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1-28 10:11
來源:VOCs前沿
“十三五”環境空氣質量約束性指標要求到2020年,北京市PM2.5濃度比2015年下降30%,從81μg/m3下降到56μg/m3,平均每年需下降5μg/m3,從歷年改善情況來看,全國每年下降4μg/m3,實現該目標任務非常艱巨。近年來,北京市和各相關部門開展了大量工作,京津冀協同區域其他省市也深入開展區域聯防聯控;我部聯合京津冀晉魯豫6省(市)人民政府共同出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持續加大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力度,污染物排放量持續下降,同期北京市氣象條件總體比較有利,顆粒物濃度明顯降低。2018年北京市PM2.5濃度為51μg/m3,同比下降12.1%,比2015年下降37.0%,大幅超額完成“十三五”目標。
在看到污染治理成效顯著的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北京市空氣質量相對高位運行的狀態是十分脆弱的。受到風速、濕度等氣象條件的影響,空氣質量會出現波動,特別是在極端天氣情況下表現就更為突出。1月12日夜間,受靜穩天氣影響,北京市又經歷了一次重污染天氣過程,說明北京市環境空氣質量極易受到氣象條件的影響而產生波動,加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經濟發展方式粗放、煤炭消耗量高、機動車排放量大等問題仍比較突出,大氣污染物排放強度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的4倍以上。因此,大氣污染治理、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我們持之以恒、不懈努力,既要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持久戰,又要打好攻堅戰。
北京的減排量不足以支持北京控制質PM2.5持續下降,解決傳輸通道污染也成為當務之急。北京2019年目標從長期看與北京的疏解非首都功能進度有關,但是短期來看,由于氣象條件確實不利,如11、12月份北京還有沙塵天氣,北京2019年目標就是堅守陣地,把51微克鞏固住,就是最大的成就。
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將逐步擴展至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等區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已進入攻堅期,請問貴部對行業深度治理是如何考慮的?如何增強服務意識,幫助企業制定環境治理解決方案?
劉炳江:推進工業行業深度治理是有效降低全社會污染排放、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要保障,我們將分類推進重點行業污染深度治理。
第一個重點是推進鋼鐵行業超低排放工作,目前,很多鋼鐵企業積極響應藍天保衛戰要求,已經在開展超低排放改造,鋼鐵行業深度治理將是2019年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
第二是推進重點區域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通過加嚴排放限值,推動行業治污設施升級改造。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已于2018年10月1日起全面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下一步將逐步擴展至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等其他區域。
第三是推進VOCs治理。VOCs治理工作量大面廣,前面已經說了,排放標準將陸續發布,去年完成了2.8萬家治理工作,今年將繼續推進,既是為了解決臭氧問題,也是為了PM2.5。
行業深度治理不會鋪的面非常大,重點在重點區域抓好這些工作。
對于污染治理工程,包括VOC治理、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等方面,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有同等規模鋼鐵企業,有的花幾個億,有的僅幾千萬,治污工程的基礎硬件配置達不到要求,肯定會出現問題。
第一從大的方面來說,環保服務行業要解決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在同一個行業中,不能因為對環保投入高、運行好、環保成本高而不掙錢,而讓那些投入少運行差的企業多賺錢,首先要解決這個方面配置問題。
第二從市場角度來說,培養一批業績好、聲譽高、有治理能力一些治理公司,給他們創造更好的機會,讓他們去把這個市場做大,培養國家級的大的環保治理公司,同時也是服務公司。
另外,我們要為企業做好服務,包括出臺技術指南、工程規范等。
《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修訂將充分考慮現有技術可達性
新華社記者:近日《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征求意見階段已經結束了,之前督察回頭看的時候寧夏有一家制藥企業因為惡臭擾民的問題被公開通報。企業最后決定整體搬遷。
請問惡臭污染治理難度大不大?標準可行性怎么樣?
劉炳江:惡臭污染是典型的擾民污染,人民群眾投訴比較多。對于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征求意見,現在已經收到了一些反饋意見。你所提到的寧夏這家制藥企業就是典型的在原料藥制造發酵過程中有惡臭污染物排放,致使周邊群眾難以忍受。
目前我國惡臭污染物控制技術已取得顯著進步,已經從單一處理向多種技術組合式應用處理發展,惡臭氣體的去除率有較大提高,能夠取得較好的處理效果。目前標準的修訂已充分考慮現有技術的可達性,是基于現實可達的,我們還會在充分聽取大家意見的基礎上,召開專家座談會,不斷完善惡臭標準。
進一步加大力度控制VOCs 推動改善PM2.5濃度同時把臭氧濃度降下來
新加坡海峽時報記者:近期美國哈佛大學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發布了一個聯合報告,提出臭氧上升跟PM2.5治理是有關聯的,請問您對此怎么看?
劉炳江:謝謝你的提問,我也注意到這個問題,哈佛大學和南京工程學院聯合發表一篇論文,主要觀點是中國的PM2.5濃度下降40%以上,由此導致臭氧濃度上升。
我也問過國內專家,大家基本上贊同這個觀點,因為是兩方面的原因: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