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3-07 10:51
來源:貴港市人民政府
三、工業企業穩定達標排放專項行動
加強火電、鋼鐵、水泥、陶瓷及制糖等高排放企業環境監管執法,建立大氣污染物超標排放周報制度,對超標排污違法行為的企業進行處罰并責令立即整改。對無法立即完成整改的,實施停產整治;對涉及民生無法立即停產的,依法執行按日計罰;停產整治仍不能達標排放的,依法由政府責令停業、關閉。(牽頭單位:市環境保護局;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委、產業園區管委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四、秸稈、垃圾禁燒和綜合利用專項行動
建立網格化監管巡查制度,把監管責任落實到鄉鎮、村;要疏堵結合,加強秸稈、垃圾禁燒宣傳教育,設立相關激勵措施,增強群眾不焚燒秸稈的自覺性和參與禁燒的積極性。加快推廣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發揮市場作用,引導支持企業投資秸稈回收利用。落實秸稈禁燒監管責任,農業部門要制定完善秸稈禁燒實施方案和具體措施,完善上下聯動、部門協調、鄉鎮為主、村組落實的防控機制,明確縣、鄉、村三級網格化監管范圍,層層簽訂秸稈禁燒工作目標責任書,將監管責任落實到具體單位和個人,確保每塊農田都有監管責任人。加大秸稈禁燒監管力度,各地要全面開展秋季秸稈禁燒行動,嚴看死守秸稈露天焚燒等違法行為。要切實加大關鍵時段、重點部位、薄弱環節的巡查頻次,對城市周邊、機場周圍、高速公路、鐵路、國省道公路干線兩側等重點區域,要實行24小時不間斷巡查檢查,及時發現并制止焚燒秸稈現象。各地要建立快速反應機制,對秸稈露天焚燒違法行為快取證、快處理,嚴厲打擊焚燒秸稈、阻撓執法人員依法履行職務的違法犯罪行為,并將處理結果在當地公示,形成強大震懾效應。在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堅決杜絕秸稈露天焚燒行為,一經發現,在嚴格查處違法行為的同時,要嚴肅追究相關監管單位及責任人責任。每核實一個火點,由所在縣市區政府繳納50萬元到市財政局,專項用于生態損害修復。積極推進秸稈綜合利用。農業部門要加快推進秸稈還田、能源化利用、飼料化利用、收貯運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已建成的秸稈綜合利用能力,大力推廣以秸稈還田為核心的保護性耕作技術,支持秸稈有機肥料化利用,最大限度消納利用剩余秸稈。市、縣(區)兩級政府建立秸稈收貯渠道,設立專項資金,補貼有關公司回收農戶秸稈,扶持秸稈再生有機肥或發電等項目。(牽頭單位:市農業局、市政局、環境保護局;責任單位:市公安局、水產畜牧獸醫局、林業局、農機局,農墾西江農場,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五、及時啟動應急響應措施,有效應對污染天氣
強化預測預報工作,市環境保護局與市氣象局加強會商研判,每日分析空氣質量趨勢,與自治區預警預報中心聯系,開展48小時空氣質量預測預警和一周空氣質量研判,為空氣污染預警和保障措施落實提供技術支持和決策依據。各縣(市、區)、各部門要緊盯預報預警信息,緊盯環境監測站點數據變化,要按照應急預案和應對方案,聯防聯控,提前采取行動和措施,確保污染過程減峰削峰。在污染天氣過程期間,要重點嚴格查處露天焚燒垃圾秸稈、露天燒烤、重型柴油車超標排放、工地揚塵、工業企業偷排漏排、隨意“煉山”等違法行為。要結合本地產業結構和企業污染排放情況,細化應急減排措施,依法依規制定錯峰生產、限產實施方案,細化落實到企業具體生產線、工序和設備;對各類污染物不能穩定達標排放,未達到排污許可管理要求,依法依規采取差異化或錯峰生產措施,最大限度減少污染物排放。(牽頭單位:市環境保護局、工業和信息化委、住房城鄉建設委、市政局、農業局,公安局交警支隊;責任單位:市林業局、交通運輸局、農機局、產業園區管委會,貴港公路局、貴港氣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