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1:42
來源:安徽省阜陽市政府
3.加強施工揚塵控制
建立健全施工揚塵管理機制,建立施工工地動態管理清單,推動綠色工地創建。以潁州區、阜南縣為重點,全面落實“六個百分之百”制度,城市建成區內施工現場必須做到“兩個禁止”。積極推行綠色施工,強化建筑、市政交通、拆遷(除)、綠化“四大工地”揚塵控制。合理規劃施工時間和施工工序,避免冬春季進行大規模土方作業,做到“慎開工,早完工”,減少夜間施工數量。長距離的市政、城市道路、水利等工程實施分段施工。重點區域5000平方米及以上施工工地需安裝在線數據監測和視頻監控系統,并與當地有關主管部門聯網。將施工工地揚塵污染防治納入“文明施工”管理范疇,建立揚塵控制責任制度;將揚塵管理不到位的不良信息納入建筑市場信用管理體系,情節嚴重的,納入建筑市場主體“黑名單”。完善屬地網格化監管體系,加大施工過程監管查處力度,對施工工地改造不到位、不徹底、揚塵污染嚴重的嚴格依法實施處罰。
推動裝配式建筑發展,提升裝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培育一批擁有核心技術的裝配式建筑產業化企業,形成集成化、系統化、規模化的建筑產業集群。
4.規范堆場揚塵管理
加強對工業企業及港口碼頭物料堆場的監督管理,督促企業嚴格落實各項抑塵措施。企業要按照“場地硬化、流體進庫、密閉傳輸、濕法裝卸、車輛沖洗”的標準,實現對廠區及港口碼頭物料堆垛、運送、倒運、裝卸過程的嚴格管控,重點工業企業堆場全部實現達標建設和規范管理。以潁泉區為重點,開展專項行動,對各類易產塵的粉狀、粒狀物料及燃料、固廢堆場進行全封閉改造,實現物料密閉儲存及運輸,無法完成全封閉改造的,必須全面啟動防風抑塵設施建設。建設城市工業企業堆場數據庫,安裝工業堆場揚塵在線監控設備,并與城市揚塵視頻監控系統聯網,實現堆場揚塵動態管理。
5.大力推進生態綠化建設
深入開展“四旁四邊四創”國土綠化 提升行動,持續推進生態阜陽建設。將在城市功能疏解、更新和調整中騰退的空間,優先用于留白增綠,大力推進綠化造林、森林撫育,推進城鄉綠化融合發展,嚴格落實國土規劃確定的空間管制和綠地控制標準,提高城市綠化水平。完善和提高鐵路、高速公路、國省道綠化水平,提升道路綠化率。結合城市新區、園區建設、老區改造,大力實施綠化項目建設和提升行動,推進生態林帶、森林公園建設。
按照“增加綠點、延長綠線、開辟綠面、拓展綠網”的思路,點線面結合,通過“拆違建綠、見縫插綠、破墻透綠、破硬還綠”,加快推進“空轉綠”,增加城市綠地面積。深入推進裸地治理,對裸露土地登記在冊,實施植綠降塵。加強對城市公共空間重點區域、臨時閑置建設用地、城區道路兩側、城區河道兩側、單位庭院和居住小區及城鄉結合部裸露土地的硬化和綠化,實現應綠化的面積全部綠化。到2032年,城市(縣城)建成區綠地率達到45%以上。
6.嚴格控制餐飲油煙污染
建立健全餐飲油煙管理機制,嚴格控制城市露天燒烤。以臨泉縣、太和縣、潁上縣、阜南縣為重點,規范餐飲油煙處理設施銷售市場,禁止生產銷售不符合國家標準的油煙處理裝置。強化餐飲油煙備案管制,嚴格落實環境影響登記表事中事后要求,餐飲經營場所必須按要求安裝并正常使用油煙凈化處理設施,定期清洗,油煙排放達到《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新、改、擴建的飲食經營單位(戶),必須全部使用清潔燃料(電、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等),安裝油煙凈化設施。相關部門對各餐飲機構油煙凈化設施安裝及油煙達標情況進行定期檢查,對未按要求安裝油煙凈化設施或油煙排放超出標準的,督查整改至達標。加強對流動商販露天排放監管,規劃設置燒烤夜市疏導點,引導商戶規范經營并配備無煙燒烤設備,依法取締無任何整改條件或無任何環保設施的餐飲商販。
7.深化秸稈綜合利用和氨排放控制
強化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壓實地方各級政府秸稈禁燒主體責任,建立全覆蓋網格化監管體系,加強“定點、定時、定人、定責”管控,綜合運用無人機和衛星遙感、高清視頻監控等手段,加強對各地露天焚燒監管。開展秋收階段秸稈禁燒專項巡查。重點緊盯極易焚燒秸稈的收工時、上半夜、下雨前和栽種前4個時段,加強常態化督查。因地制宜大力推進秸稈綜合利用,深化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依托阜陽經開區、阜南縣現代秸稈環保產業園,以高值化、產業化利用為突破口,加強秸稈在清潔紙漿、生物乙醇提取、建筑材料、產品包裝、工藝編織等領域的利用,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稈利用產業格局。到2032年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5%以上。
控制農業源氨排放。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增加有機肥使用量,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改進農業施肥方式,因地制宜推廣化肥機械深耕、機械追肥、種肥同播、水肥一體等技術,提高化肥利用率。到2025年,全市化肥利用率達到43%,到2032年,全市化肥利用率達45%以上。控制畜禽養殖污染物排放,強化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強化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建,加快構建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格局。到2025年,全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5%;到2030年,全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6%以上。
(七)提升大氣環境精細化管理能力
1.優化大氣環境監測監控體系
提升空氣質量監測綜合能力。在全市范圍內優化整合環境質量監測點位,重點加強縣級空氣質量監測數據質量管理。
完善大氣污染源自動監控網絡建設。加快污染源在線監測監控系統建設,建立自動監測系統應急預警監測聯動機制。加強環境監測與執法聯動,實現污染源抽測與環境執法密切配合。將排氣口高度超過45米的高架源,化工、包裝印刷、工業涂裝等VOCs排放重點源,以及以煤和煤矸石為燃料的磚瓦燒結窯、耐火材料焙燒窯(電窯除外)、石灰窯、再生鉛冶煉爐等工業爐窯的企業,依法納入重點排污單位名錄,安裝煙氣排放自動監控設施并聯網,實現對全市滿足自動監控設施建設標準的涉氣企業自動監控全覆蓋。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