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1-16 13:54
來源:中國大氣網
(八)加強大氣污染防治能力建設
1.建立區域污染聯防聯控合作機制。共享區域大氣環境信息,在防治工業和機動車船污染、禁止露天焚燒秸稈等領域開展區域大氣污染聯合執法。加強與杭州、寧波、湖州、嘉興等環杭州灣城市的溝通協調,建立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做好重大活動空氣質量保障工作。加強聯合執法、跨區域執法和交叉執法,查處大氣污染違法行為,協商解決跨界大氣污染糾紛。開展區域聯動合作,加強預警和應急響應的通報和會商。(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2.完善區域空氣質量監測體系。在現有城市大氣環境監測網的基礎上,各區、縣(市)環境監測部門加強VOCs監測能力建設。啟動大氣激光雷達組網建設,建設顆粒物激光雷達,確保有效覆蓋省控站點附近3公里范圍。依法加強VOCs監測監控體系等大氣污染環境監測儀器計量監管,確保量值準確可靠。(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財政局)
3.加強執法體系建設。積極開展各類執法檢查,始終保持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嚴格貫徹各類大氣法律法規,嚴格執行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通過按日計罰、責令停產、恢復原狀、公益訴訟、污染損害賠償等手段強化威懾大氣污染違法行為。不斷強化區域聯動機制、部門聯合執法、綜合執法、區縣交叉執法等工作機制。(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4.完善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體系。完善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和應急響應體系,提高重污染天氣預測預報能力,及時啟動相應級別預警和發布大氣重污染預警信息。依托全省監測預報共享平臺,建立高密度空氣質量監測信息網,精確辨析空氣質量狀況。完善生態環境、氣象等部門聯合會商預報機制,加強區域環境空氣質量預報。實現本市3—5天的精準預報和7—10天的趨勢預報。完善大氣重污染應急預案,細化應急減排措施,實施“一廠一策”清單化管理。(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氣象局、市經信局、市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綜合執法局等)
5.建設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建立由鄉鎮(街道)黨政主要負責人為“網格長”的監管制度,明確單元網格責任單位和監管人員,落實排查和整改責任。對網格內的全部環境要素實行臺賬動態管理制度。對區域所有大氣污染源企業建立基本信息、污染源排放、環境違法行為等臺賬,實行動態管理,定期更新。依托“智慧環保”平臺建設,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將國控、省控、市控、鄉鎮(街道)及網格微型站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數據與原有的污染源在線監測監控系統、移動執法系統、刷卡排污系統和環境統計、排污許可證管理、排污申報等大數據平臺進行整合,建設網格化環境監管平臺,提升監管效能、消除環境監管盲區,實現環境監管執法網格化、環境質量監測網格化、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測網格化和污染源動態管理。(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六、重點工程
實施能源結構調整、重點工業園區廢氣治理、鍋爐整治、VOCs污染治理、移動源污染控制、揚塵源廢氣治理、礦山生態環境治理、森林建設等八大重點工程(詳見附件)。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定期對規劃實施情況開展評估并進行下階段項目摸排,確保目標順利完成。各級政府是實施大氣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的責任主體,對本轄區的大氣環境質量負總責。各區、縣(市)政府應當根據本規劃確定的目標指標和主要任務,結合當地實際制定本地區大氣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或保持達標規劃,分解落實規劃目標和任務,明確重點工程和部門職責分工,確保任務到位、項目到位、責任到位、資金到位,保證規劃目標順利實現。
