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9-08 09:59
來源:北京市環保局
近日,北京市環保局印發了《北京市“十三五”時期大氣污染防治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期限為2016年至2020年,規劃目標年為2020年。《規劃》總結了過去五年北京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同時也暴露了很多問題,雖然空氣質量再進一步提高,但是距環境空氣質量和群眾要求的、首都定位的功能還差很遠。特別是在秋冬季節,空氣重污染頻發,影響了群眾的獲得感。
目前,北京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仍然十分嚴峻,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仍超過環境容量,大氣環境承載力嚴重超載情況短期難以發生根本性變化。北京市由燃煤產生的二氧化硫排放大幅削減,環境空氣中二氧化硫濃度已達到峰值并進入穩定下降通道;但因化石燃料燃燒帶來的氮氧化物排放仍保持較高水平,環境空氣中二氧化氮濃度處在平臺期;對于揮發性有機物和氨等前體物控制力度不足,未來細顆粒物濃度持續下降難度較大。另外,臭氧污染問題有所突出,難以在短期內得到有效遏制。總體上要實現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大幅度減排,持續改善環境空氣質量,仍然還是一個艱巨、復雜、長期的過程。
“十三五”期間,北京市仍將堅持環境優先,綠色發展;重點突破,綜合防治;依法治污,改革創新;區域協同,聯防聯控等四項原則。北京市將在2020年,將全市PM2.5年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30%左右,控制在56微克/立方米左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56%以上。其中,南部地區(豐臺區、房山區、通州區、大興區)空氣質量得到明顯改善,PM2.5年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35%以上。
北京市針對自身大氣污染呈現復合型、區域性污染特點,從機動車、燃煤、工業、揚塵、農業等方面推進多種污染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顆粒物、揮發性有機物、氨)協同減排,從本地及周邊等方面推進區域協同減排。
在機動車方面,將堅持“先公交、嚴標準、促淘汰”的技術路線,以重型貨運車(柴油機械)管控為重點、以深化管理機制改革為動力,發展公共交通、優化車型結構、提升油品質量,通過政策引導和法律約束等綜合手段,使全市機動車結構向更加節能化、清潔化方向發展。
在優化產業結構方面,將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綱要為引領,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根據“就地淘汰一批、改造升級一批、轉移疏解一批”的原則,綜合運用法律、經濟、科技和行政多種手段,分類、分業施策推動工業企業調整疏解工作,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強化污染治理,進一步推進產業實現結構性減排、工業污染實現內涵型減排。
在推進能源消費清潔化方面,將按照“能源節約利用、全面壓減燃煤、重點整治散煤”的思路,最大限度降低能源利用排放對大氣環境的影響。
在推進區域聯防聯控方面,將以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及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為引領,按照“統一規劃、統一監測、統一監管、統一評估、統一協調”的原則,完善有利于區域協同發展的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強化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制度保障。
全文如下:
北京市環境保護局關于印發《北京市“十三五”時期大氣污染防治規劃》的通知
京環發〔2017〕25號
各區環保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環保局,局機關各處室、直屬各單位:
《北京市“十三五”時期大氣污染防治規劃》已經局長辦公會審議通過?,F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特此通知。
北京市環境保護局
2017年9月4日
(此文主動公開)
北京市“十三五”時期大氣污染防治規劃
前言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作為最公平的社會公共產品之一,首都大氣環境質量已成為全市人民最關注的熱點和焦點?!笆濉逼陂g,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北京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對北京重要指示精神,將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作為民生工程、轉型工程、生態工程、公信工程,舉全市之力防治大氣污染,取得了一定成效。
