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9-11 11:08
來源:生態環境部
8.1.3 簡化管理工業爐窯記錄內容和頻次
a)工業爐窯運行管理信息分為正常工況和非正常工況。正常工況包括按月或批次記錄主要產品產量,按采購批次記錄原輔料用量、硫元素占比等,按采購批次記錄燃料用量、熱值、品質等。非正常工況按工況期記錄起止時間、產品產量、原輔料及燃料消耗量、事件原因、應對措施、是否報告等。
b)污染防治設施運行管理信息分為正常情況和異常情況。正常情況包括按批次記錄除塵灰/泥、脫硫副產物、脫硝副產物等產生量,按批次記錄袋式除塵系統濾料更換量和時間,按批次記錄脫硫劑、脫硝劑添加量和時間。異常情況按異常情況期記錄起止時間、污染物排放濃度、異常原因、應對措施、是否報告等。c)監測記錄信息同重點管理工業爐窯記錄內容和頻次。
8.2執行報告編制規范
8.2.1執行報告頻次
工業爐窯排污單位應提交年度執行報告與季度執行報告。其中,年度執行報告應于次年一月底前提交至排污許可證核發部門;對于持證時間不足三個月的,當年可不上報年度執行報告,排污許可證執行情況納入下一年年度執行報告。季度執行報告應于本季度結束后十五日內提交至排污許可29證核發部門;對于持證時間不足一個月的季度,該報告周期內可不提交季度執行報告,排污許可證執行情況納入下一季度執行報告;對于有年度執行報告的,可不提交當年第四季度執行報告。
8.2.2執行報告編制規范
工業爐窯排污單位應根據環境管理臺賬記錄等信息歸納總結報告期內排污許可證執行情況,按照執行報告提綱編寫年度執行報告,保證執行報告的規范性和真實性,按時提交至發證機關。重點管理的工業爐窯排污單位年度執行報告編制內容應包括以下11部分,各部分詳細內容參見附錄C:a)基本生產信息;
b)污染防治措施運行情況;
c)自行監測情況;
d)臺賬管理情況;
e)實際排放情況及合規判定分析;
f)信息公開情況;
g)排污單位內部環境管理體系建設與運行情況;
h)其他排污許可證規定的內容執行情況;
i)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j)結論;
k)附圖附件要求。簡化管理的工業爐窯排污單位年度執行報告編制內容應包括以下7部分,各部分詳細內容參見附錄D:a)排污單位基本情況;
b)污染防治設施運行情況;
c)自行監測執行情況;
d)環境管理臺賬執行情況;
e)實際排放情況及合規判定分析;
f)結論;
g)附圖附件要求。季度執行報告至少包括污染物實際排放濃度,合規判定分析,超標排放或污染防治設施異常情況說明等內容。
9實際排放量核算方法
9.1 一般原則
工業爐窯排污單位的廢氣污染物在核算時段內的實際排放量等于各排放口(有許可排放量要求的排放口)實際排放量之和,不包括無組織排放。核算時段根據管理需求,可以是年度或特殊時段等。工業爐窯排污單位廢氣污染物實際排放量的核算方法包括實測法、物料衡算法和產排污系數法等。廢氣污染物在核算時段內正常情況下的實際排放量首先采用實測法核算,分為自動監測實測法和手工監測實測法。對于排污許可證中載明的要求采用自動監測的污染物種類,應采用符合監測規范的有效自動監測數據核算污染物實際排放量。對于未要求采用自動監測的污染物種類,可采用自動監測數據或手工監測數據核算污染物實際排放量。采用自動監測的污染物種類,若同一時段的手工監測數據與自動監測數據不一致,手工監測數據符合法定的監測標準和監測方法的,以手工監測數據為準。要求采用自動監測的排放口或污染物種類而未采用的排放口或污染物,采用物料衡算法核算二氧化硫排放量、產污系數法核算其他污染物排放量,且均按直接排放進行核算。未按照相關規范文件等要求進行手工監測(無有效監測數據)的排放口或污染物,有有效治理設施的按排污系數法核算,無有效治理設施的按產污系數法核算。相關產排污系數參考污染源普查產排污系數手冊的相關內容。工業爐窯排污單位的廢氣污染物在核算時段內非正常情況下的實際排放量首先采用實測法核算,無法采用實測法核算的,采用物料衡算法核算二氧化硫排放量、產污系數法核算其他污染物排放量,且均按直接排放進行核算。
9.2廢氣
a)采用自動監測數據核算廢氣自動監測實測法應采用符合監測規范的有效自動監測數據污染物的小時平均排放濃度、小時煙氣量、運行時間核算污染物實際排放量,核算方法見式(8)與式(9).
10合規判定方法
10.1一般原則合規是指工業爐窯排污單位許可事項符合排污許可證規定,包括排污單位排污口位置和數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排放污染物種類、排放限值、環境管理要求等符合許可證規定,其中,排放限值合規是指工業爐窯排污單位污染物實際排放濃度和排放量滿足許可排放限值要求;環境管理要求合規是指工業爐窯排污單位按許可證規定落實自行監測、臺賬記錄、執行報告、信息公開等環境管理要求。工業爐窯排污單位可通過環境管理臺賬記錄、按時上報執行報告和開展自行監測、信息公開,自證其依證排污,滿足排污許可證要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可依據排污單位環境管理臺賬、執行報告、自行監測記錄中的內容,判斷其污染物排放濃度和排放量是否滿足許可排放限值要求,也可通過現場監測判斷其污染物排放濃度是否滿足許可排放限值要求。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