空氣質量改善年度目標,緊密圍繞“四大”結構調整、深化“五控”治理、應對重污染天氣三個方面,梳理了543項重點任務,并逐一細化時間表、路線圖、優先序,形成任務和責任清單。
五、天津市長期以來產業結構偏重、排污強度較大,是造成區域污染的重要原因,但處理發展與保護的關系不夠到位,采取的措施不夠有力。完成國家明確的減煤壓鋼任務壓力較大。
整改進展情況:已取得階段性進展,并按序時進度持續推進。
1.扎實推動去產能,制定實施《天津市行政轄區鋼鐵產能壓減總體方案》,推動鋼管集團、江天重工共退出煉鋼產能200萬噸,完成天津市行政轄區內鋼鐵產能控制在2000萬噸以內的任務目標。截至2017年底,全市煤電裝機規模為1072萬千瓦,滿足國家下達的1400萬千瓦的控制目標要求。設立專門舉報電話,受理已化解過剩鋼鐵產能企業違規行為舉報,建立不定期抽查制度,對已退出鋼鐵產能進行監督檢查,嚴防死灰復燃。嚴格落實《市發展改革委關于不再審批(核準)新建燃煤發電項目的通知》要求,控制新建燃煤發電機組,全市范圍內不再審批燃煤發電項目。嚴格控制燃煤供熱鍋爐房項目審批,建成區禁止新、改、擴建燃煤供熱鍋爐。新、改、擴建項目應使用清潔能源。
2.成立天津市淘汰落后產能和取締“地條鋼”工作領導小組,市工業和信息化委等14委局出臺了貫徹落實工信部等十六部門《關于利用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的指導意見》的實施意見。通過能耗、環保、安全、質量、技術標準等方面協同入手,綜合運用法律、經濟和市場手段推動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常態化的工作機制。2017年查處取締7家“地條鋼”企業。
3.加強規劃引領。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快建設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的實施意見和《天津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的實施意見》《天津市加快推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實施方案》《關于加快云計算和大數據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大力發展智能科技產業推動智能經濟發展建設智能社會的實施意見》《天津市加快推進智能科技產業發展總體行動計劃》《天津市關于加快推進智能科技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和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10個專項行動計劃,制定印發“智造十條”實施細則,推進智能制造協同發展,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天津制造”向“天津智造”轉變。
4.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2017年,全市先進制造業產值占工業比重達到57.1%,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達到40.7%。2018年1-6月,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7.9%,先進制造業產值占工業比重提高到59.4%,比2017年增長2.3個百分點,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汽車、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節能環保等高端制造和新興產業增長加快,占工業比重達到51.5%,冶金和石化產業為代表的重化產業占工業比重由2017年的30.6%下降到28.5%(其中,冶金工業比重從2017年的16.7%下降到12.3%),產業調整效果顯現,新舊動能加速轉換。
5.推進鋼鐵企業轉型升級。制定印發《天津市精品鋼材發展三年行動方案》,以優質鋼管、高檔金屬制品、精品板材、高強鋼材等精品鋼材為方向,推動重點企業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業質量,向產業鏈高端邁進。開展鋼鐵企業規范管理年度審核,組織鋼鐵企業按規范自查,推動重點鋼鐵企業轉型升級。
6.推動石化產業提質增效。制定《天津石化產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實施方案》,推動我市石化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和健康發展。推進南港石化產業基地建設,啟動南港工業區規劃修編提升方案工作,“兩化”搬遷項目穩步推進。截至2018年8月底,南港工業區累計簽約項目67個,總投資額約1684億元。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