(二)加大資金投入。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投資機制,拓寬融資渠道,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積極引導各類社會資本參與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將企業環境信息納入征信系統,嚴格限制環境違法企業貸款和上市融資。深入實施大氣污染物排放指標有償使用、排污權交易制度、綠色信貸和綠色證券政策,構建多元化投融資機制,為大氣污染防治提供切實有效的保障措施。加強對專項資金使用的績效評價和項目后續管理,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
(三)實施考核評估。構建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的目標責任考核體系,考核結果向社會公開。鼓勵各地各部門在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勇于突破、善于創新。深化約談工作機制,對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地區和部門,對該地區涉大氣污染物排放建設項目實施環評、能評限批,約談該地區或部門有關負責人,督促落實整改。
(四)強化科技支撐。積極引導政府部門、科研機構、社會團體開展重點污染源生產工藝及污染治理等關鍵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示范。加強科研院所的大氣科研能力建設、開展以細顆粒物為重點的源排放清單、主要污染物(臭氧、氮氧化物、VOCs、氨氣等)來源解析、污染成因、傳輸通量研究。定期實施污染源解析及大氣污染源清單更新。開展大氣重污染監控及預警技術體系研究,提高對持續污染天氣的預報預警能力,形成精準化空氣質量預報模式和重污染分級預警體系。構建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大數據平臺,逐步構建重污染天氣應急與大氣污染治理綜合決策大數據技術應用系統。研制VOCs源頭控制、過程控制技術和裝備,通過技術示范,帶動VOCs控制技術在相關行業的應用和推廣。
(五)動員社會參與。強化企事業單位污染治理主體責任,構建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加強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每月公布各區、縣(市)環境空氣質量排名。公開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及應急措施清單,及時發布重污染天氣預警提示信息。重點排污單位應及時公布自行監測和污染排放數據、污染治理措施、重污染天氣應對、環保違法處罰及整改等信息。已核發排污許可證的企業應按要求及時公布執行報告。綜合運用各種媒介,從政府、部門、企業、公眾等層面開展全方位、多角度的治氣系列宣傳,普及大氣污染防治的科學知識,不斷增強全社會大氣污染防治意識。引導公眾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積極參與環保行動,形成文明、節約、綠色的消費方式和生活習慣,共同改善空氣質量。
附件:八大重點工程
附件
八大重點工程
一、能源結構調整
序號 | 項目名稱 | 項目建設內容 | 完成時間 |
1 | 熱電行業綜合節能改造 | 加快淘汰服役期滿機組、中溫中壓機組和能耗排放超標機組,推進抽凝機組背壓改造。完成熱電行業綜合節能改造和超低排放改造任務。2020年全市熱電聯產企業平均發電煤耗控制在240克標煤/千瓦時。 | 2020年 |
2 | 熱電產業布局優化調整項目 | 通過“上大壓小”和兼并重組等措施,減少熱電企業家數。到2020年底前,完成熱電產業布局調整任務。 | 2020年 |
3 | 天然氣清潔能源建設工程 | 建成嵊州—三門天然氣管道工程,新增天然氣管道44公里。到2020年,全市省級長輸管線總里程達250公里以上,基本實現天然氣管道“縣縣通”,紹興主城區周邊80%以上鄉鎮納入城市天然氣管道系統,實現供氣管道化。 | 2020年 |
4 | 實施集中供熱工程 | 按計劃推進柯橋區相關熱電聯產擴建工程及管道工程,大唐、草塔鎮集中供熱管道建設工程,新昌縣熱電聯產工程等。 | 2020年 |
二、重點工業園區廢氣治理
序號 | 區 域 | 工業園區(開發區)名稱 | 主要行業 | 完成時間 |
1 | 越城區 | 紹興袍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 紡織、新材料、生物醫藥 | 2020年 |
2 | 柯橋區 | 紹興市柯橋經濟技術開發區 (馬鞍鎮區塊) | 紡織印染、化工 | 2020年 |
3 | 柯橋區 | 紹興市柯橋經濟技術開發區 (齊賢街道區塊) | 化纖、印染后整理 | 2020年 |
4 | 柯橋區 | 紹興市柯橋經濟技術開發區 (安昌街道區塊) | 化纖、印染后整理 | 2020年 |
5 | 上虞區 | 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 | 化工、新材料 | 2020年 |
6 | 諸暨市 | 浙江省諸暨經濟開發區 | 機械、紡織、環保設備 | 2020年 |
7 | 嵊州市 | 嵊州經濟開發區城北工業區 | 紡織印染、化工 | 2020年 |
8 | 新昌縣 | 新昌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 裝備制造、生物醫藥 | 2020年 |