“十三五”時期(2016-2020年)是首都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是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實施生態文明建設、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重要五年。為進一步提升首都大氣環境質量,依據中央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及《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等編制本規劃,提出了“十三五”時期大氣污染防治的指導思想、規劃目標、主要任務、重大項目和政策保障,作為指導今后五年本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動綱領和重要依據推動大氣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
規劃期限為2016年至2020年,規劃目標年為2020年。
一、“十二五”時期大氣污染防治成果
“十二五”期間,北京市立足和諧宜居城市的功能定位,組織實施“十二五”大氣污染防治規劃,貫徹落實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出臺實施《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聚焦壓減燃煤、控車減油、治污減排、清潔降塵等領域,健全體制機制,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十二五”期間,本市大氣中主要污染物年均濃度呈總體下降趨勢,2015年全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年均濃度分別比2010年下降了57.8%、12.3%、16.1%,超額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其中二氧化硫已穩定達標,年均濃度與南方非取暖城市水平相當。2015年細顆粒物(PM2.5)濃度為80.6微克/立方米,較2012年同期下降了15.8%。
(二)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力度空前
1.健全機制,共同防治體系初步建成
加強了對全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統籌協調,健全完善公共治理體系,著力構建了政府主導、區域聯動、單位施治、全民參與、社會監督的工作機制,各負其責、社會共治的新局面基本形成。公眾環保意識明顯提升,積極踐行綠色出行、綠色生活方式。
2.科學施治,減排措施取得實效
對PM2.5狀況科學監測、科學解析。建成了覆蓋全市范圍的35個PM2.5監測站點組成的空氣質量監測網,向社會實時發布主要污染物的空氣質量信息,發布了系統的PM2.5源解析結果。
“壓減燃煤”取得里程碑式成果。堅持能源清潔化戰略,引進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替代燃煤,壓減燃煤近1400萬噸,優質能源占比提高到86%以上。建成投運四大燃氣熱電中心,實現了城六區基本無燃煤鍋爐、核心區基本“無煤化”。
“控車減油”全國領先。以“車、油、路”為導向,以“先公交、嚴標準、控總量、調結構”為原則,優化全市機動車結構。機動車排放標準領跑全國,創新實施機動車總量控制,加快新能源車推廣使用,淘汰老舊機動車183.2萬輛,并率先淘汰黃標車。
“治污減排”成效顯著。嚴格環境準入,率先在全國出臺地方性新增產業禁限目錄。加大污染企業淘汰退出,制訂工業污染行業調整退出目錄,退出工業污染企業1370家,水泥產能壓縮到400萬噸以內。
“清潔降塵”有所突破。完成平原造林105萬畝,平原地區森林覆蓋率達到25%以上。在全國首推建設工程揚塵治理專項資金管理,5000平方米以上施工工地安裝視頻監控系統。渣土車實現密閉化改造,機械化清掃新工藝作業率達到86%以上。
3.改革創新,政策法規體系更富效率
法規體系不斷完善。頒布了《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在總量控制、環評審批、應急預警、法律職責等制度設計方面取得新突破。
環境經濟政策多元化。建立了節能減排與環境保護大額專項資金,重點支持大氣減排項目,出臺實施了差別化、懲罰性電價政策,實施階梯式、差別化排污收費,首創征收揮發性有機物和施工揚塵排污費。出臺實施了促進老舊車淘汰、燃煤設施改清潔能源、工業污染企業調整退出等政策。
大氣環境標準體系基本實現與世界先進水平接軌。至2015年本市大氣污染防治地方標準達到38項,標準體系完整、標準限值嚴格,有力引導排污單位加快污染治理或者轉型升級。
4.聯防聯控,區域大氣協同減排工作成效顯著
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領導下,區域聯防聯控協作機制更加完善。與河北廊坊、保定兩市建立了大氣污染防治對接合作機制,重點加大對區域空氣質量影響較大的燃煤、機動車、工業等污染防治項目的資金、技術等支持力度;深入探索推動區域聯動執法機制,嚴厲打擊企業偷排超排、非法焚燒秸稈、非法使用劣質散煤等行為;搭建了區域空氣重污染預警會商平臺,區域空氣重污染預警會商及應急聯動更加有效。區域協同共同保障“APEC”會議、“世錦賽”、“9˙3”閱兵和“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等重大活動期間空氣質量。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