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成人小视频|国产黄影院|青青草免费观看|55影视大全免费追剧|chottie

首頁 > 新聞 > 正文

給大氣做CT的人 專訪院士劉文清

時間:2020-04-20 11:15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作者:尹健 李雪原

研究對象也好,做醫學也好,實際上好多都是相通的。我們有一個團隊在做糖尿病檢測,一般糖尿病檢測要抽血,它不用,用一束LED光照射皮膚,通過檢測皮膚熒光光譜的變化,就可以診斷是否患有糖尿病。

我不想一輩子說外國話

我有自己的家國情懷

問:您出國時,我們和西方發達國家在光學領域上差距還很大,為什么沒有留在國外實驗室?

劉文清:當時,我們的光學儀器無論是理論、材料還是技術方面都和國外差距很大,環境光學監測儀器在國內是一片空白。我第一次出國是去日本,他們一個大的激光雷達有6層樓高,可以打到日本的富士山,轉一圈就知道污染物在什么地方。他們的技術水平還是非常先進的。

當時不管去日本、意大利還是德國,感覺到我們國家科技水平還是比較落后。再一個我們的經濟實力比較落后,所以一些高端的儀器設備買起來很費勁。我記得回國的時候,我們老組長買放大器,實際上也就2萬美元,現在2萬美元不算什么,那時候2萬美元對課題組來說很難。這件事對我觸動還是很大的。

當時就想讓在國外學到的東西在我們自己的實驗室開花結果。我從希臘回來之前,我“老板”跟我說,你回去看看你母親,然后再回來。我回來之后就沒再回去,我選擇回國發展,首先我要說中國話,盡管外國話我說得很好,但我不想一輩子說外國話,我有自己的家國情懷。

問:中國自己的環境光學監測研究是如何一步步搞起來的?

劉文清:1998年,中科院和國家環保總局的領導商談提出,中科院可在環境光學研究方面提供科技支撐。那時候我們國家空氣質量監測站還不多,所用的設備全是從國外進口,所以我當時就想做這一塊。

1999年,我領導的環境光學監測研究室得到20萬元啟動經費,研制能夠監測二氧化硫濃度的空氣監測儀。接到任務之后,我就決心將這個項目做成真正實用的環境監測設備,而不是一個“向領導交差”或者圈錢的項目。

從這項研究任務開始,我就帶領團隊,根據國家對環境監測的需要,開發出了多種監測儀器,并陸續投入使用。我曾先后邀請王大珩等多位院士來研究所,指導開展環境光學的科研布局及建設。2000年4月,由兩院院士組成的“先進環保技術領域專題組”,向國家提供了一份《先進環保技術咨詢報告》,肯定了我們開發的多種環境監測技術,建議把“DOAS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紫外差分煙道在線監測系統”“機動車尾氣遙測系統”等列為國家重點發展項目。

就這樣,我們的產品一步步發展起來。之前我國的常規污染物在線自動監測儀器幾乎是空白,我們研制出的“城市空氣質量連續自動監測系統”與企業合作生產后,其產品價格低于國外進口產品的50%。

科研不能搞短平快,沒有捷徑可走

問:您從事了四十多年科研工作,什么是科研的出發點?

劉文清:作為科研工作者,要有科學家的社會責任,要以研究重大問題、服務國家和社會作為最高目標。國家環境監測技術發展需要我們做的事有很多。選準方向,做國家最需要的事,永遠是我們的出發點。

我常對學生說,我們搞科研,一定要思考給國家、社會留下什么。因為第一個,搞科研花的是國家的錢;再一個,博士畢業差不多30歲,我們一個項目一般是3年,到60歲退休,你做10個項目就回家了。

科研不可能搞短平快,沒有捷徑可走。就是要腳踏實地,不斷地去探索、去鉆研,而且即使這樣也不見得保證每個人都能夠成功。因為有些東西它要一定時間后才能出現,并不是說我今天讓你做這個,然后過兩天你就給我拿出來,絕對不可能,必須要經過一定時間的磨練、失敗總結,最后才能夠成功。

問:最讓您煎熬的科研攻關項目是哪一個?

劉文清:前面提到的,2018年5月9日,我國當日發射成功的高分五號衛星,搭載了我們所自主創新研制的三個大氣環境監測載荷,這也標志著我國高光譜分辨遙感衛星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回想研發初期,我們團隊在航天質量、標準、接口等問題上經驗匱乏,人手也不足。我們不可能買國外的設備裝到我們的衛星上去發射,所有的東西都必須是自己的。我們從一個芯片、一個接口開始,通宵達旦查資料,打造了一支吃苦耐勞的攻堅隊伍,最終順利完成了項目交付。

問:對有志于從事科研的年輕人,有什么建議?

劉文清:實際上就兩個字,專注。別受社會上這樣那樣的誘惑。科研沒有捷徑,達不到那個程度,沒有經過那個過程,不可能出成果。所以我跟年輕人說,遇到困難之后,你別去繞,如果你繞過去了,今天算你僥幸,但這個困難將來還會出來,你要把這個困難解決了,搞通了你再去走。所以我覺得還是要專注,還是要能夠靜下心來。人生短暫,不能虛度光陰。


編輯:李丹

0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0人參與 | 0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17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clhh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大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