三、鍋爐整治
表3-1 35t/h以上高污染燃料鍋爐改造工程
區域 | 改造臺數 | 規模(蒸噸/小時) | 完成時間 |
越城區 | 2 | 73.6 | 2020年 |
表3-2 10-35t/h燃煤鍋爐淘汰工程
區域 | 企業家數 | 燃料類型 | 鍋爐臺數 | 容量(蒸噸/小時) | 完成時間 |
越城區 | 3 | 煤 | 13 | 308.6 | 2020年 |
柯橋區 | 2 | 煤 | 7 | 111 | 2020年 |
上虞區 | 9 | 煤(含水煤漿) | 16 | 269.1 | 2020年 |
諸暨市 | 2 | 煤 | 10 | 169 | 2020年 |
嵊州市 | 4 | 煤(含水煤漿) | 8 | 130 | 2020年 |
全市 | 20 | 煤(含水煤漿) | 54 | 993.7 | 2020年 |
表3-3 建成區生物質鍋爐改造任務
區域 | 企業家數 | 規模(蒸噸/小時) | 改造內容 | 完成時間 |
越城區 | 3 | 4.5 | 計劃淘汰 | 2020年 |
柯橋區 | 6 | 11 | 計劃淘汰 | 2020年 |
嵊州市 | 4 | 13 | 計劃淘汰 | 2020年 |
新昌縣 | 5 | 11.4 | 計劃淘汰 | 2020年 |
全市 | 18 | 39.9 | 計劃淘汰 | 2020年 |
四、VOCs污染治理
區域 | VOCs治理工程(個) | 完成時間 |
越城區 | 43 | 2020年 |
柯橋區 | 111 | 2020年 |
上虞區 | 68 | 2020年 |
諸暨市 | 22 | 2020年 |
嵊州市 | 14 | 2020年 |
新昌縣 | 15 | 2020年 |
全市 | 273 | 2020年 |
五、移動源污染控制
序號 | 分類 | 建設內容 | 完成時間 |
1 | 老舊車淘汰 | 全市累計淘汰2700輛老舊營運貨車。 | 2020年 |
2 | 運輸結構調整 | 全市實現大宗貨物“公轉水”35萬噸,“公轉鐵”10萬噸。 | 2020年 |
3 | 油氣回收裝置 | 建設油氣回收自動監測系統平臺,推進儲油庫和加油站油氣回收自動監測設備安裝工作。 | 2020年 |
4 | 新能源汽車推廣 | 全市建成天然氣加氣站20座以上,完成充電站、充電樁建設任務。 | 2020年 |
5 | 加強船舶污染防治 | 全市港口碼頭低壓岸電設施全覆蓋。 | 2021年 |
6 | 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管理 | 在市區范圍內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的分類排查和登記,完成摸底調查。完成禁用區對外公告,對禁用區內的非道路移動機械開展監督檢查。 | 2020年6月 |
六、揚塵源廢氣治理
序號 | 項目名稱 | 主要建設內容和要求 | 完成時間 | |
1 | 餐飲油煙管理 | 強化餐飲服務企業油煙排放規范化整治,所有排放油煙的餐飲服務業經營者應安裝油煙凈化設施并保持正常使用。 | 2020年 | |
2 | 建筑揚塵管理 | 落實工地周邊圍擋、物料堆放覆蓋、土方開挖濕法作業、路面硬化、出入車輛清洗、渣土車輛密閉運輸和暫不開發土地臨時綠化等防塵措施“七個100%”長效機制。 | 長期 | |
重點工地安裝在線監測和視頻監控。 | 2020年 | |||
拆遷項目應落實先圍擋、后拆遷,拆遷活動應采取覆蓋、灑水、沖洗地面等有效防塵降塵措施,暫停施工的拆遷工地、暫不開發的場地,應當對裸露地面進行綠化、鋪裝或覆蓋。 | 長期 | |||
3 | 堆場揚塵治理 | 城市物流堆場全面實施頂部覆蓋,大宗干散貨碼頭粉塵防治綜合改造達到90%以上,內河易揚塵碼頭及堆場地面硬化率100%,噴淋設施覆蓋率100%。 | 2020年 | |
4 | 秸稈綜合利用項目 | 全面推廣秸稈還田、秸稈制肥、秸稈飼料化、秸稈能源化利用等綜合利用措施,到2020年,力爭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6%以上。 | 2020年 | |
5 | 農業氨污染 控制 | 大力推行測土配方施肥和農藥減量控害增效技術,加快緩控釋肥為主的新型肥料試驗推廣,提高化肥利用率。到2020年,全市測土配方施肥面積穩定在315萬畝以上,有機肥推廣量穩定在8萬噸以上,全市氮肥使用量控制在212738噸以內,化學農藥使用量控制在5447噸以內,化肥利用率達到40%以上。 | 2020年 |
七、礦山生態環境治理
區 域 | 礦山數(個) | 治理面積(平方米) |
越城區 | 9 | 828632 |
柯橋區 | 9 | 640888 |
上虞區 | 21 | 886588 |
諸暨市 | 49 | 1954758 |
嵊州市 | 10 | 703427 |
新昌縣 | 4 | 71529 |
全 市 | 102 | 5085822 |
八、森林建設
區 域 | 造林更新任務(畝) | 珍貴彩色森林建設任務(萬畝) |
越城區 | 2500 | 2.56 |
柯橋區 | 21000 | 7.2 |
上虞區 | 14000 | 13.22 |
諸暨市 | 39000 | 12.65 |
嵊州市 | 13500 | 14.80 |
新昌縣 | 10000 | 17.94 |
全市 | 100000 | 68.38 |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