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1-15 13:29
來源:福建省人民政府
推進重點行業污染治理升級改造。實施工業涂裝、印刷等重點行業地方VOCs排放標準,推進相關行業實施污染治理升級改造。全省新建鋼鐵、火電、水泥、有色項目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重點控制區繼續落實原環保部《關于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公告》(公告2013年14號);提高新建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和敏感區域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推動實施鋼鐵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新建建筑陶瓷業項目原則上應使用天然氣。福州市、泉州市要持續深入推進建筑陶瓷業污染整治;漳州市要組織實施平和建筑陶瓷業“煤改氣”工程,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省工信廳、商務廳、市場監管局參與)
強化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管控。開展鋼鐵、建材、有色、火電、焦化、鑄造等重點行業及燃煤鍋爐無組織排放排查,建立管理臺賬,對物料(含廢渣)運輸、裝卸、儲存、轉移和工藝過程等無組織排放實施深度治理,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省生態環境廳牽頭)
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規范發展和提質增效。大力推進企業清潔生產。對開發區、工業園區、高新區等進行集中整治,限期進行達標改造,減少工業集聚區污染。完善園區集中供熱設施,積極推廣集中供熱。有條件的裝備制造、電機生產、家具制造、工藝品制造等工業集聚區建設集中噴涂工程中心,配備高效治污設施,替代企業獨立噴涂工序。(省發改委、商務廳、工信廳牽頭,省生態環境廳、科技廳等參與)
(七)大力培育綠色環保產業。壯大綠色產業規模,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培育新動能。推動綠色環保裝備制造、工程技術咨詢、監測服務等產業集聚發展,支持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加快掌握重大關鍵核心技術,做大做強福州、廈門、泉州、龍巖等地節能環保產業集群。積極推行節能環保整體解決方案,加快發展合同能源管理、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社會化監測等新業態,培育一批高水平、專業化節能環保服務企業。(省發改委、工信廳、生態環境廳、科技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加快調整能源結構,構建清潔高效能源體系
(八)優化能源結構。積極穩妥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安全高效發展核電,優化風能、太陽能開發布局,不斷提高清潔能源比重,優化能源結構;同時,清潔高效發展煤電,合理控制煤電建設規模和投產時序,大力推進工業園區集中供熱,促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大可再生能源消納力度。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費量控制在1.42億~1.62億噸標煤,年均增長3.1~5.8%。2020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從2015年的50.5%下降到41.2%,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1.6%,清潔能源比重從24.9%提高到28.3%。(省發改委、工信廳、生態環境廳、福建能源監管辦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加快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天然氣價格機制,在工業燃料、交通和民用領域進一步擴展天然氣產業鏈,逐步將天然氣培育成為我省現代清潔能源的主體之一。全省天然氣消費量力爭保持15%以上的年均增速,進一步提高天然氣在我省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有序發展天然氣調峰電站等可中斷用戶,原則上不再新建天然氣熱電聯產和天然氣化工項目。(省工信廳、發改委、住建廳牽頭,省生態環境廳、財政廳等參與)
(十)推進電能替代。以交通、工業、農業、建筑、餐飲、旅游等領域為重點,加快推進電能替代工作。至2020年,促進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達到約29%。除工藝需求外,淘汰分散型工業燃煤燃油爐窯;電制茶、電烤煙全省覆蓋率達90%以上;全省沿海港口港作船舶、公務船舶使用岸電覆蓋率達90%,集裝箱、客滾和郵輪專業化碼頭向船舶供應岸電覆蓋率達50%;建成充電站約400座、充電樁約12萬個。(省工信廳、發改委、電力公司牽頭,省生態環境廳、住建廳、財政廳、交通運輸廳、農業農村廳等參與)
(十一)深化燃煤鍋爐綜合整治。加大小火電機組淘汰力度。制定專項方案,大力淘汰關停環保、能耗、安全等不達標的30萬千瓦以下燃煤機組。對于關停機組的裝機容量、煤炭消費量和污染物排放量指標,允許進行交易或置換,可統籌安排建設等容量超低排放燃煤機組。(省工信廳、發改委牽頭,省生態環境廳等參與)
開展燃煤鍋爐綜合整治。加大燃煤小鍋爐淘汰力度,縣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淘汰每小時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及茶水爐、經營性爐灶、儲糧烘干設備等燃煤設施,原則上不再新建每小時35蒸噸以下的燃煤鍋爐,其他地區原則上不再新建每小時10蒸噸以下的燃煤鍋爐。環境空氣質量未達標城市應進一步加大淘汰力度。推進每小時65蒸噸及以上燃煤鍋爐節能和超低排放改造,鼓勵燃氣鍋爐實施低氮改造、城市建成區生物質鍋爐實施超低排放改造。(省生態環境廳、市場監管局牽頭,省發改委、住建廳、工信廳等參與)
大力推進集中供熱。加大對純凝機組和熱電聯產機組技術改造力度,加快供熱管網建設,充分釋放和提高供熱能力,淘汰管網覆蓋范圍內的燃煤鍋爐和散煤。優先發展熱電聯產、冷熱電聯供,接受工業園區集中供熱的企業原則上不再建設自備電廠。集中供熱管網覆蓋地區禁止新建、擴建分散供熱鍋爐,已建成的分散供熱鍋爐要在集中供熱項目建成后6個月內關停,現有集中供熱管網覆蓋范圍內的燃用高污染燃料的鍋爐力爭在2018年底前全部依法關停。福州、漳州、泉州、寧德等沿海區域要以城市建成區周邊工業園區為重點,研究實施集中供熱替代分散鍋爐計劃,推進工業園區環境管理上新水平。(省發改委、工信廳、生態環境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繼續實施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強化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單位產品能耗標準等約束。突出抓好重點領域節能,實施節能改造、節能技術裝備產業化、合同能源管理等重點工程,大力推廣高效節能低碳技術和產品。因地制宜提高建筑節能標準,加大綠色建筑推廣力度,引導有條件地區和城市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進一步健全能源計量體系,持續推進供熱計量改革,推進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鼓勵開展農村住房節能改造。(省發改委、住建廳、工信廳、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