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2-18 10:30
來源:安慶市人民政府
(七)大力培育綠色環保產業。加快發展新動能,壯大綠色產業規模,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積極推行節能環保整體解決方案,加快發展合同能源管理、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社會化監測等新業態,培育一批高水平、專業化節能環保服務公司。(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環保局、市科技局等參與)
三、加快調整能源結構,構建清潔低碳高效能源體系
(八)繼續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2018年底,力爭全市煤炭消費總量較2015年實現“由增轉降”,到2020年,全市煤炭消費量完成省政府下達的任務。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內散煤銷售全部清零。新建耗煤項目實行煤炭減量替代。對石油加工業、煉焦、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等行業新增耗煤(電力行業除外),實施煤炭消費量1.5倍減量替代。(市發展改革委、市工商質監局牽頭,市環保局參與)
按省專項方案,淘汰關停環保、能耗、安全等不達標的30萬千瓦以下燃煤機組。嚴格控制燃煤機組新增裝機規模,新增用電量主要依靠區域內非化石能源發電和外送電滿足。(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環保部門等參與)
(九)實施“煤改氣”和“以電代煤”。在落實氣源、保障民生的前提下,在玻璃、鑄造等行業積極推進天然氣替代煤氣化工程,有序實施燃煤設施煤改氣。結合區域和行業用能特點,積極推進工業生產、交通運輸、農業生產、居民生活等領域實施“以電代煤”。(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安慶供電公司參與)
(十)開展燃煤鍋爐綜合整治。加大燃煤小鍋爐淘汰力度,鞏固燃煤鍋爐淘汰成果。2018年底前,城區基本完成每小時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淘汰;2019年底前,城區每小時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及茶水爐、經營性爐灶、儲糧烘干設備等燃煤設施全部清零;不再新建每小時35蒸噸以下的燃煤鍋爐;每小時35蒸噸及以上燃煤鍋爐(燃煤電廠鍋爐除外)全部達到特別排放限值要求;每小時65蒸噸及以上燃煤鍋爐全部完成節能和超低排放改造。燃氣鍋爐基本完成低氮改造;根據省政府安排,城市建成區生物質鍋爐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工商質監局、市商務局、市環保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市發展改革委等配合)
加大對純凝機組和熱電聯產機組技術改造力度,加快供熱管網建設,充分釋放和提高供熱能力,淘汰管網覆蓋范圍內的燃煤鍋爐和散煤。在不具備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條件的地區,現有多臺燃煤小鍋爐的,可按照等容量替代原則建設大容量燃煤鍋爐。2020年底前,30萬千瓦及以上熱電聯產電廠供熱半徑15公里范圍內的燃煤鍋爐和落后燃煤小熱電全部關停整合。(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環保局參與)
(十一)加強散煤治理。全面落實《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和鍋爐燃煤技術標準,做好散煤使用現狀調查,制定散煤治理實施方案。擴大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區范圍,逐步由城市建成區擴展到近郊。禁燃區內禁止使用散煤等高污染燃料。進一步加大洗選煤和配煤技術推廣力度,逐步削減分散用煤和劣質煤使用比例。大力推廣優質型煤和新型爐具,提高燃燒效率。(市發展改革委、市工商質監局牽頭,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環保局參與)
(十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繼續實施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健全節能標準體系,大力開發、推廣節能高效技術和產品,實現重點用能行業、設備節能標準全覆蓋。新建高耗能項目單位產品(產值)能耗要達到先進水平。因地制宜提高建筑節能標準,加大綠色建筑推廣力度,引導有條件縣(市)、區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工商質監局牽頭,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參與)
(十三)加快發展清潔能源和新能源。優化風能、太陽能開發布局,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加快建設和穩定運行秸稈電廠,鼓勵發展固體成型燃料、纖維素燃料乙醇等生物質燃料。到2020年,全市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和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全省平均水平。(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安慶供電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積極調整運輸結構,發展綠色交通體系
(十四)優化調整貨物運輸結構。減少公路運輸比例,提升鐵路運輸能力,大力推進鐵水聯運。2019年底前開工建設長風作業區鐵路專用線,充分利用既有鐵路運輸能力,大幅提高鐵路運輸比例。(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運輸局牽頭,市財政局、市環保局參與)
(十五)加快車船結構升級。加快推進城市建成區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環衛、郵政、出租、通勤、輕型物流配送車輛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使用比例達到80%;港口、機場、鐵路貨場等新增或更換作業車輛主要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項目運作模式(PPP模式),根據城市新能源汽車應用數量同步完善充電樁布點建設,2018年底建成1784個。加快建設物流園、產業園、工業園、大型商業購物中心、農貿批發市場等物流集散地集中式充電樁和快速充電樁。(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交通運輸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城管執法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市財政局、市重點工程局等配合)
加快淘汰老舊車輛。2018年底前全市制定營運柴油貨車和燃氣車輛提前淘汰更新目標及實施計劃。2019年7月1日起,實施國六排放標準。推廣使用達到國六排放標準的燃氣車輛。加快淘汰采用稀薄燃燒技術和“油改氣”的老舊燃氣車輛。2018年12月底前,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中型和重型柴油貨車666輛,淘汰采用稀薄燃燒技術和“油改氣”的老舊燃氣車輛96輛。(市交通運輸局、市環保局、市公安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財政局、市商務局等配合)
推進船舶更新升級。全面實施新生產船舶發動機第一階段排放標準。推廣使用電、天然氣等新能源或清潔能源船舶。內河應采取禁限行等措施,限制高排放船舶使用,鼓勵淘汰使用20年以上的內河航運船舶。(市交通運輸局牽頭)
(十六)加快油品質量升級。2018年12月1日前,全市全面供應符合國六標準的車用乙醇汽油和柴油,停止銷售低于國六標準的汽柴油,實現車用柴油、普通柴油、部分船舶用油“三油并軌”。落實國家關于銷售前在車用汽柴油中加入符合環保要求的燃油清凈增效劑的措施。(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牽頭,市商務局、市工商質監局、市環保局等參與)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