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8-27 13:24
來源:河北省人民政府
2.年度目標。
2018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較2017年下降6%以上,達到61微克/立方米;平均優良天數比率達到57.5%以上;PM2.5未達標城市平均濃度較2017年下降6%以上,達到64微克/立方米以下。
2019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較2018年下降5%左右,達到58微克/立方米;平均優良天數比率達到60%以上;PM2.5未達標城市平均濃度較2018年下降5%以上,達到61微克/立方米以下。保定市力爭退出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后20位,唐山市力爭退出后10位。
2020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較2019年下降6%左右,達到55微克/立方米;平均優良天數比率達到63%以上;平均重污染天數較2015年減少25%;PM2.5未達標城市平均濃度較2019年下降5%以上,達到58微克/立方米以下。石家莊、邯鄲、邢臺市力爭退出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后10位,唐山市力爭退出后20位。
(四)攻堅方向。
1.冀中南太行山沿線通道方向。包括:石家莊、保定、邢臺、邯鄲市和定州、辛集市,屬空氣質量重點改善區。該方向城市工業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化石燃料、交通運輸結構偏公路的問題嚴重,結構性污染特征明顯,區域污染物排放總量較高,遠超過該區域環境容量,同時受太行山前地理區位及氣象條件影響,總體擴散條件不利,特別是秋冬季容易出現較大范圍重污染天氣。該方向城市要立足于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深度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優化產業空間布局作為主攻方向,結合大氣污染源解析,緊盯污染源頭,把加快推進清潔取暖、散煤治理、鋼鐵建材等重點行業去產能、工業企業退城搬遷和污染治理、交通干線繞城運輸及重型柴油車排放管控作為主戰場,嚴格管控揚塵和垃圾秸稈露天焚燒,綜合施策,集中攻堅,大幅削減污染物排放。特別是要緊緊咬住采暖季重點時段,全力打好秋冬季大氣污染治理攻堅戰,適當擴大錯峰生產范圍,嚴格落實強化減排措施,積極做好重污染天氣應對,確保污染物排放強度大幅降低。
2.中東部平原地區通道方向。包括:唐山、廊坊、滄州、衡水四城市群和雄安新區,屬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區。四市產業結構、能源消費結構等略有不同,應結合實際分別明確攻堅方向。唐山市工業污染特征顯著,SO2、NO2、CO年均濃度均高于全省其他城市,特別是CO、NO2兩項污染物對綜合指數貢獻率高,屬典型的工業和機動車污染排放,也是制約唐山市退出“后十”的關鍵因素。要把大幅壓減產能、優化產業布局和調整優化交通運輸結構、加強散煤治理作為主攻方向,強力推進鋼鐵、焦化、建材等行業退城搬遷和超低排放升級改造,大幅降低工業生產和運輸污染排放,優化機動車過境線路,京唐港、曹妃甸港禁止接受集疏港汽運煤炭。廊坊市產業結構總體偏輕,要在已有治理成果基礎上,把鞏固提升、深挖潛力作為主攻方向,鋼鐵產能全部退出,全域實現清潔取暖,嚴格揚塵管控,徹底整治“散亂污”企業,把機動車污染治理特別是過境重型柴油車管控作為重點。滄州市石化、化工行業集中,特別是沿海地區成為污染物排放集中區域,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顯著,要把清潔取暖、工業結構調整和空間布局優化作為主攻方向,加快交通干線繞城工程,重點開展散煤治理、涉VOCs排放工業企業污染整治和交通運輸污染綜合整治,堅決整治“散亂污”企業,嚴格管控揚塵和垃圾秸稈露天焚燒。衡水市要加大散煤治理力度,加強化工、醫藥等行業工業污染綜合治理,減少二次氣溶膠前體物形成,加大“散亂污”企業和中小產業集群集中整治;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大幅減少揚塵污染。雄安新區要進一步清理整治“散亂污”企業,推動工業企業達標排放,積極推進清潔取暖,嚴控施工和道路揚塵,實現全域高質量、精細化管理。
3.北部燕山沿線方向。包括:張家口、承德、秦皇島市,屬空氣質量穩定改善區。該區域污染物排放總量相對較低,擴散條件較好,主要大氣污染物濃度低于全省其他地區。三市要立足于不同的城市功能定位要求,實現空氣質量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或更高要求。張家口、承德市重點減少煤炭消費總量,加快清潔能源替代,按計劃有序退出鋼鐵產能,加大礦山關停整治力度,加強揚塵綜合整治。秦皇島市要把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空間布局和加強散煤治理作為主攻方向,重點加快重污染企業搬遷,大幅削減鋼鐵、建材行業產能,調整優化港口功能布局,實現轉型發展。
二、重點任務
(一)著力調整產業結構,打好去產能和退城搬遷攻堅戰。
1.堅定不移化解過剩產能。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嚴格執行環保、能耗、水耗、質量、技術、安全等標準及相關法律法規,通過采取按日連續處罰、限制生產、停產整頓、依法關停等措施倒逼不達標產能退出市場,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優化。嚴肅處理違法違規行為,做到應退盡退、真去真退;對“未批先建”的違規項目嚴懲重罰,依法責令恢復原狀,并對有關地方和部門嚴肅追責問責。嚴禁新增鋼鐵、焦化、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等產能,嚴防封停設備死灰復燃。嚴格執行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列入去產能計劃的產能整體退出鋼鐵企業,需一并退出配套的燒結、焦爐、高爐、轉爐等設備。嚴防“地條鋼”死灰復燃。加大獨立焦化企業淘汰力度。
2018年,全省壓減退出鋼鐵產能1200萬噸,全部出清鋼鐵“僵尸企業”;壓減退出水泥產能300萬噸、平板玻璃產能800萬重量箱、煤炭產能1217萬噸、焦炭產能500萬噸、火電產能50萬千瓦。
2019年,全省壓減退出鋼鐵產能1400萬噸左右、水泥產能100萬噸、平板玻璃產能660萬重量箱、煤炭產能900萬噸、焦炭產能300萬噸、火電產能50萬千瓦(或調整為應急電源);張家口、廊坊市鋼鐵產能全部退出;全省出清煤炭“僵尸企業”。
2020年,全省壓減退出鋼鐵產能1400萬噸左右、水泥產能100萬噸、平板玻璃產能840萬重量箱、煤炭產能900萬噸、焦炭產能200萬噸、火電產能50萬千瓦(或調整為應急電源)。
到2020年,全省鋼鐵產能控制在2億噸以內,煉焦產能與鋼鐵產能比進一步壓縮;水泥、平板玻璃、煤炭、焦炭產能分別控制在2億噸、2億重量箱、7000萬噸、8000萬噸左右,力爭淘汰和置換火電產能400萬千瓦以上;以2015年底鋼鐵產能為基數,承德、秦皇島市原則上退出50%左右的鋼鐵產能。(牽頭部門: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責任部門:省鋼鐵、煤炭、電力行業化解過剩產能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省淘汰落后產能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省焦化產業結構調整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市、縣政府負責落實。以下均需各市、縣政府落實,不再列出)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