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0-08 10:48
來源:浙江省人民政府
采取煙氣加熱或煙氣冷凝再熱技術且相關設施運行正常的燃煤電廠可免于測試,其中,采取煙氣加熱技術的,正常工況下排放煙溫應持續穩定達到75℃以上,冬季(每年11月至來年2月)和重污染預警啟動時排放煙溫應持續穩定達到78℃以上;采取煙氣冷凝再熱技術且能達到消除石膏雨和白色煙羽同等效果的,正常工況下排放煙溫必須持續穩定達到54℃以上,冬季和重污染預警啟動時排放煙溫應持續穩定達到56℃以上。同時,企業可以安裝攝像頭監控煙囪煙羽,在確保不見有色煙羽時適當降低排放煙溫,并固定每小時的第15分鐘、30分鐘、45分鐘及整點拍照留檔一年備查,視頻資料保存一年備查。采用其它技術的,經專家評估達到消除石膏雨和白色煙羽同等效果的,也可免于測試但不得無故停運相關設施。
B.3 測試技術要求
B.3.1 煙氣溫度測試
煙氣溫度測試數據采用固定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小時數據作為評判依據。
B.3.2 有色煙羽觀測
B.3.2.1 在機組正常運行工況下,有色煙羽觀測適宜的環境條件:
a) 現場地面環境溫度高于17℃;
b) 現場地面環境相對濕度低于60%。
B.3.2.2 觀察者在白天進行觀測,與煙囪的距離應足以保證對煙氣排放情況清晰地觀察。觀察者應以攝像設備記錄煙羽排放視頻15 s,并記錄環境溫度及相對濕度等現場數據,視頻材料作為明顯有色煙羽判定依據。
B.3.3 石膏雨沉降測試
B.3.3.1 布點原則
測點布設應盡量全面、客觀、真實反映石膏雨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按照以下原則進行測試布點:
a) 以煙囪為原點,以測試期間風向為軸向,在上風向約200 m布設1個測試點為背景測點,在下方向距離煙囪分別約為100 m、200 m、300 m布設3個測試點。
b) 也可根據局地地形條件、風頻分布特征作適當調整,各測試點要有代表性,重點關注對環境(如民居點等)有影響的點位。
c) 測試點的周邊環境應符合相關環境測試技術規范的規定。測試點周圍空間應開闊,空氣流動不受影響;避開局地污染源的影響,原則上20 m范圍內應沒有局地排放源;避開樹木和吸附力較強的建筑物,一般在15 m~20 m范圍內沒有綠色喬木、灌木等;宜布設在建筑物頂為宜。
B.3.3.2 測試條件
在機組正常運行工況下,石膏雨測試適宜的環境條件:
a) 無雨、無雪,環境相對濕度低于90%;
b) 風力1~3級,陣風不高于4級,風速不超過6 m/s。風向穩定,變化區間不超過45°;
c) 現場地面環境溫度宜在0 ℃~17 ℃之間;
d) 現場地面氣壓為本地區常年平均氣壓±20 hPa。
B.3.3.3 測試方法
B.3.3.3.1 推薦采用不銹鋼材質(304及以上)、規格25 cm ×40 cm的長方形黑色沉降板。
B.3.3.3.2 采用沉降板短時間測試沉降液滴顆粒數。數據是指單位時間內液滴沉降顆粒數,單位是:顆粒數/小時。測試時間以短時間間隔為主,用秒表計量時間,持續10 min,前后測試3次,統計沉降的顆粒數,計算平均值。
B.3.3.4 影響因素記錄
測試期間應至少同時記錄以下影響因素:
a) 地面實測風速、風向與氣象狀況描述;
b) 機組和主要輔機的運行記錄,至少包括鍋爐負荷、脫硫效率、排放煙溫等;
c) 原始記錄完整,包括測試日期、時間段、測點位置、試驗人員等。
B.4 結果評估
煙氣溫度高于監管要求即為合格;適宜的觀測環境條件下,未見明顯有色煙羽即視為有色煙羽消除;在無其它干擾因素時,石膏雨沉降液滴顆粒數均未檢出,則視為石膏雨消除。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