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6-30 09:34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New Queen
“準發達國家”土耳其的市場體量遠超很多中企心目中更為熱門的幾個東南亞國家,貿然論其好壞難免偏頗,市場和立場才是決斷基礎。
四五月份寫完沙特和阿聯酋這兩個看起來十分優質的市場后,在中東剩下的國家中仔細扒拉了一番,畢竟和前兩名之間存在較明顯的斷層,落差較大,但又絕對沒有到不值一提的程度,比如最后被選中的“準發達國家”土耳其,其實市場體量遠超很多中企心目中更為熱門的幾個東南亞國家。
不少人對土耳其的印象關鍵詞大概是地震重創,通貨膨脹,難民涌入,沖突不斷,隨便拿出一條來,都可能構成放棄這個市場的理由,不過從金科環境簽約土耳其Vatek公司,碧水源亮相土耳其國際環博會,土耳其兩個市長代表團分別考察廈門市政和泰源環保,雙邊本幣協議互換續簽來看,貿然論其好壞難免偏頗,市場和立場才是決斷基礎。
01市場風向標:一部法案 兩個文件
土耳其不像沙特和阿聯酋那樣幾乎沒有地表水,不想過度開采地下水就只能訴諸非常規水源,恰恰相反,土耳其的水資源總量相對豐富——大名鼎鼎的幼發拉底河源頭就在其境內——只是分布不均和人口增長使其成為缺水國,人均水資源量尚不如我國,并且預計2030年會進一步成為極度缺水國。
更為重要的是,土耳其的地理位置對氣候變化極為敏感,極端旱澇情況會與日俱增,必須未雨綢繆——如果有人無法理解氣候變化這種聽上去很虛又好像只與碳排放強相關的概念憑什么對水務領域產生重要影響,不妨代入土耳其的角色——再加上土耳其有大約35%的水資源來自跨境河流,水權博弈常在,所以水安全怎樣強調都不為過。
可以說,土耳其的長短期戰略都是以適應氣候變化為框架,更在今年早些時候由環境、城市化與氣候變化部(相當于我國的生態環境部加住建部)公布了蒙面四年的國內第一部氣候法案,以支持2053年實現凈零排放的目標,一旦法案按照計劃在今年內通過,則各部門,各地方都要據此制定相關戰略和規劃。
從氣候法目前的版本中可以看出,土耳其以危機換商機的意愿強烈,水源和能源,農業和工業,以及與此相關的基礎設施都被劃重點,但也正因對市場發展的關注似乎蓋過了氣候變化本身,所以被部分人批評將經濟效益凌駕于環境效益之上,同時又讓有意開拓土耳其市場的企業躍躍欲試。
土耳其當前適用的核心指導文件是《2024-2030年減緩氣候變化戰略與行動計劃》和《2024-2030年適應氣候變化戰略與行動計劃》,其中指明干旱和氣候變化整體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分別相當于GDP的1.2%(約718億人民幣)和至少2.2%(約1316億人民幣),據此可以簡單估算土耳其為“減緩”和“適應”值得投入的資金。
此外,還有《2024-2028年循環經濟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3水效戰略文件與行動計劃》《2023-2035 年國家廢棄物管理與行動計劃》等專項文件作為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土耳其的人口總數接近沙特和阿聯酋人口總和的二倍,所以在固廢方面的關注點像我國一樣主要從產生端的處理處置切入,而不似另外兩國主要從資源端的廢轉能切入。土耳其的危廢問題也十分突出,占固廢產生量將近三成,采礦領域尤是,又每年從歐洲進口大量塑料垃圾和廢棄紙張,因此零廢運動占位很重。
02市場關鍵詞:八組指標 八個亮點
除了兩份核心文件外,土耳其的戰略文件在時間跨度上并不統一,采其覆蓋“十五五”同期的目標值作為參考,按照責任主體分為八組指標。其中最不常見的應該是旅游業節水量一項,原因在于旅游業約占土耳其GDP的10%(中國的這一數字約為4%),又是個人節水意識最為薄弱的一環,所以被單拎出來強調。
分組 | 能源指標 | 目標值 | |||
全民全業 | 溫室氣體排放量比BAU情景減少 | 41% | |||
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例 | 2030 | 20.4% | |||
能源強度(2015年不變價) | 2030 | 一次能源 | 0.113噸油當量/千美元 | ||
終端能源 | 0.08噸油當量/千美元 編輯:李丹
贊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