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成人小视频|国产黄影院|青青草免费观看|55影视大全免费追剧|chottie

首頁 > 新聞 > 正文

北京2013—2018年大氣污染治理歷程

時間:2019-09-24 10:41

來源:生態環境部

2014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時強調,要加大大氣污染治理力度,應對霧霾污染、改善空氣質量的首要任務是控制PM2.5,要從壓減燃煤、嚴格控車、調整產業、強化管理、聯防聯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舉措。

伴隨著經濟社會的蓬勃發展,北京市也面臨著生態環境質量持續退化的困擾,特別是復合型大氣污染特征顯著,空氣重污染時有發生,人民群眾改善空氣質量的呼聲尤為強烈。

2013年以來,北京市實施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大氣污染治理對策逐漸從末端治理轉向全過程管控;從以濃度控制為主轉向濃度與總量并重;從注重企業治理轉向企業治理與區域和行業治理并重;從注重政府管控轉向全社會共治,堅持問題導向,圍繞“壓減燃煤、控車減油、污染減排、清潔降塵”等方面,采取體系規劃、區域協同治理、能源和產業結構調整、激勵公眾參與等方式,以超常規的措施和力度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空氣污染治理步伐加快,空氣質量改善成效顯著。

北京市大氣污染治理,為其他城市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經驗:實現地方大氣環境質量改善關鍵在于各級黨委政府堅強領導和決心,制定清晰明確的目標,提供有效支撐的法規、制度和政策,以及有力的措施和落實;同時,公眾的積極參與對于推動大氣環境改善和促進社會和諧至關重要。

一、背景情況

首都北京是一座快速發展的特大型城市。截至 2018 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 2154 萬人,地區生產總值 30320 億元,機動車保有量達 608.4萬輛,年能耗總量達 7320 萬噸標煤。與 2013 年相比,經濟總量增長了 53.1%、機動車保有量增長了 11.9%、能耗增長了 8.9%、人口增長了1.9%。北京在經濟騰飛的同時,也承載著巨大的環境壓力。

長期以來,由于北京市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社會生產生活高位運行和不利的地形氣候,大氣污染防治困難重重,壓力巨大。2013 年 1月,北京市發生了持續性、大范圍、高濃度的空氣重污染,當月PM2.5平均質量濃度接近160μg/m3,引起了國內外的高度關注。2013年,PM2.5年均質量濃度89.5μg/m3,超出國家二級標準限值155.7%;PM10為108.1μg/m3,超標54.4%;NO2為56μg/m3,超標 40.0%;全年重污染天數58天,占全年的 15.9%,相當于平均每周有一天重污染。

經過多方分析認為,影響北京空氣質量的主因是燃煤、機動車、工業和揚塵等污染排放量過大。從 2013 年情況看,煤炭是北京市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占全市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 23.3%,如電廠發電以燃煤為主,遠郊區分布著大量的燃煤鍋爐,居民普遍采用散煤取暖,煤炭燃燒產生的硫化物、氮氧化物、顆粒物等煤煙污染對空氣質量影響很大。機動車排放是CO、NO2等一次污染物和PM2.5、O3等二次污染物的主要來源,2013 年全市機動車保有量為 543.7萬輛,同時還有數千萬輛(次)外埠過境車輛。面對燃油車多且數量龐大的現狀,還存在機動車污染排放監管不夠的問題。在產業結構上,2013年北京市第二產業產值占 GDP 總量的 21.7%,水泥、平板玻璃、鑄造、瀝青防水卷材、家具制造、化工等傳統高污染行業眾多,“散亂污”企業的無組織排放加劇了北京市大氣污染程度。城市運行長期處于高位狀態,2013年全市建筑施工面積超過 2 億平方米,工地揚塵點多、面廣、線長,揚塵污染問題突出。由于諸多因素的綜合影響,北京空氣質量距離國家標準和廣大市民期盼、首都功能定位還有很大差距,尤其在秋冬季,重污染易發、多發,嚴重影響首都國際形象和市民幸福指數。

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市牢牢把握“轉型期”大氣污染物排放來源和特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新發展理念,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次視察北京的指示,圍繞首都“四個中心”戰略定位,將藍天作為市民幸福生活重要標志,聚焦 PM2.5污染治理,深挖減排潛力,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治理大氣污染。至 2018 年北京各項污染物濃度出現快速下降,PM2.5、SO2、NO2、PM10年均質量濃度為51μg/m3、6μg/m3、42μg/m3、78μg/m3,比 2013 年分別下降43.0%、77.4%、25.0%、27.8%;空氣重污染天數從 2013 年的58天減少到15天,減少了74.1%,重污染發生頻次、污染程度、持續時間明顯下降,進一步增強了全市人民的“藍天”福祉,為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奠定了堅實的生態環境基礎。2013—2018年空氣質量各級別天數占比

2013—2018年空氣質量各級別天數占比

二、主要做法

自 2013 年以來,北京市積極應對新問題新挑戰,因地制宜,開拓創新,多方位、全過程地開展大氣污染治理,確保空氣質量全面、持續改善。

(一)夯實治理基礎

結合不同時期全市大氣污染物類型及污染變化特點,北京市不斷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礎建設。

1. 科學制定規劃。2013 年制定了《北京市 2013—2017 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同時每年制定具體的年度清潔空氣方案。2016—2017年,圍繞環境保護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率先突破目標,先后制定實施了《北京市貫徹落實〈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措施(2016—2017 年)〉實施方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 2017—2018 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北京市細化落實方案》,在實施年度清潔空氣計劃措施的基礎上,出臺“加強版”措施。面對以城市運行和生活為主要大氣污染源的形勢,2018 年陸續出臺《北京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等,全面規劃北京市未來大氣污染路線圖。

2. 強化科技支撐。依托在京科研單位、大學和環保系統自身技術力量,在 2014 年和 2018 年,完成了兩輪PM2.5來源解析,詳細編制污染源排放清單,為找準北京市大氣污染成因、有針對性地開展PM2.5精準治污指明了方向。同時注重提升監測能力,于 2013 年建成 35 個覆蓋全境的自動監測子站;2016 年升級監測技術,建成了“天空地”一體化空氣質量監測網絡,提高了監測和分析水平。同時,借助大數據技術,布設了 1000 余個PM2.5傳感器監測站,覆蓋325個鄉鎮(街道);1020 個覆蓋全市鄉鎮(街道)的大氣粗顆粒物(TSP)監測網絡于 2018 年底建成并投入運行。

編輯:李丹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clhh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大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