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1-13 10:20
來源:鎮江市生態環境局
69.實施秋冬季重點行業錯峰生產。強化精準限停產,以減少污染物排放量為主,加大秋冬季工業企業生產調控力度,按要求針對鋼鐵、建材、碳素、鑄造、有色、化工等高排放行業,制定錯峰生產方案,實施差別化管理,做好錯峰生產的安全生產工作。將錯峰生產方案細化到企業生產線、工序和設備,載入排污許可證。企業未按期完成治理改造任務的,一并納入當地錯峰生產方案,實施停產。屬于《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限制類的,提高錯峰限產比例或實施停產。(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市應急管理局、發展和改革委、生態環境局配合)
(八)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完善環境經濟政策
70.加大財政資金政策支持力度。各級財政支出要向打贏藍天保衛戰傾斜,向環境整治任務重、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的地區傾斜。強化專項資金統籌,重點支持工業企業提標升級改造、VOCs污染治理、燃煤鍋爐及工業爐窯淘汰或清潔能源改造等重點工程項目。推動“環保貸”金融產品和江蘇省生態環保發展基金的引導作用,支持拓寬企業環保投融資渠道。(市財政局牽頭,市發展和改革委、生態環境局配合)
71.加大經濟政策支持力度。執行與污染物排放總量掛鉤的財政政策,調動各地治理大氣污染積極性。實行企業環保信用等級與強制減排措施的聯動,對綠色、藍色企業給予政策鼓勵,對黃色、紅色和黑色企業加大強制減排力度。繼續實施環境應急管控豁免政策,對實現超低排放、污染治理達到國內標桿水平的企業,免予執行應急停產、錯峰生產等管控措施。繼續執行燃煤電廠超低排放環保電價。嚴格落實儲氣調峰設施建設、鋼鐵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散亂污”企業綜合治理、柴油貨車治理淘汰、港口岸基供電、車船和作業機械使用清潔能源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市發展和改革委牽頭,市財政局、工業和信息化局、生態環境局、交通運輸局、農業農村局等配合)
72.加大稅收政策支持力度。推進施工工地管理清單,煤炭堆場、碼頭的信息共享。推廣“以稅控塵”,通過合理的方法考核確定工地揚塵削減系數,將工地揚塵監管考核結果與環境保護稅核定征收直接掛鉤。按規定落實購置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抵免優惠政策和支持藍天保衛戰的其他稅收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繼續落實并完善對節能、新能源車船減免車船稅的政策。研究建立柴油車加裝、更換污染控制裝置的激勵機制。落實對排放污染物濃度低于排放標準企業的環境保護稅相關優惠政策,引導主動提升清潔生產水平,促進減污增效。(市稅務局牽頭,市財政局、發展和改革委、市場監管局、交通運輸局、工業和信息化局、生態環境局等配合)
73.建立差別化價格政策。鐵路運輸企業按照要求完善貨運價格市場化運作機制,規范輔助作業環節收費,積極推行鐵路運費“一口價”。研究實施鐵路集港運輸和疏港運輸差異化運價模式,降低回程鐵路空載率。推動建立完善船舶等使用岸電的供售電機制,港口岸基供電執行大工業電價,免收容(需)量電費。適時完善車用油品價格政策,研究在成品油質量升級價格政策中統籌考慮燃油清凈增效劑成本的可行性。建立高污染、高耗能、低產出企業執行差別化電價、水價政策的動態調整機制,對限制、淘汰類企業大幅提高電價。(市發展和改革委牽頭,市財政局、交通運輸局、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場監管局、生態環境局等配合)
74.健全激勵政策。加大對港口等岸電設施建設和經營的補貼力度,支持碼頭等岸電設施經營企業實行岸電服務費優惠。建立高污染、制定車船和作業機械使用清潔能源和“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激勵政策。(市財政局牽頭,市交通運輸局、工業和信息化局、生態環境局、住房城鄉建設局等配合)
(九)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全面提升監測監控能力
75.全面提升大氣環境監測監控能力。加強區縣、鄉鎮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網絡建設,2019年底前實現區縣、鄉鎮監測站點全覆蓋,并分別與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實現數據直聯。國家級新區、經開區、高新區、重點工業園區及港口設置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點,鎮江市級和臭氧污染嚴重的區縣,開展環境空氣VOCs監測,環境監測中心應配置VOCs監測分析儀,具備對環境空氣臭氧前驅物(包括低碳化合物)、重點大氣污染源VOCs進行監督監測能力。(市生態環境局負責)
76.加強工業園區監管能力建設。在園區內、園區邊界、重點企業廠界、周邊環境敏感目標處,建成園區大氣污染預防預警監控點。園區建立統一“一園一檔環境信息管理平臺”,涵蓋園區和企業基礎檔案、特征污染物名錄庫、環境監控預警、LDAR管理系統、園區污染溯源分析、園區應急管控及園區環境視頻監控等。提升長江經濟帶工業園區生態環境監控能力,建設集工業園區、化工園區監測、監控、應急、管理等于一體的“綠色園區”云平臺。強化企業用電設備荷載監控,對實施應急減排的企業相關生產線、工序和設備限停產情況進行全面監控,完成用電監控系統建設,推進電力等重點行業工況監控網絡建設。2019年建成全市化工園區(集中區)監控網絡和重點行業監控網絡。(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和改革委等配合)
77.強化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體系建設。加快建設重點污染源環境監測監控網絡,實現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控全聯網。排氣口高度超過45米的高架源,以及石化、化工、包裝印刷、工業涂裝等VOCs排放重點源,納入重點排污單位名錄,并納入排污許可管理范圍,強化證后管理。督促重點排污單位2019年底前完成煙氣排放自動監控設施安裝,其他企業逐步配備自動監測設備或便攜式VOCs檢測儀,落實自動監測要求。(市生態環境局牽頭)
78.加強移動源排放監管能力建設。加快建設完善“天地車人”一體化的移動源排放監控體系,推進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國家—省—市”三級聯網監控數據穩定傳輸。加快建設遙感監測系統(主要包括遙感監測點和遙感監測平臺),2019年9月底前累計完成10個固定式和1個移動式機動車尾氣遙測點建設。(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公安局、交通運輸局配合)
79.構建車載診斷和工程機械遠程監控系統。推進重型柴油車安裝車載診斷遠程在線監控系統、推動運輸通道建設遙測點位、工程機械安裝實時定位和排放監控系統,構建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的移動源環境監管平臺。2019年底前,鎮江市50%以上具備條件的重型柴油車安裝遠程在線監控系統,實時監控油箱和尿素箱液位變化,協同控制顆粒物和氮氧化物排放,穩定達標的可在定期排放檢驗時免于上線檢測。(市交通運輸局、生態環境局牽頭,市公安局、科技局配合)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